2021/10/01
要说希区柯克是不是在用电影搞哲学,我觉得不是,这样想的只会是他最狂热的电影迷,在《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里我看到一个说法,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所想达到的目标是一次震惊,一次对日常生活安适的突破,而后现代艺术作品所想达到的目标是相反的,要达到日常生活平淡无奇事物的陌生化,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有可能会很流行,我觉得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往往不会,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阐释者往往会使用很多复杂的哲学理论进行阐释,这导致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像是在搞哲学。
希区柯克《后窗》据说是被拉康分析过的电影,我今天也看了电影,感到有一种言语形容不出的巧妙,拉康也是一个极为难懂的哲学家,我对他的理解也是十分肤浅的,对于他的专有名词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我找到一本名为《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的书,作者齐泽克,这本书封面就是《后窗》,对于《后窗》,我看到了这样几个意见。
一,书中明确表示,男主角偷窥的那个邻居,就是杀妻的男人成功的逃离婚姻生活,而男主角也有逃避婚姻、逃离责任的欲望,于是,这位邻居成功的实现了男主角的欲望。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后窗》里的其他邻居,结婚的人里,可能是有好几对男女,有一对养狗的男女,他们可能是正常的婚姻,日常而又琐碎平常;有一对男女,其中女方性欲极强,男方也许处于崩溃边缘;最后是这个杀妻男人的家庭。邻居里,作曲家和寂寞小姐在影片结尾最终成为一对,这是婚姻之前的一个预备阶段。于是,电影里,这些邻居涉及到了有关婚姻的大多数形态。男主角想要看这些婚姻的形态来给自己获得有关婚姻的经验,这个说法确实很有道理。
二,书中表示这个电影场景完全就是福柯分析过的边沁全景监狱,而偷窥者男主角完全就是监狱的监视者,不过这个监狱是一个绝妙的颠倒。
这个说法让我感到巧妙,全景监狱里犯人是不可能反向看监视者的,但电影里邻居是可以看到男主角的,所以这是不完整的全景监狱,电影里也可以感受到男主角被发现时的恐惧。
三,窗内是这样的情况,即男主角十分想要逃离投怀送抱美女,窗外则是一堆婚姻的情况,所以在窗外领悟到了什么取决于窗内的际遇,观察窗外就是想获得关于男女婚姻情爱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片中一段对白让我感到充满了道理,值得思索。电影中说到,从前的男女相爱结婚,就像两辆车对向行驶的车闪避不急,注定迎头相撞,现在的男女,充满了对婚姻的顾忌,往往面对婚姻需要读一堆书,咬文嚼字,分析人的心理,分析社会,把男欢女爱当作是公务员考试。对此我认为,这部片尽管是1954年的,但依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就是因为把握准了这方面的分析。也许是现代人比从前的人产生了更多的“窥视”机会,现代人对婚姻的理解十分异于从前,也许取决于人们接收到的大量有关婚姻的信息,也就是解决方案。
在《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里,我也看到一些解读视角,比如,影片开始时,三扇竹制窗帘升起,就像一个舞台的帷幕升起,这就是一种隐喻,但是这个帷幕究竟代表着窗外面是舞台还是窗里面是舞台?这就不知道了,或许两边都是舞台,两边也可能是互为观众/演员,因为大家相互都可见。
这本书里还写到了萨特和拉康关于凝视的思考,拉康在研讨班里对萨特进行过讨论,我知道萨特这个人参过军,因此萨特提到,匍匐前进的士兵是要躲避一切凝视的人,而战场上的敌军在建筑里,建筑的窗户本身就成了眼睛。拉康说,如果我认为建筑的窗户后面存在眼睛,那窗户本身就是一种凝视。所以对拉康来说,镜头对准杀妻男人夜间黑洞洞的窗户时,窗户本身就是一种凝视,镜头对准杀妻男人的窗户时,里面甚至可以看到抽烟的红点,这样安排究竟是为什么呢?书中分析,这像是那种翅膀上有眼睛的蛾子张开翅膀的时刻,如果不是蛾子的捕食者,就会无视这只眼睛,如果是蛾子的捕食者,就会被眼睛吓到,蛾子翅膀上的假眼对捕食者返还了一个凝视,杀妻男人的窗户返还了男主角一个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