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婚恋和宏观经济遐想3
如果把人的大脑简化为两台并排摆放的PC比喻左右脑,我感觉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以一种比较片面化和简化的方式想了一种模型,首先我认为存在一种中性人,这种大脑是不男不女的,我们先观察它的大脑,然后男女大脑都是基于它演变而来,基于激素等刺激,发育过程中特化了某部分,中性人的大脑左边有点类似装核显和强大CPU的服务器,像是运行Linux的,满屏都是命令行,右边类似装了一般CPU和强大显卡的算力工作站,有点像Mac工作站,中间以一般路由器和网线链接。两个PC上都插满了内存、硬盘和诸多复杂的传感器控制器。
一般男性大脑是在这个中性人大脑的基础上强化了两台PC的主板,相当于加强了其中PCIe通道代数和通道数,另外加强了核显和独显性能,加强了CPU单核运作性能,听起来像是两台游戏PC。
一般女性大脑则是强化了中间的路由器和网线,变成万兆路由器和光纤,还加强了两块CPU在多核方面的性能,还加强了硬盘。
在同一时间,男性大脑的PC倾向于只做一个任务,也就是一堆信号里只有一个信号是清晰的,女性大脑的PC更具有多任务特性,可以有多个信号是清晰的。并且女性大脑的这个PC随着时间变化的可塑性强,男性的PC更具有稳定性。
《新女性大脑》、《女性大脑》书里提到,女性在绝经之前会被雌激素黄体酮交替影响大脑,使得女性存在着情绪、思维方式上的节律,月经周期使得女性以两种方式看待世界,一种是排卵期后雌激素升高的女性,一种是雌激素降低的易被激惹的女性。由于女性左右脑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情绪以及直觉不自觉地就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这使得女性很容易察觉到别人幸福不幸福,但过于敏感在某些情境下也是一种折磨。
男性则受到睾酮的影响,受其特化的大脑是一种比较稳定运转和情绪迟钝的大脑,左脑与右脑的区隔性导致了左脑可以去反身的审视右脑产生的直觉和情绪,我认为这是在说左脑存在一定的权限去支配男人的情绪,而要求女人主动支配自己的情绪是比较困难的。
从上述情况可以简单的推断一些男女差异,1,女性的信号通路很多,传导信号一般都很通畅,这导致了敏感的可能性很大。男性的信号通路少和区隔性较大,导致了钝感的可能性很大。2,女性有很多记忆能力、敏感上的优势可以利用,男性有很多在空间思维能力、专注上的优势可以利用。3,女性大脑可塑性强代表了适应能力强,男性则是适应过程稍长,但是适应之后就会高效。4,男性探究、排查某事物多采取线性方式,女性探究、排查某事物多采取发散的方式。
5,男性往往出专家和领域高手,这是因为男性思维容易定型,找到个好的方向就定下了,就像是服务器一般不会没事就升级系统,设置好了一般不乱改系统,女性则一般是对外界适应性非常好,适应新环境方面更灵活,就像是APP总是更新新内容,系统总是打补丁。
6,男性的大脑因为区隔多,往往喜欢就事论事,对话之类的行为往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女性因为其大脑连接的丰富性,往往沟通本身就是目的,沟通的意义就是沟通,以确认通联性,从最简单的沟通里女性就可以获得大量信息。
7,男性大脑区隔性导致了负面情绪可以被丢弃进角落而,也就是说大脑似乎对负面情绪压制能力很强,但压制并不是消灭,只不过是因为男性大脑的特点导致暂时性安定,没有真正修复,过后或许会变成大的负面情绪回潮。女性的大脑特点导致情绪往往会反刍和变得想要倾诉交流,比如对某些负面的情绪会反刍成后悔、伤心。男性在压力下可能会产生战或逃反应,女性在压力下,更可能首先想到孩子的安危,其次才是自己的安危。
8,根据《雄激素:关于竞争、冒险与赢》叙述,男性的共情能力普遍弱于女性。我假设了一个例子,比如看到小动物被关在狭小笼子里,女性可能会产生共情,想到自己被关也是很可怕的,男性对此可能无所谓,这是因为整个大脑的结构不相同,相关激素的分泌不同,由于女性左右脑的通联性更大,情感和认知相互整合的可能性大,雌激素作用,共情就会经常发生。而暴力和普遍少于女性的照护、合作、安慰、帮助动作的原因就是因为睾酮,男性的睾酮就是刻意这样塑造了他。
根据《自私的基因》,人存在不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目的是为基因意图永无止境的延续下去提供一个所需要呆的载体,我们既作为了基因传播的机器,又因为基因是不朽的,我们并非不朽,只能做基因临时的容器。只有最佳的生存策略才会被保留,所以我们身上的特点都是因为这些都是最有利于基因存续的策略。
由此我认为初始状态男性大脑这2台PC所装的系统实际上是猎人OS,初始状态女性所装的是采集者OS,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基因的延续。基因不会管婚姻和谐不和谐,亲密关系稳定不稳定,个体幸福不幸福,个体是不是内耗走不出来,个体是不是卷的灰心丧气,基因所要作的不过是想尽办法让宿主去做出延续基因的操作。
之所以我认为男性初始所装的是猎人OS,女性初始所装的是采集者OS,是因为睾酮、雌激素微调了大脑的结构,就是为了使狩猎采集时代的我们更高效完成任务。我们现在男女身上遇到的特点不过都是在这套操作系统上修改出来的。这两种激素都使得两种性别的独特智慧体现出来,而绝非纯粹是两种性别惹人厌烦特性的来源。
为什么不是农业和纺织,因为我觉得狩猎采集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是按百万年计算的,所以影响太深远。是否狩猎是比采集高级的行业,也并非是这样,是否女性绝对不狩猎,男性绝对不采集,也不是这样的,《贝尔的荒岛生存实验第二季》就有男女在野外活动的对比,肯定要承认,人各有所长,人就是要在自己硬件设计的自己擅长的方面努力才恰当。
如何以猎人和采集者的角度思考婚姻,结合一些观察我认为,婚姻或者亲密关系一定是分为两个阶段的来看待,初期相处和后期相处不相同,初期的幸福主要交给肉体,而后期的幸福就看的是相处能不能成为好兄弟一样的模式,相处幸福的本质是两个系统的相容程度,如果溯源到神经生物学,可能就是催产素这个东西。
很多矛盾通常是因为猎人觉得采集者太绕,采集者觉得猎人太迟钝,猎人觉得采集者太作,采集者觉得猎人太冷。婚姻里两者发挥各自优势、避免矛盾需要巨大的智慧,我认为这指的是理解对方生理上的特点。其实这很难,我们的基因除了给了人们亲社会激素这种东西,别的其实并没有设计什么婚姻长期和谐的机制。
男女因为大脑结构存在差异,我认为在需求层次上也存在差异,尤其是需求层次的顶点,男女是不一样的,或者说猎人和采集者是不一样的,我有点从男频女频小说的走向得到启发,猎人所需要的是妻妾成群+做的事情达到极致/爬到高位的到敬仰,采集者需要的是彰显主体性+一生一世一双人。
我发现在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循环里,一波康波萧条期成年的人基本都会成为节俭的职员性格,而我这一代在康波衰退期成年的人一般会养出焦虑的性格,因为一边面对的是康波繁荣期留下的极高预期,一边面对衰退期的竞争加剧,造成了卷现象和焦虑甚至躺平现象,康波繁荣期留下的极高预期体现在采集者们对伴侣的普遍高要求,猎人面对采集者的高要求,又面对机会依然存在,但获得猎物的难度提升,形成一种独特的难受的状态。
像我这样的康波衰退期成年的猎人也许具有末班车心态,就是总幻想着我上了这班末班车就好了,然后上去之后越来越恶化。想成功,还以为可以路径依赖,这种心态上车很难有好后果。
对位的思考,康波复苏期成年的猎人,也许具有早班车心态,就是觉得现在刚刚萌芽的新事物是不错的,如果上了新世界的列车之后会通向一个好的地方,但对复苏的持续性持有不信任,认为衰退还有可能回潮,可能在机遇前过度犹豫。
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父母成年时间)、复苏、繁荣(←个人成年时间)、衰退、萧条
繁荣期成年的,一般符合历史上各种黄金一代的特征,他们从长辈那里继承了危机记忆,但自身在蓬勃发展中成长,对于努力就有回报是很自信的,精神底色是富有扩张性(反叛性)。他们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一般超越父辈很多,容易在经济和话语权上实现超越(或许也对前代思想进行批判)。这个时代的人很有狼的感觉,不过也很容易将时代红利误认为是个人能力的全部,导致心态飘到天上去,风险偏好转向喜欢风险,这个心态直到下一个金融危机就会受到教育。
复苏(←父母成年时间)、繁荣、衰退、萧条(←个人成年时间)、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萧条期成年的人其性格底色很可能是务实、谨慎,这代人目睹了长辈阔绰然后跌落,形成了一种幻灭感。他们的成长过程的经济情况是从高到低的,很容易养成风险厌恶,追求稳定,价值观上偏向于回归旧的价值观,他们在自己经济起步时就面临高失业率,所以家庭支持不能少,长辈强小辈弱的局面很普遍。这个时代的人是由奢入俭的,风险偏好可能转向保守,铁饭碗相当的受这种风险偏好的猎人喜爱,目标很现实化、微小化和不虚浮,容易被富有的长辈斥责不上进,闯劲欠缺。
康波衰退和康波萧条时期成年的猎人,我认为适合他们的创业其实就是极简创业,首先,这符合他们心性,这一点似乎足以让这个原则成立,也符合这个康波周期的规律。
我来试想一下,年轻的猎人和采集者面对康波萧条期的反应,这实际上似乎等于男女面对压力的反应,我们假设是男女都有皮质醇的平均水平提升,还有多巴胺系统被迫产生的变化。
面对皮质醇的提升,年轻的男性/猎人会进入战或逃的压力应激反应,这感觉是一种易怒或者是沉默的状态,年轻的女性/采集者会进入照料-结盟的反应,进入一种想办法寻求帮助的状态。睾酮会推着男性去盯紧一个东西或事情,相对于竞争性和自信,更有可能是攻击性。并且男女的多巴胺系统重新安排、降级。雌激素会推着女性去寻求帮助或者是依靠,比如女孩与父母关系维持好并在关键时候要钱。
而说到多巴胺系统重新安排,他们不仅多巴胺的获取会被转入一些确定的快乐,女性的择偶标准也会因为多巴胺系统的改变而改变,比如选择现在就有很多资源而不是未来会有很多资源的配偶。男性则是找到某个值得投注注意力的领域钻进去,一半是逃避,一半是获取确定性和即时的多巴胺。他们的消费和风险偏好都会转向性价比、厌恶风险。
而康波繁荣期处处都有的正向反馈和未来良好预期,给年轻的猎人、采集者一种多巴胺获取效率的普遍提升,在睾酮的推进下,男性会变的自信甚至盲目自信,比如说盯着外部的一个项目大刀阔斧的推进,在雌激素的推进下女性可能会喜欢增长潜力巨大的,或者有魅力的配偶,因为选了增长潜力大的男人,时代会推着他成功,而自己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女性自我提升和消费升级会变多。男性的注意力也会向更外部展开竞争。他们的消费和风险偏好会转向装门面消费、喜爱风险。
如果再思考一下已婚的猎人、采集者呢?已婚的男性,很有可能是睾酮水平没有那么高的,而已婚女性则会经历复杂的激素改造大脑,导致其与年轻女性的大脑大为不同。和谐夫妻的两者大脑里少不了的激素是催产素,这是两者处成好兄弟的关键。因为孕期黄体酮浓度太高,大大影响了女性大脑,让她们修改大脑为那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带孩子任务的女性大脑,这种修改不是可逆的,而男性大脑改变则不见得有多大,我觉得顶多是睾酮分泌变少了,因为产后妈妈脑,已婚已孕的女性的人格成为一种区别于未孕女性和男性的独特人格。
产后妈妈脑在康波萧条期的特点,没有多余能量进行无效社交,再加上产后妈妈脑对俗事的脑雾感就更显著的不参与俗事,焦虑转向实际自家的生存事务,高皮质醇与高催产素在相互对抗,削弱催产素社会化的作用,随后,省钱将成为具有多巴胺奖励的事情。产后妈妈脑在康波繁荣期的特点,焦虑转向孩子教育、自家阶层维持等等,低皮质醇与高催产素的特点导致女性的社会化的非常好。
年轻女性和有娃妈妈的照料-结盟反应有什么区别,我想,实际很有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是不断投资社交的天使投资人,一个是已经成为创业公司CEO,创业公司CEO除了核心产品以外的社交成分不多,CEO和自家核心产品的边界是很模糊的。孩子成长足够大的妈妈,她有点类似成熟公司CEO,可以三天不来公司公司依旧可以运转,她还可以投资社交做天使投资人,不过,她生过孩子,那时身体对大脑的修改不是可逆的,她的很多判断和偏好就会变掉。如果采集者熬到年龄足够大经验足够老道,我认为实际上她会成为原始社会母系首领。据说极少原始人能活到40岁,这么一想,其实我们百万年前老祖先生下我们的老祖先的娃娃时都是十来岁的少男少女,现在十几岁少男少女什么样子,当时就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看到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