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7
在中国大学MOOC上看了一个课程叫《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我学习时发现每一个流行音乐历史时期似乎都有几股对立,可以说有中与外,现代与传统,雅与俗,主流与亚文化,市场化与反市场化等等,对立之间不断的交错、纠缠,历史事件之间还好像有一种复杂的网络。
比如说,曾经的西北风歌潮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让民族元素加入外国音乐形式,融合两者,等到21世纪,这个精神又复兴了,2005年前后以周杰伦、王力宏等人为中心开启了一股流行音乐中国风,自《叶惠美》专辑之后周杰伦在每一张专辑里都要加入至少一首中国风歌曲,然后我感觉本民族的潮流一退,外国的境外的文化就扑了上来成为潮流,不过我还觉得当前的流行音乐大趋势就是突出一个多元化。
还值得思考的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大众文化、多元文化的对立,以及市场化在中国盛行,其例证就是中央台青歌赛与地方电视台的歌唱选秀节目之间的比较,中央台青歌赛的地位逐渐在现代中国流行音乐里式微,反而是地方电视台选秀节目培养出了人们认可的人才,这种人才十分贴近市场,以演唱技术化、演唱富有戏剧张力、国际化、个性化为鲜明的标准。娱乐圈不理睬学院派,学院派不理睬娱乐圈,各自发展出两条路线,这是极富中国特色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主流文化还曾与摇滚乐以及崔健有过一种十分复杂感情,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之交,崔健在主流舞台上沉浮不定,将他大力推广的是主流的部门,不认可他,禁止他的也是主流的部门。这代表着主流与亚文化之间不仅仅是压制反抗的二元关系,而早已经添加进入一种微妙的默契关系。据说,在1988年在政府部门大精简的趋势下,文化部文化产业司逆着这股趋势成立了,代表了以城市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已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
另一个对立是我在《中国流行音乐简史》里看到的,2000年以来,R&B以及欧美日韩风格的流行,打造了现代都市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而以刀郎、凤凰传奇为代表的民族风中国本土化音乐打造了中老年以及社会中低收入人群音乐审美,这样的两群人是割裂的,形成了区别鲜明的两个市场。书中说,如果风格单纯的拷贝欧美日韩,其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实践中,势必要在乐曲里加入中国文化,这样进行本土化才算是真正的做音乐。相比于重视节奏,中低收入人群,农村人群,城市务工人员听的歌基本上都是重视旋律,重视通俗,这样一种通俗文化直接与城市精英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音乐满足的是广大百姓的需求,俗歌可以给予相应人群以强烈的精神感应,不过,网络俗歌更是大浪淘沙,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沙,也导致了2005年之后内地音乐难出经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