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接受现实不等于放弃理解现实和放弃改变现实,我想象了这样的场景,现实的走向和理想的目标的走向上是两匹不同的马,拉着自己,如果偏差过大将会导致撕裂自己。
我认为正确的理念是这样的,两匹马以一个安全的角度分别奔跑,我们的目标是改变现实,因此需要存在角度的偏差,否则就是接受、妥协的,过大的偏差又会导致撕裂。不理智的激进是毁掉事情的捷径。
比如中国革命同样也要团结中农、独立劳动者、开明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爱国绅士,这就是一种结合中国现实又改变了中国现实的例子,其中蕴含着一些道理,一种不左也不右的平衡,一种实现目标的智慧。
不只是政治、战争、国际关系中运用这种智慧,我认为生活里也需要这种智慧,改变现实的目的之中掺一些现实主义。
良好生活可能还需要很多别的思想,比如如何在重大事件打击之后依旧保持身心健康,在不得志、怀疑和不被理解之时保持坚定,在异化之中维持信念,在资本主义诱惑的环境、成功学的包围、平台基于人性的阳谋算计、丰盛廉价物质的堆积、异化生活和异化劳动之下保持一个稳定的内心,以及反对自身的软弱、冲动、贪婪。对付我见过的、我身上的每一个都是大挑战,因此日常生活批判是必要的。
我越来越认为《日常生活批判》很重要,书中谈到的卓别林、布莱希特、费里尼、罗杰·瓦扬、乔伊斯等等将日常生活批判融入作品里的人是一些范例,他们并没有搞出成体系的内容,却有丰富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认为布莱希特、卓别林具有十分敏锐的异化意识,他们善于将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因为熟悉是一种假象和伪装,熟悉之下掩藏着真相,因为我们看的太近,导致模糊,卓别林、布莱希特以一种合适又清晰的距离展示生活,司空见惯就变得神秘,卓别林展示的是资产阶级世界和流浪汉这一对矛盾,通过羞辱异化的人来诠释异化,批判的深度因此达到了史诗深度。
不过,无产者的历史使命必然是从政治上实现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本书提到的这类戏剧、电影、小说十分接近大众接近日常生活,不过它们在政治深度上具有局限性,不能引起人们革命和政治意识提升,不过我认为卓别林能通过笑传达出远比政治复杂的多的东西。
我肯定不能断言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具有良好生活的人,因为这方面马克思作品论述不多,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暗含着很多的危险(我认为是很容易导致人的思想滑落到与宗教相似的地步,或者个人崇拜的地步,马克思主义含有很多科学的成分和动态发展的观点导致其可以根据事实来修订,宗教则是拒绝修订和不顾事实的辩护),这个危险或许也是这样的,马克思未论述的关于个人生活的部分很容易被想当然的用道德完美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来填充。我也不能说道德完美是不对的,只是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思想,完美并不重要,当下的不完美是要接受的,反之,容易因此产生大量自我挫败感、自卑、自我否定,这是一种对心理健康的重大挑战。
还有就是我认为左翼对牺牲、拯救的想象会有问题,牺牲并非是目标,往往牺牲以外还有更具智慧的做法,另外,拯救与牺牲相互组合就太像是基督教教义里面的东西了。还是退化到了宗教层面。
也许只有一个懂生活的人才可能是具有良好生活的人。在不断的思考中,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和日常生活批判是可以和谐搭配的。而由于生活实在太大,日常生活批判则也将必然的大,我甚至认为学懂马克思主义只是日常生活批判的一个入门课程,因为它可以通达生活的边边角角,不管有多琐碎,通达人情绪的各个方面,不管有多么微小。日常生活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将在各自的领域作为合适的思想上层建筑工作。
日常生活批判的形式书中认为有文学、戏剧、电影、喜剧等等,从我的偏好来说,我认为喜剧比较好。我们需要有这个时代自己的日常生活批判喜剧,也同样有必要通达很高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