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6555|2024/06/30 08:2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6/30

我怀疑人类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是一个自己难以想象的复杂过程,这样想是因为我在最近了解傅里叶变换时产生了突发奇想,当我听说傅里叶变换的思想用在特别多的领域尤其是用在机器学习领域时,我就渐渐的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人脑会进行自动的某种变换(有点类似傅里叶变换),就像是将高频和低频的信号分离开。

人可以认出音乐里的不同频率声音音色就可以佐证人脑有这种功能,或者是不只是分离高频低频信号,人还有十分节省脑空间的记忆能力,傅里叶变换实际上可以做到有损压缩,因为对于一个波可以选择有限的频率维度个数就可以相当相似的还原原始波,人脑也可以将大量无用的东西滤除,只记忆关键的东西,何尝不是一种有损压缩。

人记忆更多的细节我认为是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时间的,或者理解难以理解的东西也一样,人脑的压缩和分离的能力在应付简单任务和短时任务时消耗是不多的,在应付复杂和长时间任务的消耗肯定是多的,而且不会是简单任务消耗量的相加。这使我回忆起《思考,快与慢》。直觉会不会是一种极为快速的变换,并且调用了人比较熟悉的记忆。

在看一些关于CLT认知负荷理论的视频时我认识到了这样几个概念,工作/长时记忆,劣构/良构问题,前知识。因为人身上的传感器够多,性能够好,感官往往会给大脑过量的信息,而人脑的长时记忆功能可以说是性能非常好的,但工作记忆却是一个瓶颈,人会因为看到了烧脑的东西想不明白,又不是这个人没有相对应的常识,就可能是因为工作记忆的限制。人生意义、什么是爱情以及非常多的科学不证实也不证伪的话题都是劣构问题,即便是拥有良好性能的工作记忆,拥有非常多的长时记忆都不能好好解答,良构问题则是一步步推导必然可以解决的。

我认为,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是在任何领域都很重要的能力,因为这样可以使得听者观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调用原有的前知识/长时记忆理解事情。充分节约了听者观者的工作记忆资源。

我感到在制作视频或者说制作内容时,不怕调用听者观者的工作记忆资源,毕竟还有人以烧脑为挑战为乐趣,但就怕浪费听者观者的工作记忆资源。

最好的情况是制作者能节约大量的工作记忆资源。适度的调用是一种精神按摩,而按摩就需要一定的力度、强度,就像是傅里叶变换可以分离高频和低频信号,人脑可以分离出面前信息的诸多元素,我认为,不怕观众抛掉一些意义不大的元素只记忆有用的元素,我有时会想,人们既然一定会抛掉这些东西,那为什么还要制作它,后来我想这些元素实际上也是为观者精神按摩的一部分。因为我相信,这些人们不会记住的东西实际上是为潜意识所享用。就像是欣赏一个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各显其能相得益彰的图画/音频。过于高频的部分在存储时可以忽略掉,还原时依旧能有90%以上相似。

人可以在看节目一半后预知后半部分,傅里叶变换可以预知波形没有出现的部分,我想到,这难道不是特别的相似吗。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