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2646|2020/05/21 01:22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现代人《小鸟》这首歌的歌词真是很有画面感,现在看到的东西和1990年代的变化很大,但是这首歌的讽刺还是没有过时。

『我象一只小鸟飞来飞去高高的飞翔,
有一天飞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噢,
那眼花缭乱五彩缤纷旋转舞台,象鲜花盛开的村庄,
那汽车电车电车汽车自行车,象河水一样流淌。

有的人假装看破了红尘一天到晚对着墙,
就是不长岁数的姑娘,她天真又大方,
噢,你看足球场上的爱国热潮,它一浪一浪高一浪。
什么进口组装进口原装电视广告的声音更嘹亮。
抽洋烟喝洋酒吃洋饭,穿上真的假的名牌衣裳,
玩霹雳玩摇滚玩新潮,嘿,就是让你觉得很西方。
学习外语提高身份,说话总是带着广东腔,
托着下巴不说不笑目光很坚定,也是一种新花样。

咖啡可乐洗发香波减肥药,如今都有大市场,
红纸绿纸瞪着眼在电线杆上看着你,
向你透露几百年的宫廷秘方。
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哗哗啦啦,大家业余时间都很忙,
卡拉OK录象厅也不知道休息天天放声把歌唱,
十五六岁的姑娘小伙年轻又漂亮,
心中的偶像有太多来自台湾和香港。』

如果是要对这歌词进行适应现代情境的改编,十五六岁的姑娘小伙的偶像似乎需要变一变,如今都有大市场的东西是数都数不过来喽,现在广告都不在电线杆上了都在手机里,天天放声把歌唱的应该是各种直播间了。

至于大家的业余时间就不用说了,依旧忙。

这首歌是从交通、姑娘、足球、电器、洋货、衣裳、娱乐、外语、日用品、广告、偶像,这几个维度映照当时的现实,要是如今,得匀出大半的篇幅,给到消费、互联网、手机、高热度话题上面。

沧浪一苇

 ID:2642|2020/05/21 11:36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我看到复旦人工智能课的第6集,名字特长,叫维特根斯坦、“颜色不相容”、框架问题和拆弹机器人,里面说到,究竟为什么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写作风格非常的不一样?

后期维特根斯坦写作非常的散文化,公开课说他的这种风格非常像后现代写作风格,但是这绝非是他刻意为之,而是他非常想要写成一个完整理论系统,但是太难了,所以写的散文化就是一种权宜之计。

公开课把这种写作方式对比当代人工智能课本,比如当代人工智能教科书里常常在每个章节里讨论一个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完全没有大关联,比如一章里写符号AI处理问题的策略,下一章就写贝叶斯网络,下一章写神经元网络,下一章写遗传算法,看了上一章对下一章理解没用,因为没有技术联系。

像维特根斯坦这种工科理科出身的人和其他非工科出身的哲学家气质完全不同,他数学底子好,所以他可以把糅合哲学数学做的很好。我不得不想到,现代为什么学科之间开始大量交叉?还不是因为熟练掌握两门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我或许可以说交叉才是真正的正道,哲学讨论里经常需要涉及到科学内容,如果一个欠缺扎实理科底子的人去讨论哲学,那他不就很有可能在科学方面瞎扯淡吗?

沧浪一苇

 ID:2639|2020/05/21 06:1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休伯特·德雷福斯挑动了一场战争,我看这其实就是人工智能与人的尊严之战。是不同兴趣者之间的战争。

他把人工智能比作炼金术,认为人们痴迷于人工智能其实跟痴迷于点石成金没什么区别。我想这或许有些道理,炼金术固然是不能点石成金,但是它是实实在在的化学前身啊。

沧浪一苇

 ID:2634|2020/05/21 05:2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5/21

从徐英瑾《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这个公开课上我看到,汉字屋提出者塞尔这个人,他收到的启发来源里除了有笛卡尔、莱布尼茨,还有一些当代学者,公开课提到有一个内德·布洛克和一个叫
德雷福斯的人,德雷福斯他有一些轶事,比如在MIT教哲学,教海德格尔,但却得到了MIT这群理工科学生们的质疑,出于对这种质疑的回怼,他出书说明“计算机不能做什么”。

这个内德·布洛克基于多重可实现主义,做了一个思想实验,试想用所有中国人站在一个超大平面空间里,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元,然后质疑这所有人能不能算是有意识的。

这就让我直接回想起《三体》里面的人列计算机来,我觉得这两个思想实验极度类似,这个多重可实现主义不就是指Minecraft里的计算机和现实当中的计算机都是同一原理嘛!

公开课提到,汉字屋这个思想实验是图灵测试的翻版,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但这个汉字屋的创新性也是非常高的。总之,看到塞尔和反对者互怼的过程里,很让人质疑人的智能究竟是什么?

另外,我知道有些人对于强人工智能的实现可能性非常不乐观,甚至这个汉字屋论证直接断送了任何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还有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的破裂。但是纵观人工智能史,就发现短短的七八十年里,居然几经兴衰。还有许多人工智能流派坚持自己的路径,猛烈抨击其他路径,以至于被抨击者会沦落到丧失经费的地步。

这部人工智能史简直就是勾心斗角史,尽显人心、商业资本、官僚的本性!这部人工智能史不逊色于任何一段人类历史,该有的纠葛都有,该有的争斗都有,尽显人类的狂热、无知、愚蠢,也尽显人类的睿智与远见。

历史上,人工智能会落入低潮,但某些路径流派也几经波折转入高峰,商业资本怎么看待此事?只要看那些流派的低潮期资金困难状况就知道了!官僚们怎么看待此事?官僚们一旦看准并执行一条路线,就难以回头了,尽管人工智能是路线芜杂,但是官僚哪有一丝灵活性啊!一个不小心就把一篮子的鸡蛋全部打碎。

总之我感觉,审慎态度一直是对的,永远要切忌极度狂热、极度悲观,还有要懂得人类是愚蠢的,道路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