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2482|2020/05/07 10:5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在齐美尔《货币哲学》分析卷第一章第一节4里,探讨了一个奇怪的点,我从来没有注意过。

一个东西有价值,代表他拥有一定的稀缺性,例如空气在地球表面不稀缺,它在国际空间站里就稀缺,出事故的煤矿井下也稀缺。但是同时它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丰富性,丰富性↔稀缺性是一种相互关系。总之一个东西它的总量极少极少,就没有什么丰富性,继而也没有什么价值。

齐美尔关注到一个奇怪的切入点,就是名画家的作画数量!

要是说名画家,那他的画作一定是名气很大,值很多钱,比如齐白石、达芬奇、唐寅、毕加索等等等等。我查询了几个人的作品数量,他们没有数量很少的。

齐白石估计作画数量单位是万,我用搜索引擎搜过,某些文章讲到一句话,齐白石作画成千上万……
达芬奇,他的手稿,其中的页数非常多,有万余页。
唐寅,维基上说到『他绝意仕途后,漫游华中、江南诸山。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创作大量优秀作品』
毕加索维基上显示,『他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作逾两万件。』

也就是说,名画家,有万余件作品是平常的,这使得稀缺性和丰富性都形成了,他们创作万余件作品,从他的角度看其实不少了,而这些作品以大的角度来看,很稀缺。就这样,好似就总结出来,在生活里,我们被稀缺性和丰富性共同决定了价值观念。

我们如今再不使用黄金进行购物、付款了,因为黄金太过珍贵,从稀缺性上看,他固然有些稀缺,可是它也不具有丰富性,我猜测,黄金的储量不能支撑它在现代社会里广泛使用了。

稀缺因为丰富才有意义,很奇怪,又很有道理。

沧浪一苇

 ID:2476|2020/05/07 03:42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有价值”这个评价仔细想来用在两种情况下。

一种是形容一商品特别有用,一种是形容一非商品的东西,比如说形容一个人有什么品格对社会有价值。这两种东西都叫价值,貌似一样,我又觉得这两者不一样。一者实实在在的,一者是看似虚无缥缈的。

对此,齐美尔《货币哲学》分析卷第一章第一节4里面我看到,文章对于价值这个词的现象进行了阐述。初步的,齐美尔把价值的前一种含义定义为是“距离”造成的。

也即是说,一个我觉得很有价值的、又不属于我的东西,它距离我很远。距离我很近,我唾手可得的东西即是没有价值。我失去一物,物距离我变远,我就可能会感到它又有了价值。

我是主体,我憧憬的东西为客体,那么我试图征服、拥有客体,这句话的内涵就是价值。主客体融为一体时,即是我克服困难和阻力拥有了客体,价值就像是消弭了。

书中这一段话也提到了费希特的理论。我想其实也可以说这种价值的解释也契合费希特的哲学。在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公开课视频的费希特部分,我看到公开课说到费希特研究形式逻辑里的A=A、A≠-A这两个看似无意义的式子,居然起来变化的很有意思。

公开课里说A=A的等于号不是单纯的等于号,而是A设定A,我自己设定我自己,A≠-A,是我设定非我,“非我”就是指的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之外的东西。

费希特语境下设定一词的意思就是与世界打交道、触及世界、做,只有A去做自己它才是A,A也不可能永远静止不动什么不做。能动性在费希特这里被重点强调,例如爱因斯坦是爱因斯坦,花费了他一生时间,一生的努力,重点在于去做、去行动。

而A不等于非A,就也可以与齐美尔阐述的商品价值联系起来,我面对一商品,这个“非我”,我主动设定非我,主动设定了商品它有价值,我主动的克服阻碍,努力让非我属于我,这就是费希特行动哲学中的一些道理。

商品的价值与看似虚无缥缈的价值这两个含义对比下,商品价值被大众重视,这是是费希特行动哲学里的东西,大家在克服距离、困难,努力想获得商品。而齐美尔认为,与此对比,那一种看似虚无缥缈的价值,比如一个人的外表性格里有道德、尊严、美、强、优雅,具有真正的价值,这种真正的价值有个特点,就是用钱衡量它并无意义,齐美尔认为,拥有了这种真正价值,他不是费希特语境下“我与非我”的关系,而是费希特哲学里“我与非我”的对比的消失。

沧浪一苇

 ID:2471|2020/05/07 02:3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5/07

看了许久的书,多关乎货币、商品,讨论角度有许多,但是我想到一件商品,它的一生中的出生就是制造者制造了它,但是没有人在乎这个,似乎没有人认为某工厂的张工调试机器,输入材料,花了0.3秒按下按钮为几十万个人生产了几十万个XX零部件这件事,对于用XX的我自己来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值得铭记的。

还记得看过一个叫How Its Made译名造物小百科的纪录片,似乎是采景加拿大的各种工厂,这个纪录片对我以后在大脑内想象工厂一词起了巨大的作用,看了很多我没见过的行业,有很大助益。而这部片子,工人露脸不多,有些精工细作的东西,工人确实露脸了,因为工人做一件东西会花很长时间,不可能避开脸部拍摄。

片子里分为许多季,采访各种工厂的造物过程,一般有庞大流水线的工厂,一个小工上镜就是一个几秒的镜头,这一道工序草草掠影一下,就进入下一个工序。造东西也是速度也是很快,尤其是冲压、罐装之类的速度真快,自动化程度真高。

总之,我们不可能在商品上找到哪位工人的名字,也不可能都往上印啊,有可能得印一工厂那么多人。也就是电影游戏动画会把参与人员表放到最后。

我觉得面对一个商品,最最应该记住的道理就是,商品本是一个劳动作品,劳动作品的前身是一些原材料,这些都是劳动者去经手、打理的。

明明电影动画游戏最后的参与人员名单没人看,但是他们的名字实打实的出现了,他们的印记留下了,与此对比,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存在都被无视掉了。

我看有良知的人大抵都会觉得自己生存在一个夹缝里,生存在货币孕育的天使与魔鬼之间,高效率与不公平、风险、狂热贪婪攫取并存。悲观的看,人类正是霍布斯式的人类,似乎应该时刻警醒自己,永远不要小看人堕落的极限,永远不要奢望人的自律,永远不要以为当前就是物欲横流的极限了。劳动者的存在被无视很可能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人类社会里的大问题真是数都数不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