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6340|2023/03/12 08:04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03/12

我决定写一些全新的主题,主题暂定为科幻小说中的穿越时间元素,一个经典母题,自威尔斯写出《时间机器》后,时间旅行/时间穿越主题即被创立,我认为这类主题反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性的心态,相较于超级英雄类科幻,时间穿越类的形式上更加强烈的展现了对既定命运的挣扎、强烈的后悔、或者是可能性的探索,超级英雄类科幻的形式则是寄希望于强大的能力与天赋改变社会。

ChatGPT给出了一种对比,超级英雄类故事隐含了一种乐观主义基调,时间穿越类故事隐含了悲观主义基调,他认为时间穿越的本质可能是这样的,现实世界的限制和束缚让人无法真正自由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通过时间旅行等非现实手段来逃避或改变现实。

这个形式与内容可能要分别看待一下,形式上,我觉得这两种形式确实是有这种乐观悲观基调,但实际还是需要内容去填充,不能一概而论。

沧浪一苇

 ID:6336|2023/01/08 08:4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01/08

对于所看到的社会政治经济新闻,我希望我自己以后直接去思考分配与分配正义,比如事件其是否有利于、不利于分配正义,是否暴露了分配不正义,比如问题是否由于分配不正义、不均导致,这只因我是当今分配制度下的深深感受到不公平的一员。

接下来从分配不正义深入,分配不正义、不均只是一个深层次机制运作的表面现象,希望我可以从马克思主义获得启发,转入这种分配不正义的背后的生产、消费环节,转入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思考。延伸到现有的经过验证的理论和知识。

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因为我笃定这样思考问题的思路是对的,我对此深信不疑,这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

沧浪一苇

 ID:6332|2022/12/16 01:1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12/15

这段时间接触了绘画和聊天的人工智能,让我耳目一新,瞬间体会到了到了未来到来的感觉。

我问ChatGPT如何促进一个人独立思考,它给出的五条意见还是十分中肯的

1.给予对方自主决策的机会。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让对方自己作决策的机会,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培养对方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与对方一起讨论问题,帮助对方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3.给予对方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对方有机会独立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寻求帮助。

4.鼓励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重要的,并鼓励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5.引导对方思考问题的更深层次。帮助对方思考问题的更深层次,如:问题的根源、可能的后果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等。

我现在正处于发烧过后的阶段,噩梦频繁,醒着也时常跳出悲观的念头,于是就在想是不是未来几年内人类会陆续死去,残存的人们试图在人类灭绝之际把人工智能改造为一个真正的生物生存下去,带着人类的文明。有点像游戏《塔罗斯法则》。

沧浪一苇

 ID:6324|2022/11/12 01:55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11/15

从社会新闻里,我几乎总会读到阶级矛盾,也许是我总会以这个角度去思考的原因,我时常感叹事情向着对无产阶级不利的方向发展,并又一次去思考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新冠肺炎防疫的影响,一定是将人们获得收入的渠道推向互联网,从而一定是推向平台资本主义,而平台资本主义的贪婪和精明远超由较为完善法律管辖的产业资本主义,剥削的程度远超法律管辖下的劳动秩序、生产制度。

因此我们必须取得被平台资本主义控制的数据与技术,交给普通用户的全体,以致力于使得它们为普罗大众的利益服务,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分享利益的权利,因为这些数据来自他们。

想要达成这件事,我认为必须先进行彻底的研究,并且我可以从直觉上认识到这件事远远超过虎口夺食的难度。不过一旦我们积蓄起足够的力量,事情未必不能实现。一厢情愿或者是唯意志主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唯物主义可以,只有调查研究可以。

构建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技术应用,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我觉得一切应该从打破平台资本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塑形开始,打碎平台资本的话语权与控制、煽动能力开始。

沧浪一苇

 ID:6315|2022/11/04 11:12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11/04

重读毛泽东《矛盾论》,读到了矛盾的特殊性是颇有感触,文中说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决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

所以,一条铁则就是,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本质上不相同的矛盾,就算是两种矛盾具有相当雷同之处,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今的时代矛盾,我认为还是阶级矛盾,不过这个矛盾叠加了单向度社会、消费社会的因素,还叠加了高度发达的数字资本主义、平台资本主义的因素,我认为,无产阶级已变成具有单向度特征与拜物教的被遮蔽的无产阶级,并且朝着无用阶级的路上行进,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掌握诸多强大的生产力即数据、人工智能,并且控制无产阶级的技术朝着越来越隐秘越来越强大的方向发展。

我感觉虽然前景是模糊的,但是可以肯定这种矛盾的解决之道势必是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革命的革命。

人们从旧有的工作岗位上被驱逐之后,势必会进入新的工作领域,或者是进入只能由人类进行工作的的领域,大量的空闲出现之后,就有可能进行创造,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前提是社会可以承载这些人类,并且社会意识没有进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境地。

由此可知无产阶级需要做的依旧是斗争至无产阶级专政,我认为关键在于人工智能与数据的强大力量被谁使用,使用权利的更迭一定是一场革命,或许它可以被称为数字社会主义革命。

沧浪一苇

 ID:6313|2022/10/28 06:52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10/28

我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需要同等程度的认可这样几件事,物质不足够丰富、无产阶级还没有取得胜利的现在,阶级斗争是必要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必须的,以上的行动是为了构建一个物质丰富、无斗争、无阶级的社会,并非其他目的,也并非为了斗争而斗争。

尽可能压制无产阶级的斗争意向,污蔑斗争,促使人忘记斗争,厌恶斗争,做出这样的行为的人只有一种可能性,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他对于无产阶级专政持反对意见。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科技的控制术已经阐述得十分彻底,科学技术相当好的被用于维持社会稳定运转,社会上的人被单向度化,这便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特点,并非恐怖统治,而是技术统治,技术的帷幕之后是一种全面统治、全面奴役。

科技呈现什么面貌/意识形态,全看其操纵者是什么意识形态,实际上科技也完全可以被无产阶级化,让其呈现无产阶级面貌,我相信这并不是臆想,这是有可能的,同样的科技,会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倾向。

我坚信科学技术并非具有原罪,它是中性的,它完全可有一种与目前相反的面貌/意识形态,比如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它是十分具有可塑性的。

沧浪一苇

 ID:6310|2022/10/20 07:5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10/22

在阅读文章“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时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说人工智能会形成一种新的无产阶级状态,即“无用阶级”,因为人工智能会将人类驱逐出所有的就业领域。接着我想,或许流众无产阶级是通向无用阶级的一个中间环节,因为他们已经有一些相似了。

人工智能存在被资本利用的可能性,也存在被无产阶级利用来完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那么未来无产阶级的任务就很清晰了,那就是以促成人工智能的正确运用为目标。强大生产力的技术本身并不反动,但也很可能助力反动。

如文章的意思,担忧人工智能拥有自我意识并最终摧毁人类并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担忧,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也许担忧未来世界成为因人工智能造成的极端不平等世界才是有价值的。

为什么影视作品出现大量的人工智能摧毁人类的预言,这可能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体现,正如在工业革命初期的卢德主义,这是一种对于技术产生恐慌的社会意识体现。文章提到,资本家玩弄了一个伎俩,他们成功地将无产阶级对资本家的憎恨和不满转移到机器上。我想,类比卢德主义者与敌视人工智能的人,这是一种“自在”的人,相对于“自为”的人。

我们不需要敌视机器/人工智能,真正需要敌视的,则是机器/人工智能和推荐算法背后的资本主义。

人工智能就是用来提高生产力的,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没有必要让他们必须完美的假装自己是人类,让他们伪装为人类是一件有趣的事,但并没有提高生产力那样重要。我确实绕了很多弯路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另外,资本主义尤其是当前的数字资本主义、平台资本主义一定会要达到垄断,尤其是对数字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垄断,无产阶级如果要达到社会主义,他们的历史任务必然是破除垄断,借助其产生的大量生产力以满足大众而非一小部分精英。

沧浪一苇

 ID:6306|2022/09/15 10:22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9/15

既然就业所产生的变化就是灵活化,我思考也许这样的模式会在将来十分普及,因为这是一种符合信息社会、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的就业。以前我的观念还没转过弯来,不能意识到不稳定劳动关系会成为常见的劳动关系。将来,不稳定的劳动关系势必会成为绝大多数存在的劳动关系。

不稳定劳动关系会使得其中的劳动者失去应有的保障,绝对会损害其利益,而时势又如同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逼迫劳动者进入这种境遇。也许有人喜欢这种不稳定的劳动,认为减少了束缚,且机会很丰富,我感觉实际上造富神话蒙蔽了很多人,终究暴富的人还是少数,那些神话并非大部分的无产阶级命运。我初步的感受是这样的。

这股无法抗拒力量可以是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不稳定,不过我更认为这是数字资本对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塑形,也许可以看作人浮沉在时代的潮流里,这潮流就是数字资本的实力不断的超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蓬勃发展,改变原有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对社会的的塑形。

产业资本的生产关系是一种传统的资本家-工人的模式,而数字资本主义、平台资本主义带来的皆是对产业资本主义的颠覆和改造,站在资本家位置的是平台资本,而工人则成为一种有别于从前无产阶级的无产阶级,即流众无产阶级,故此,我想,平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平台资本-流众无产阶级。数字资本主义带来的数字生产方式有几个特征,蓝江“数字时代的平台资本主义批判”这篇文章认为是生产场所离散化、生产过程分包化和生产管理数控化,而这就带来了一个最终结果,无产阶级的流众化。

视频制作者、直播主播、外包劳动者、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我都可以试着与平台资本主义相结合的分析一下这些职业的存在原因,并以此看出,为什么无产阶级流众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些职业都不再面向资本家,依附资本家,而是直接面向一个平台,依附平台资本,如果不是直接依托平台,也是间接的依托某个平台,比如雇员属于公司,公司依靠平台。因为离散化生产、分包化生产,所以物流成为社会经济运作的重中之重,故此,有非常多的与物流有关的职业诞生出来。这种分包化的模式已然十分普及,不分包,企业将会显得笨重不堪,因此正式的雇佣将越来越少,而不正式的工作将成为常态,与组织化资本主义时代的臃肿而庞大的资本风格极为不同,平台资本主义时代的风格就是如此轻快。

不正式化的工作特征在于不正式的隶属,比如今天我可以为某平台打工,明天我可以为其他平台打工,我作为一个劳动者的选择是可以随意的,而与平台的关系也很少有正式文件签署。

总之,资本主义的最新动向一定是这样的,在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算法技术的助力下,平台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蓬勃发展,逐渐将资本主义的垄断带向了全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更加隐秘的阶段,却也是一个更加登峰造极的阶段,其必然带来的是巨大的贫富分化。

根据蓝江“数字时代的平台资本主义批判”这篇文章,流众化的无产阶级更少具有团结的可能,更具有疏离感,而且流众在行动和态度上趋向机会主义,流众会不觉得自己是劳工共同体的一员,我认为这些特征会倾向于让无产阶级失去安全感,甚至失去希望。

沧浪一苇

 ID:6302|2022/08/17 01:12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8/17

蚁、蜜蜂等社会性动物单个智力并不高,但他们以集体行动时体现了相当大的能力,人是否也是这样一种结构,相当于蜂蜜的是人产生的有价值数据,单个人生产的数据相比总量来说十分少,但生成数据的人以一种超大结构呈现时,就产生了很大的价值,乃至于足以指导产业的生产、金融的投资,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工蜂/工人却不能得到蜂蜜的绝大多数,因为它的所有者是某些私有企业。

我在想,人们抑郁普遍、虚无主义蔓延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逐渐显现了一种新的结构,新的狰狞又隐秘的面目,另外,拜物教、消费主义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这种社会的不公平结构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则难以准确认知,我是从蓝江“数字劳动、数字生产方式与流众无产阶级”这篇文章得到了启发。

一个现状是确切的,那就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已经在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这带来了工作地点的灵活化,这就带来了劳动的泛化,我认为除了劳动者主动劳动的情况,互联网大企业也在无偿地占有所有用户贡献的数据,这几乎就成了无时不刻的劳动情况。这可能能解释为什么人类历史上关于劳动时间的斗争被轻易背叛。

所有人几乎都在从事与互联网有关的劳动,与互联网无关的劳动越来越绝迹,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企业,这几乎使得全世界的人为互联网公司工作。

手推磨磨坊、蒸汽磨磨坊、电气磨磨坊对应着的是封建小农时期生产,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生产,产业资本主义时期生产,想必现在的是以互联网+的形式为标志的磨坊,是产业资本主义的互联网+的延续。

闲散的劳动者是手推磨的工人,有组织的工人阶级是蒸汽磨电气磨的工人,而现如今,生产/互联网销售/宣传等等环节都加入了互联网元素,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人境况,工人现在既为产业资本生产,也为互联网资本生产。

产业资本为了组织生产而需要一群集合好的工人阶级,而互联网资本不再需要将工人阶级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地理位置,可以是分散在各处的,这便是我们时代特有的一种新形势,无产阶级变成流众无产阶级。因为现代的生产并非产业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其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而非计划性稳定性,热点、网红商品就是一个例子。为何无产阶级不断寻找副业、寻找挣外快方式,为何无产阶级不断的互联网上尝试发财,值得以这个思路思考。而原先产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商人对客户、销售员与顾客等直接形式变为了在原有模式下加入互联网企业为中介的强制性垄断模式。

总之,手机、计算机是一个互联网资本控制劳动者即流众无产阶级的一个接口,互联网资本将所有在接口上的人变成了他的打工人。雇佣关系将会式微,因为大量的劳动将变成可以通过接口进行的劳动,劳动将会成为偶发的和不稳定的。我相信,这样结构所带来的不公平将是难以置信的巨大。这一方面紧迫的需要革命的狂风骤雨。

沧浪一苇

 ID:6298|2022/08/14 12:0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8/14

最近一些日子的重要心得体会就是目睹了一些未成年人具有的巨大可塑性,一定会成为人才,而另外一些则呈现一种顽固不化的状态。尽管他们的家庭物质条件没有让他们进行高等教育,我还是感到有一些可造之材,只是被一些不良的外壳掩盖着,就像没有雕琢的玉。

我并没有致力于当一个教师,不过,我认识到了这个雕琢的过程是多么的具有意义。我知道熟悉的人之间会相互影响进行效仿或模仿,我希望将一些好东西传播出去,我所做的不多,不过我一想到能对社会造成有益影响我就十分欣慰,就比如帮助一个本来就有上进心的人上进的更快一点。

既然璞玉十分多,而好的雕刻家又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注定造成了大量人才的不能出现,从而导致了很多潜在的高质量生产力没能出现,这就有点感觉到了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紧密相关的。

我除了应该使自己全面发展以外,应当对周围人施加影响,因为我认为归根结底生产力进步才是对发展社会主义最有力的支持,所以我所施加的影响多是分享技能。

科技是生产力,但我感到一定存在价值观扭曲的科技,或者说运用科技的人价值观扭曲,更有对于技术工人、劳动群众价值的误判。

教育是一种让学生成为合格劳动力、合格的社会个体的行动,或许各个时代有自己时代的合格标准。我认为,教育是一种生产,教育的基本设施是生产的资料,而生产对象则是这个学生/未来的劳动者,生产力则是教育者掌握的某种改造学生的方法论体系,让人成为人才的教育理论体系,生产关系是什么我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还是没有把握,会不会是对于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形式以及用人企业对于所有层次学校看法、选择倾向。

沧浪一苇

 ID:6294|2022/07/16 02:19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7/16

最近看到蓝江所写的一些关于数字社会的一些文章后进行了一些思考,他的文章让我感到这才是切实与当下生活紧密关联的资本主义分析理论。

比如流众无产阶级等新概念我十分认同,我切实的感到,未来的生产关系将大规模改变,我的逻辑是一二三产业的规模、生产方式正在变化,产业资本和互联网金融资本的规模比例正在变化,因为互联网带来信息化因素,雇佣行为、雇佣的生产将会变少直至逐渐解体,这是一种传统的生产关系,未来的无产阶级将会大规模的参与数字生产,那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流动性生产,到时将是一种流众化的数字生产关系,我知道,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由于生产力的变化导致的,这很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他的文章不仅引导了我思考数字劳动,还有虚体。

实体是我操作的身体,我认为的虚体不只是自己的账号身份,也许含有一些元宇宙身体的意思,甚至我认为蓝江文章中提到的宁芙化的身体也许也是一种虚体,因为虚体的本质就是数据,那么我被互联网公司所存储的数据描绘的我是否也构成了一个我的虚体,我数据的集合就是我留下虚体。

近期听说了一系列数据泄露事件,让我进一步感到思考虚体概念、大数据与大型互联网公司、数据收集已经十分迫切,相信对于任何互联网大公司,几亿数量级的大数据之间关系网、几亿人产生的浏览痕迹才是最重要的资产,那才是生产力的根源,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工具能有效地抑制资本主义生产过剩,还可以精准投资,不只是能制造精准广告、精准推送、诱导消费,肯定可以精准的做一切,大数据带来的巨大生产力甚至超出我的想象,大数据的重要性大于石油,如此强大的工具,它是由大众无意识的贡献,却被少数人拥有,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公平。

手机等智能设备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个通向数字世界的虚体控制器,我是这样认识手机的。我们必须连接到网络上,不像从前,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因为一旦脱离网络,正常生活的进行就会受阻,而且对于人的心理也是一种折磨,因为他丧失了与世界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手段,这就是数字化生存,这就是信息资本主义的时代。

从文章“生存的数字之影:数字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里得到一个灵感,我自身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一方面是通过实体也就是肉身构建的,但目前绝大多数关系已经是虚体的存在,比如我的微信就是一个重要的虚体,里面还具有一个完整的关系网。实体与虚体是一种共存的状态,是一种主人与影子的状态。

文章里提到张艺谋的电影《影》、黑泽明《影武者》都显示了一个结构,影子代替主人,这让我感到很有意思。因为虚体是一个数字化的存在,它的存在能力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传统的邮件通信,虚体缺少存在能力,而现在智能设备时代的虚体具有一定的存在能力,而且实体还经常追求24小时在线。甚至我感到虚拟偶像也是一种虚体,它是一个数据身份,这种虚体具有强大的存在能力。而影子吞噬主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这让我联想到《西游记》里的六耳猕猴以及很多电影小说里存在的类似概念,像是分身。

我的问题是,虚体是否开始尝试操控、指挥、统治实体?虚体的本质是不是它所在的互联网大公司的附属?这样一种情况是否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异化?我可以肯定,手机与虚体、云计算、大数据等产生的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环境下一定有巨大作用,我还认为虚体是可比作维持巨大生产力的石油,却被信息资产阶级理所当然的占有,如何改变这种信息石油的归属?

我的设想有些悲观,我认为技术和资本正在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并且难以清醒、难以回头。信息/数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确实将成为认识下一个时代的理论,我需要仔细地对照着马克思的批判理论重新认识信息/数字资本主义最基本的一些单元。

沧浪一苇

 ID:6286|2022/07/02 01:3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7/02

随着我学习了手机的电路原理以及偶然引发的对无线电的兴趣,我感觉我对于人类之间通信通联有了全新的不一样的理解,这让我感到需要尊重通信&通联的意义性、价值性,甚至我认为通信本身具有一种神圣、优雅。

近期在有空闲时间时没有关注什么别的,只感觉思考一个问题十分重要,那就是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深入的理解互联网。

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目光所致之处,群众们都在为互联网大厂贡献内容、进行内容创作等劳动,这种劳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陌生人使用昵称进行的网络社交以及在线游戏中的社交是很值得思考的,也许它的比重将在以后10年内明显增加,元宇宙概念描绘了一个世界观,有点类似我最近看的电影《头号玩家》。这样一种趋势会怎样改变整个世界?比如说我确信这一定会压缩现实情境下的社交,还会改变社会形态,改变生产、改变政治……

第三个问题,通信以及消息的散播的现状让我迷惑。我认为通信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事情,人类的每一次通信都应该具有好作用,我是否能将凡是都去追逐大流量的思想归为一种进十余年的一种互联网异化现象,我能想到的异化还很多,我怎样将互联网时代的异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相结合?

第四个问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常出现于APP,无人机送货、自动驾驶都有可能在将来10年内完善,一大波新技术让人一想就是生产力非常高,但我想,能不能说,如此强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还是只属于信息资本主义系统的一部分,它们是服务于信息资产阶级的,比如大型互联网企业,这样的发展是使得社会主义离我们更远了还是更近了?

我一直存在悲观的想法,即认为是更加远了。

第五个问题,将来发展到极度夸张的自动化程度、信息化程度时,群众都在做什么,他们是否还进行生产,进行什么样的生产,他们每天最长时间可能会在做什么?他们会愈加自由还是不自由?

最后一个问题,我认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去思考,怎样让强大的生产力切实的惠及所有人?变成社会主义的技术,以及这项任务有什么计划以及会遇到怎样的阻碍?

沧浪一苇

 ID:6282|2022/06/15 10:3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6/15

关于信息社会信息时代,我能想到的在近些年里逐步实现的是工业4.0,工业4.0是以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生产为目标,好处、便利以外,我认为隐藏着的是一种巨大的危险,以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进行观察理解是很重要的。

工业4.0或者什么新工业形态在未来基本上是巨型资本的游戏,在工业3.0信息化时代,微软、苹果、谷歌等等高科技公司取代了旧时代工业2.0诸如福特流水线这类企业,社会财富进行了大规模转移,变的更加集中了。其次,科学与技术成为资本争相投资的东西,科学技术与资本相互成全,科学技术的终极使命现在已经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致富的手段,这种现状充满了异化。

技术成为资本压榨劳动者的帮凶,劳动者会因为网络技术的发达而消弭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的分割线;高技术也使大企业凶残的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直至其灭亡;蓝领人口随之而来的将是大量减少,蓝领失业和蓝领的转业都是即将到来的事情;从消费方面看,新型工业将对已经十分畸形的消费主义社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最重要的是,实际上工业4.0或新工业并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系进行更改,它根本不会有这种马克思主义式的企图,而资本将借助新型工业,携手异化了的科学与技术,组成一股庞大的合力,这种力量是保守主义的,这种力量将会严重威胁到劳动者。

根据蓝江“数字劳动、数字生产方式与流众无产阶级”,比如用户制作视频、短视频时,他也是一位劳动者,信息社会的现在以及将来都将越来越多的进行数字生产,数字生产是生产关系不稳定的生产,是偶发和不稳定的劳动,而劳动者被称为流众无产阶级,诸多流众之中,只有少数人、0.1%能得到大流量大收益,成为网红,而大多数流众、99.9%将会蒙在幻觉之中,从而主动贡献信息劳动,实际上大多数的劳动只获得了极少的奖励。由此,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审视这个现状,提出了数字生产资料、数字产品、信息工具如人工智能算法等等公有化的设想。

这使我想到,工业4.0以及巨头互联网企业都需要巨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都是我们大众亲自提供的,单个信息无足轻重,一旦数量级上去了就价值连城,但信息资本却无偿的占有了它,我们并没有从这种信息劳动中获得报酬,这种数据使得几家互联网企业成为世界的主导,而我们作为数据的贡献者之一为什么不能分得利益呢?

工业4.0、互联网巨头会良心发现去变革私有制吗?不会的,私有制需要我们去摧毁。

沧浪一苇

 ID:6275|2022/06/05 12:2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6/05

有时候人经常会误以为自己是信息资产的拥有者,比如各个平台的电子书、游戏,实际上付费购得的只是使用权而已。其实曾经我也有这种错觉,误以为付费购买的非物质化的数据将永远存在。

信息资本主义并不会改变其资本主义的本质,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和生产方式。地球村/全球化、世界是平的等等表象迷惑了很多人,这样的表象并不改变世界中霸权主义、资本主义运行的本质。

我们的信息文明应该实现什么,那一定是全体人类的自由充分发展,而信息具有极易共享的特征,无疑也是最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式平等的载体,事实总是不遂人愿的,总有信息垄断者存在。信息具有巨大的生产力,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存在的意义一定是促进全人类平等的自由充分的发展,一定是人类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石,信息垄断者实际上就是反信息文明的,从而一定是反信息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崛起的机会快要到来,当然是因为对于信息的态度,信息社会主义必将扬弃信息资本主义。

沧浪一苇

 ID:6266|2022/05/20 06:4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5/20

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农耕游牧社会、工业社会,到目前的信息社会,信息成为创造价值这个行动的核心关键。

分别看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两个时间段,马克思主义在工业时代里,是无产阶级为自己争取利益的理论武器,并且工业社会的阶级关系就是很尖锐,信息时代里,阶级矛盾已被重重掩盖,信息时代阶级关系特性里具有的妥协性质、调和性质十分明显,并且劳动过程需要社会的充分协同。信息社会的价值规律与工业社会又非常不同,信息产品的价值规律迥异于物质商品价值规律。然后,众多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已经开始进行着围绕着信息的各式各样劳动,这样的劳动成为大多数人的生存方式,社会运作的核心就越来越变为信息。

那么,我想要问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在此时应该作为一种什么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信息社会应该有什么观点?

在“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信息哲学的若干维度”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一些要点很有启发,感觉我可以这样构思这些问题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应该作为保护信息劳动者的一种武器,马克思主义对于信息社会的观点,应当是旗帜鲜明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式的信息伦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自由,而非西方自由主义式的信息伦理,并对信息支配、信息垄断、信息资本主义、监控全世界等行为进行强烈抵制。马克思主义信息理论应当积极对抗西方信息资本主义、信息帝国主义,目前的情况看来如果想要致力于人类的平等、人类的自由发展与需求充分满足,其斗争的主战场早已移到了信息战场,移至了信息劳动者和信息资产阶级。

基于以上的想法,我认为游戏是未来十分关键的东西,游戏是能为人类带来巨量满足感的东西,并且因为游戏能造就了许多巨型公司、世界巨富,这样的便是信息社会的金字塔尖,由此可见游戏生产也是相当重要的信息生产。

在找游戏历史的资料时,找到了一篇文章,名为“游戏主机战争史:持续四十年、价值千亿美元的巨人对决”,以这篇文章我感觉可以总结很多东西。

文章提到,任天堂赢得第三第四次主机战争以及击败世嘉,依靠了任天堂体制,这个体制下的第三方公司与任天堂的关系被日本媒体称为封建式人身依附关系,我品出来一种从资本主义倒退回封建的意思,还有,任天堂的基因里不具备太多技术基因,且十分保守,因此任天堂曾经拒斥了CD-ROM技术,死守卡带,这为它的失败留下了根,由此可见,游戏业巨头发展到了后期就会越保守,留下弱点,如果不思进取,就必然被击败。

但游戏业巨头的崛起往往是在吸收前辈的教训,做出了正确选择,比如雅达利崩溃的原因是失去对第三方的控制,放纵垃圾内容流出,而其后辈任天堂的做法就是强化对第三方的控制。

我感觉美国企业一度失去了游戏主机市场很久的时间都放任日本企业占据是有商业基因上的原因,雅达利崩溃就说明不尊重内容质量的结果,只懂得商业不懂游戏的下场会很惨,甚至导致了游戏业大萧条,不好的商业操作会导致民众甚至销售渠道一起毁掉一个行业,这是一种启发,我们是否有可能重演这种事情呢?在未来游戏业糟糕之时,会不会再有一次崩溃/革命,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有新芽吸取教训,并取代倒下的巨头,发展一个新的游戏行业,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矛盾的规律,也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下一次大变革正是对信息支配者、信息资本主义的破坏,是追求真正平等、民主的一次行动。

沧浪一苇

 ID:6058|2022/05/01 12:28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30

最近看了电影《无线电时代》,这部电影有点像琥珀,裹住了一段时光,里面充满了电台声音和美国贫穷家庭的回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听电台的经历,我记得从电台里听过很多故事,最常调整的频率是本地的故事广播,我常听的并非老一辈喜欢的评书,而是小说,还记得十几年前我追剧一样的追听了小说《风声》的广播版,当时觉得十分吸引人,还听说后来它拍成了电影。

广播究竟死亡了没有,实际严格意义上说死亡是不行的,尚有一个电台存在就不是死亡。

尼尔·波兹曼《娱乐致死》里第一部分第二章有一个观点认为:『符号环境中的变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变化一样,开始都是缓慢地累积,然后突然达到了物理学家所说的临界点。一条被逐渐污染的河流会突然变得有毒,大多数鱼类都灭绝了,游泳成为一种危险。但即使是这样,这条河看上去还是正常的,人们还可以在上面划船。换句话说,即使河里的生命都已经死亡,这条河还是存在的,它的用途也还没有消失,但它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并且它恶劣的条件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无线电技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技术,因为如今我们必须使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除了电信号,上一项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印刷品,它存在了几百年,而且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多是从印刷品来的,不过《娱乐致死》中作者认为,印刷术已经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我们文明里,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作者相信一种媒介对应一种媒介认识论,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但现在电视绝不是文化的中心,现如今文化的中心毋庸置疑的是手机与短视频平台,估计按照《娱乐致死》作者的逻辑,手机与短视频平台创造的也是一种危险的媒介认识论。

在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译序里,我看到这样一种总结,电视是一种压制民主和带有强暴性质的工具,因为它是被垄断着的信息生产和大规模传播的工具。关于电台,我在看科幻历史的雨果·根斯巴克的故事时了解到了业余无线电的起源,《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这本书第十章里讲述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交流的广播是怎么一种情况,那时业余无线电被雨果·根斯巴克这样的人宣传成男孩子最好的玩具,白手起家者最好的创业风口,我感觉早期的无线电十分像是早期的互联网,具有朝气蓬勃的感觉,是我们怀念的好时代,但他们两个确实也有着自己特色的混乱与蛮荒。思考电视、电台、互联网,似乎一切媒介技术都会这样发展,迈向垄断。

沧浪一苇

 ID:6056|2022/04/29 11:38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29

《竺可桢全集》(第二卷)笔记六

一个地区的人吃荤吃素实际上是由物产决定的,是由畜牧发达与否决定的,书中认为热带吃素、寒带吃荤,潮湿吃素、干燥吃荤,且看佛教实行素食制度的地区,比如说日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印度,都有条件以五谷代替肉食,而西藏则非食肉不可,因为西藏是寒地,更因为西藏和寒带的人需要脂肪食物御寒。南方多食米、北方多食麦、游牧民族多食乳制品都是差不多的道理,因为一个人的生存的物质基本上是其周围的物产。

阳光对于人有极大的好处,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雨雪霏霏,希望阳光多照进屋里,因此建设阳光房,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则是患阳光太多,因此欧式的洋房到了中国还需考虑这一层因素,建筑家在移植建筑样式时若不能考虑因地制宜就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势必会让居住者不满意。

作者认为欧洲有冬无夏,因为想在冬天节省煤电所以屋子搞的矮小,而长江流域的屋子宽大是因为冬季短夏季长,这是欧洲设计不适合中国的第一点。

欧洲设计不适合中国的另一方面,因为欧洲纬度高,常年西风,所以住宅区以偏西方地区为主,防止受到污染物和烟气的飘散,而中国是季风气候,东风为主,住宅区设计也需要注意。

中国各地的住宅样式不一,比如双层窗户就比较适合寒冷和多风沙的地区,雨雪少的地区适合平顶屋,雨雪大的地方是尖顶,欧洲多雪地区也是一样。

沧浪一苇

 ID:6052|2022/04/19 02:04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19

《竺可桢全集》(第二卷)笔记五

气象对于人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衣食住、性格、卫生。

首先说服饰,中国温带地区四季冷暖分明,所以冬夏的服饰必然差异很大,而世界上有些冷暖不分明的地方就不会差异大;华北地区的劳动者统统穿袜子;而长江流域的农田里的劳作者穿袜子是行不通的,他们穿草鞋;到了两广,降水量更大,所以劳动者不穿草鞋穿木屐,因为不会腐烂。中国有盲目追随外国服饰的人喜欢皮鞋,但是皮鞋是一种极不透气的鞋,很容易引发真菌滋生,然后产生香港脚,在作者所在的时代,穿皮鞋的人多是有钱人,作者认为这是一种穿着不注意适应当地气候的情况,自从西学东渐以来,这种情况真是十分普遍,但是论及气候对于人的影响,西装着实不适应我国人民,其适应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欧洲,我国为季风气候、大陆气候,冬夏温差大,西装是因为欧洲的气候而诞生的,因为欧洲冬夏温差不大。我国冬季寒冷彻骨夏季汗流浃背,故此不适合西装。

说到中西的服装差异,作者认为中国的斜襟和西方的对襟是有各自的考虑,中国的斜襟和有扣必扣的习惯是因为华北地区西北风凛冽,必然会导致历史里服饰的斜襟的设计而非对襟的设计。

沧浪一苇

 ID:6047|2022/04/15 02:42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15

《竺可桢全集》(第二卷)笔记四

近代科学培养了人类高于大自然的认识,操纵自然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或许可以称为人定胜天,而俯首于自然或许可以称为天定胜人,竺可桢的文章认为中国与西方相比,中国比较俯首于自然,而近代科学使得西方常以人定胜天为主要意识。但是新冠疫情的应对策略使我感觉事情并非这样简单化。

中国为什么没有近代科学出现,作者认为,并不是中国人观察能力低下、数学差,另外,科举八股固然有抑制作用,但不是关键因素,关键是因为从意识上中国的圣贤往往鄙视手工劳动,而就算罗盘、纸、活字印刷也统统属于劳动人民所创造,不是士大夫搞的,不重视工具、不重视实验以及鄙视劳动是中国不出现近代科学的原因,甚至发展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阶段已然少不了纸上谈兵的特色。

说到程朱,其实他们的思想已经接近了科学研究事物的方式,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延续,而非一心一意的认识理解大自然,在这个自然科学的萌芽上,是儒家思想起到了抑制作用。

一旦开始了解大自然,就会增加大自然无足畏惧的心理,故此探险家开始了南北极征程,飞机制造者和飞行员开始征服天空,化学家开始模仿天然橡胶,医生着手消灭瘟疫。

作者认为,中国仍有对于双手劳动予以鄙视的习惯,中国农民极多,为什么当时的农学院却很少呢,为什么中国能上的起学的人,绝不肯考虑职业学院呢,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学生仍有士大夫习性,不肯用双手劳动,嫌恶劳动,倘若在小学时期就培养学生喜欢双手劳动的习惯,成人之后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不仅可以有利于生产而且增进实验科学的发展。迷信的时代、神权的国家是很难科学勃兴的,中国若想赶上欧美的物质财富,必须要有发达的实验科学,必须要有发达的实业,人人肯用双手实验与劳作。

沧浪一苇

 ID:6042|2022/04/11 12:35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10

机缘巧合之下,我读到了陈独秀对于上海的评价。我在《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这本书里看到陈独秀曾写文章评价上海社会,以及上海的工人在1920年代前后的情况的,说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上海的工人境遇致使他们频繁的罢工,所展示出的力量十分强大,这本书给出的逻辑是说,中国工人中,上海工人恰恰能引发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工人力量的思考,才能充分信任工人阶级的力量。

《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二卷)里有这样一段形容1920年代上海的文字:

『上海社会,分析起来,一大部分是困苦卖力毫无知识的劳动者;一部分是直接或间接在外国资本势力底下讨生活的奸商;一部分是卖伪造的西洋药品卖发财票的诈欺取财者;一部分是淫业妇人;一部分是无恶不作的流氓、包打听、拆白党;一部分是做红男绿女小说,做种种宝鉴秘诀,做冒牌新杂志骗钱的黑幕文人和书贾;一部分是流氓政客;青年有志的学生只居一小部分,处在这种环境里,仅仅有自保的力量,还没有征服环境的力量。

像上海这种龌龊社会,居然算是全中国舆论底中心,或者更有一班妄人说是文化底中心;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当真拿他做舆论和文化底中心,那末,中国底舆论和文化可真糟透了;因为此时的上海社会,充满了无知识利用奸诈欺骗的分子,无论什么好事,一到了上海,便有一班冒牌骗钱的东西,出来鬼混。流氓式的政客,政客式的商会、工会底利用手段更是可厌,我因此联想到国民大会如果开得成,总以不在上海开会为宜。』

对于上海文化界,陈独秀这样评价:

『上海社会除了龌龊分子以外,好的部分也充满了戴季陶先生所谓曼且斯特的臭味。偌大的上海竟没有一个培养高等知识的学校,竟没有一个公立的图书馆,到处都是算盘声,铜钱臭。近来不但是曼且斯特的臭味充满了,拜金主义的国里纽约的臭味也加进来了,而且这种纽约的臭味在上海大时髦而特时髦。他们分明是不过为自己为资本家弄了几个铜钱,而偏偏自谓是在中国实业上贡献了许多文化。杜威、罗素来了,他们都当做福开森、朱尔典、拉门德一样欢迎,而且引为同调(硬说罗素劝中国人保存国粹)大出风头(屡次声明罗素是某人请来的);但是杜威反对形式教育底话和罗素反对资本主义底话,他们都充耳不闻,却和杜威、罗素这班书迂子谈起什么中美、中英邦交问题来了。罗素初到上海,在大东欢迎席上就有人在演说中替商务印书馆登了一段卖书底广告。我们一方面固然赞叹商务印书馆底广告术十分神奇,一方面可是觉得曼且斯特、纽约两种臭味合壁的上海社会实在唐突学者!』

沧浪一苇

 ID:6038|2022/04/08 08:22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08

关于上海,读竺可桢关于河口的论述后里我进行了一些总结。

河口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竺可桢除了举例中国的河口,还举例了波兰的河流维斯瓦河,莱茵河,莱茵河从荷兰入海,但是法国德国历史上还是十分觊觎河口管理权的;维斯瓦河的河口但泽还是德国二战时的焦点,开战时的理由,这要追溯到一战之后,因为波兰需要有出海口,河口若是还让德国人占据就如同扼住咽喉,故此被划给波兰。当初美国为了得到密西西比河河口,还要向法国花重金购买殖民地路易斯安那。竺可桢在1922年感叹,中国的好河口几乎尽数让外国人占了,长江虽然在中国,但是其权利怕是要归万国。

上海为什么会产生洋泾浜,这是因为沿海的商业大城市会有一种语言交融现象,常与外国人交流必然导致语言的混合,这在各种国际性的大城市都有发生。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这本书剖析的很有意思,上海开埠之后的社会嬗变几乎很全面的被分析,在书中的文化篇里讲到这样几个要点,从夷场到洋场,称呼的转变,从没有市民意识到有市民意识,从封建的重义轻利到商业为重,民主观念和平等观念从无到有,科学技术与迷信的冲突,中西价值观的冲突,包括器物、制度、精神、伦理。

上海开埠之后,西方人源源不断,不只是把语言带来,而且是把制度、生活器物、精神、伦理带来了,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一个交融的前沿,与晚清的封建专制主义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促使上海人的思想观念向近代转变,在1850-1890年间逐步形成一种民主思想和妇女解放风气,同时,与封建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对比,重利轻义之风在上海盛行是为什么,书中提到,大商人、买办越来越多,上海成为大型商业城市,长期的商品化社会将完全转变社会上人群的心理,甚至晚清的捐纳制度也成为一种催化剂,捐纳即卖官鬻爵,商人凭借金钱,尽可取得十分高的社会地位,从前是读书可以名利双收,可是商人也可以名利双收之时价值观体系整个就不同了,到处可见以衣取人,拜金主义、拜物主义横行。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产生于上海,我看到书中分析重点在于上海工人的遭遇属于是十分凄惨的,资格老、生活苦、数量多、斗争性强是上海工人的四大特点,因此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传播中心和情报活动中心。

沧浪一苇

 ID:6034|2022/04/06 02:3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06

《竺可桢全集》(第一卷)笔记三

书中说到有一个美国地理学家埃尔斯沃思·亨廷顿提出了一种地理/气候决定论,而且作者竺可桢是认可他的,并延续了他的思路进行探索,对于决定论,我认为不可信不过是因为当时的认识手段导致了理论偏向简单化,但这种思路很具有唯物主义特性,我非常欣赏,感觉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思想,在增加了足够的复杂性和多方面考量之后不成为决定论的话,应该会很有说服力。我想,书中的一些推断到如今想必都有实证研究了吧。

特别是书中提及了五胡乱华、元灭宋朝、满清入关诸事件的逻辑,中亚、蒙、满一带地区降水不足,居民少,生存不易,一旦受到气候刺激,容易为了求生而发动入侵行动,比如宋、明的覆灭;另外还有美洲印第安人的兴起衰落、罗马和希腊的盛衰、突厥入侵的规律皆可以在气候上找到很多线索。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式的气象记录,但是旱灾水灾记录、地方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因此为研究能贡献海量的线索和证据,通过史志可以得知某年代的寒暑情况、旱湿情况,其中,寒暑情况往往是一些植物的开花的时间记录,还有初雪记录,初雪完全可以用于判断0度温度的时间。

太阳黑子也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数据,黑子与地球温度有很大相关性,黑子多,则地球温度低,反之则高。另外作者研究,黑子多,则长江流域风暴多雨量多,反之则少,黄河流域与之相反。还有人发明了松树年轮宽度测量当年旱湿情况的方法。

为何巴比伦、埃及、叙利亚的文化由盛转衰了,因为气候变迁了,我们只能从缺水的荒漠里刨出当时的遗迹。为何曾经的欧洲文化由希腊到罗马,再由南欧扩展到西欧,详细追究下去,就会发现文化的迁移问题终究还是一个气候问题。

沧浪一苇

 ID:6031|2022/04/03 03:31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03

《竺可桢全集》(第一卷)笔记二

“地理对于人生之影响”一文所述的东西非常具体,我看很值得记录。

山岭、平原、河流、海洋四种地形对于人皆有影响,首先看山岭,高山之上气压低,人的肺十分发达,平原之上的人不适应,食物也不能有效烹熟,故此两者之间的来往受限制。类似的例子还有,善于划船的民族生活在平缓的河流附近,往往臂力很好,双脚却不见得厉害,登山不一定厉害,五官肢体,皆因为地理的因素有不同变化。中国从前之所以闭关,都是因为巨大的山岭隔绝了交通,海洋也隔绝了交通,山岭是传播文明的障碍。同时,山岭也是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多山国家土地往往贫瘠,食物不甚丰富,于是便不能增长人口,多山这种属性在欧洲往往有保存弱小民族的能力,因为山地对于军事来说不易攻占,又是隐蔽人口的地方,得到它没有太多好处,不得到也不算亏损,故此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而山地仅有的资源那就是木材了,还有矿产。

平原的交通便利,这样就使得语言统一,多山地区往往语言不统一,因此平原容易造就庞大国家,山岭容易造就小国家。

亚洲、欧洲、非洲三者之间,亚洲地面平均高度最高,欧洲最低,非洲居间,因此亚洲必然多有湍急的河流,湍急的河流不便于舟辑,而且山岭多不便于打通河流,行成运河,试看西伯利亚上的三条大河,没有可能性和黄河、黑龙江联系起来,印度恒河没有可能打通到长江,因为中间隔着山脉;欧洲则不同,他们的河流往往可以开凿运河,地中海加运河就可以让交通很方便;至于非洲,他们没有很多平原,山岭多,文化程度不及欧洲、亚洲。

中国北方注重康庄大道,中国南方的运输事业多依仗河流,铁路的修建不如北方注重,由此可以看出平缓河流的作用。河流的河口往往是政治上的焦点,中国历史上好口岸几乎全被外国人占据管理,作者著书之时发现,世界上的大问题多半都是河口管理上的问题,多数都和河流有关。

航海技术发达之前,大国核心的首都、通都大邑往往是在内陆,而之后,往往靠近了海洋,可能文明程度就和海岸线长度成正比例。

海岸线曲折程度以及附近土地的肥沃程度、渔业资源程度决定了居民的事业,希腊很久之前就从事航海,这是因为土地贫瘠;挪威海岸线长又曲折,居民便于浮海从事渔业;法国西部德国北部海岸线平,土地也平,居民便从事耕种。舟山群岛以南海岸如犬牙,故此宁波人善于贸易,福建海军强,广东人从海外谋生的非常多,与此相比,山东、河北、辽宁则没有这样的习性和性格。

沿海地区往往是语言交流的重地,很有可能形成一种混合语,作者说到的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很多混合起中英文的情况。

沧浪一苇

 ID:6027|2022/03/27 03:29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3/27

《竺可桢全集》(第一卷)笔记一

看这本书是因为我自认为地理确实是一个对于社会样貌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而以前我并没有着重在意它,书中有一篇文章讲地理与文化的关系,看后感觉十分有意思。

天时加地势,这两样的分析就可以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潜力、人民习性、历史走向作出解释和预测。

当然,解释直接到达决定论是不好的,不过我依我看,书中说的这个理念是十分具有唯物主义理论基础的理念,我认为已经优于很多解释。

温度的叙述中说到,但凡文明强国皆在温带,热带地区草木茂盛,人自古以来都可以依附自然而生,从而便生出怠惰,寒带地区人们自古以来都是急于谋生,温带的谋生难度则在两者之间,故独能发展世界文明,而温带内部又有寒温带和热温带的差异,不同区域的人又在性情上大有差异,兴趣爱好上又呈现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因素影响。

我从没想过的一点是作者说到温度与数学成绩有相关性,温度适宜的时间,比如在统计图里,春秋两季学生成绩会出现高点,冬夏两季会有成绩低点。

雨量事关植物的生长、生物的生存,雨量过少和过多都会有负面影响,温度产生了生存难易性,雨量也产生了生存难易性,雨量多的热带,草木和果实生发过易,间接的导致了文明不发达。

欧洲航海贸易自古本是地中海沿岸厉害,北欧和北海是风大浪急,而挪威、瑞典、英国、德国至今却成为造船大国,作者写作时差不多距今的一百多年前,英国、德国海军强盛,船厂林立,为何古今有如此之别,似乎正是风浪使得国家谋求改良船舶、培育优秀水手的动机更加强烈。

文明起源区必有大河这一条件,大河滋养生命、便利通行,大型山岭则有生存困难、通过困难的特性,起到隔绝文明与文明联系的作用,海岸线的多少事关商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速度,因为可以利用的海岸线是从古至今以来交换智识、交换商品的好地方,而不可利用的海岸线则不行。故此可利用的海岸线少的文明大多不能比肩海岸线多的文明,这有点像是内陆文明的劣势。

渔业、畜牧业、农业、制造业被作者认为是世界人民从事的四个领域,渔业被认为是一种破坏性的职业,而畜牧是一种非破坏性职业,也影响了从事人口的性情,比如善于奔走、不喜欢装潢屋舍、不喜欢定居,而农业则相反,另外,从事农业必须勤劳。我想,越是地大物博越减弱了贸易的需求,物质方面适度的弱,则是促进贸易需求,物质过弱则生存就会堪忧。作者在一百多年前就看出,从事制造业,在国家物力上要丰富,动力来源上要充足,还必须要有普遍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强国,而中国具有其条件。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