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4245|2021/04/21 08:3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4/21

《货币哲学》笔记四

继续读个体自由这一章。手工作坊、售货铺、佣人,这几个例子是处于曾经的旧社会,我记得一般手工作坊和铺子采取学徒制,儿童从小就被送入其中劳动,佣人、长工则一般是长期服侍一家。由于货币、货币经济的发展,手工作坊、铺子变为签署劳动合同的工厂、超市,佣人的工作则被钟点工取代,师徒转变为经理与下级,以前的佣人、长工往往是作为一个劳动力被整体的进行租用,佣人常年的洗衣做饭照顾生活,这种方式放到现在怎能计算劳动的薪金呢,家政服务无疑是现代的劳动方式。

劳动者,尤其是签署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是一个绝不隶属于别人的人,他们现在按照劳动的成果取得货币,越到货币经济发达之时越是客观化,越讲技术性,劳动者则越自由。

由此可以想到,继续沿着这一脉络,就涉及到有关社会主义与社会平等的问题。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很多激进思想都要致力于彻底抹平人类的各种不平等、各种等级,我看到齐美尔认为,这类思想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将人人平等作为一个绝对价值去追求,某些激进的思想甚至不惜牺牲一切代价要促成其实现。可是,有许多历史上的实践表明,一步到位或者说短时间彻底的取消等级、阶级,铲除不平等,会对社会造成重大破坏。

我认为齐美尔的叙述观点在于,这种激进忘掉了脚踏实地,内心只剩下了不顾一切追求绝对价值。可以想到,以前低贱的人们是内心痛苦的,是感受到压迫、苦难、耻辱的,现在我们有了货币经济,有了劳动合同,尽管我们还存在着不平等、阶级,但是,我们的上下级关系已经不是旧社会那样了,我们现在的的上下级是一个技术性的上下级,我们的上下级是在机构组织里的上下级,这种客观特征不易引起主观上的心理不适,不会再带来旧社会的那样大的耻辱、压迫感。这就是说明,由于货币与货币经济,这些等级、阶级、不平等带来的不良心理后果和被压迫的生活感受被缓和了,代价就是要货币化、客观化、理性化。尽管这个代价现在逐渐显现出它的弊端,但是路还是要一步步走。

我得到的体会就是,平等主义之路,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众人的幸福,我有时候也想过激进的实现绝对平等这种最终价值,妄图通过什么什么方式立即打造一个乌托邦,这其实是撇开了使众人幸福这个真实且有价值的目标,疯狂的迷恋上某个手段,就反而使得某个手段成为了目的,是一种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