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4192|2021/04/08 01:4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4/08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笔记三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几次对编剧辩证法思维的讲解,引起了我的注意,作者说到,作家都是本能的辩证法思想家,善于剥开生活的表皮,找出隐藏的、出人意料的真理,优秀的作家几乎都有一副辩证的灵活头脑,可以反复的切换观点与视角,切换立场,从正面审视再从反面审视,从某种程度上说此刻的作家同时是一个哲学家。

有许多剧作都是这样一种构造,按照书中原话就是说:『同一思想的正反两面在整个影片中循环往复地较量,紧张度不断加强,直到危机转折点处,它们在最后的绝境中迎头相撞。这一碰撞便产生了故事高潮。』这种思想和反思想相互对抗的节奏,便是这门艺术最根本的东西,这种对抗的勃动其实就是故事的心脏在跳动。

这些话我看后便想起前些日子我看过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里,在对于卓别林分析里,有一段的内容便是说到卓别林是一个非常有洞察力的辩证法思想家,往往在电影剧情采取极为鲜活的辩证形式,比如说《摩登时代》的工厂、科技、资本就会自然而然的从中产生它们的否定、对立面,既主人公流浪汉,一个无产阶级,又比如说,在工厂,里欢乐的喜剧的背后就是一种令人回味悠长的悲剧,在悲剧中的主人公又是一个喜剧制造者,列斐伏尔在书中说到卓别林在努力糅合喜剧与悲剧,在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诸多轮回之中,作品达到了艺术的高度。这种类似的观点,在《故事》这本书里形容为故事的心脏在跳动。我或许可以说,两本书的思路写到了一块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