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其实除了直播是狂欢、迷因的爆发是狂欢,我觉得基本上大量的人在非常兴奋和沉浸时,都可以算是狂欢吧。
读文章《两种美学乌托邦: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论尼采美学与巴赫金美学的对话关系》我看到,其实巴赫金分析狂欢的过程是有脉络的,巴赫金先从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想到有狂欢这个话题,然后他在研究拉伯雷的过程中完善了狂欢的理论。
拉伯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两位时间、地域上非常不一样的大作家,但看看他们的写作历程就知道了,他们确实是在人类身体、人的精神等等话题上有着大量的思索。在巴赫金的视域下,其实狂欢是一种对于等级制、高高在上的官腔、片面狭隘理性的一种反叛。片面理性的开头就在启蒙那里。
相比两人,尼采看到了被基督教斫伤的原始生命的不懈冲动,巴赫金看到官方文化的片面性与严肃性。
尼采批驳启蒙精神,认为启蒙哲学家们强调理性,蔑视肉体,而实际上巴赫金也有如此观点,巴赫金关注的点在于,拉伯雷不能被启蒙主义所理解。文章描述到:
『巴赫金对待启蒙主义的态度也是批判的。在谈到启蒙主义不能理解和正确评价拉伯雷时,他批评启蒙主义者那种抽象的纯理性主义、反历史主义,热衷于抽象的普遍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无法认识民间节庆的丰富含义。他这样有趣地评价启蒙主义者:使世界失去特色,是启蒙主义者的倾向,世界上现实的东西要比看起来少得多,现实靠残余,偏见,错觉,幻想,理想等等被夸大其辞。这种狭险的、纯粹静止的现实概念决定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评价,并使他们试图对文学作品加以净化和缩减。』
启蒙的特点在于对于理性的使用,对于概念的偏好,这点被黑格尔集为一体,任何美学都被黑格尔志得意满的归纳进自己的辩证法体系里。黑格尔不会在意神话里的酒神精神或是任何狂欢节,尼采、巴赫金两人却果敢的将酒神、狂欢引入哲学美学,这就是致力于破除启蒙理性的狭隘。尼采与巴赫金的区别在于,尼采的酒神精神是高傲的贵族,而巴赫金的狂欢则是人民的狂欢。再看到他的共同点:都致力于破除对肉体的藐视。
我想到在今天,诸多的狂欢是戴着镣铐狂欢,狂欢时我们将暂时感受不到镣铐,一旦镣铐的冰凉刺痛了神经,无疑,狂欢就会冷却,我们又将直面严肃。
狂欢本是纯粹的狂欢,但是考虑到资本主义精神的强劲力量,狂欢将可能变成一场被引导的狂欢,消费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