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1868|2020/03/15 06:14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我想到,其实除了直播是狂欢、迷因的爆发是狂欢,我觉得基本上大量的人在非常兴奋和沉浸时,都可以算是狂欢吧。

读文章《两种美学乌托邦: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论尼采美学与巴赫金美学的对话关系》我看到,其实巴赫金分析狂欢的过程是有脉络的,巴赫金先从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想到有狂欢这个话题,然后他在研究拉伯雷的过程中完善了狂欢的理论。

拉伯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两位时间、地域上非常不一样的大作家,但看看他们的写作历程就知道了,他们确实是在人类身体、人的精神等等话题上有着大量的思索。在巴赫金的视域下,其实狂欢是一种对于等级制、高高在上的官腔、片面狭隘理性的一种反叛。片面理性的开头就在启蒙那里。

相比两人,尼采看到了被基督教斫伤的原始生命的不懈冲动,巴赫金看到官方文化的片面性与严肃性。

尼采批驳启蒙精神,认为启蒙哲学家们强调理性,蔑视肉体,而实际上巴赫金也有如此观点,巴赫金关注的点在于,拉伯雷不能被启蒙主义所理解。文章描述到:

『巴赫金对待启蒙主义的态度也是批判的。在谈到启蒙主义不能理解和正确评价拉伯雷时,他批评启蒙主义者那种抽象的纯理性主义、反历史主义,热衷于抽象的普遍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无法认识民间节庆的丰富含义。他这样有趣地评价启蒙主义者:使世界失去特色,是启蒙主义者的倾向,世界上现实的东西要比看起来少得多,现实靠残余,偏见,错觉,幻想,理想等等被夸大其辞。这种狭险的、纯粹静止的现实概念决定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评价,并使他们试图对文学作品加以净化和缩减。』

启蒙的特点在于对于理性的使用,对于概念的偏好,这点被黑格尔集为一体,任何美学都被黑格尔志得意满的归纳进自己的辩证法体系里。黑格尔不会在意神话里的酒神精神或是任何狂欢节,尼采、巴赫金两人却果敢的将酒神、狂欢引入哲学美学,这就是致力于破除启蒙理性的狭隘。尼采与巴赫金的区别在于,尼采的酒神精神是高傲的贵族,而巴赫金的狂欢则是人民的狂欢。再看到他的共同点:都致力于破除对肉体的藐视。

我想到在今天,诸多的狂欢是戴着镣铐狂欢,狂欢时我们将暂时感受不到镣铐,一旦镣铐的冰凉刺痛了神经,无疑,狂欢就会冷却,我们又将直面严肃。

狂欢本是纯粹的狂欢,但是考虑到资本主义精神的强劲力量,狂欢将可能变成一场被引导的狂欢,消费的狂欢。

沧浪一苇

 ID:1857|2020/03/15 01:1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15

直播兴起之前,网络上的游戏视频是一些对游戏技术有自信者才去制作的。直播的兴起就让大量一般水准玩家进入网络视野。这可能会让旧的观者迷茫,因为他们脑子里,游戏视频里操控者水平肯定不一般已经成了一个定势思维。现在的场面就是,网络上的视频总时长每年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暴涨,他们不可能个个都是顶尖好手。

我觉得游戏操作强不强力依旧重要,但是更重要的事情已经变成了视频引人关注的程度,是否有噱头、有无迷因传播广泛。

从网络上视频总量的暴涨其实可以看到,视频产出者手里的设备是一个关键,设备背后的制造业产生了技术上、产能上的巨变,另外,视频产出者的实践目的和视频产出者总体的闲暇时间量也有了变化。

我想,直播其实不能完全说是一场表演,因为从直播业态就可以知道直播总体上是时长越来越长的,不得不问,一个人是否可以长期处于表演状态?在高强度互动的情况下,表演状态能否稳定?

直播究竟是什么?

直播是沉浸的体验,直播或许也是一场感性的狂欢,它似乎无理性的立足之地。想要理解直播,我觉得就必须理解何为哲学语境下的狂欢。读狂欢一词可以读到什么?似乎感到有激动、兴奋、反叛、情绪化……我觉得对狂欢的研究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探究了直播。

狂欢是苏俄哲学家巴赫金的思想。众所周知,狂欢节是一个没有什么限制的快乐的节日,既刨除了限制又很快乐那就蕴含着一种好。在期刊文章《两种美学乌托邦: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论尼采美学与巴赫金美学的对话关系》里我看到,其实狂欢在巴赫金、尼采那里均是一个乌托邦:

『决定着普通的即非狂欢生活的规矩和秩序的那些法令、禁令和限制,在狂欢节一时间里被取消了。首先取消的就是等级制,以及与它有关的各种形态的畏惧、恭敬、仰慕、礼貌等等,亦即由于人们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所造成的一切现象。人们相互之间的任何距离,都不再存在;在狂欢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关系,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

与尼采一样,巴赫金异常强调狂欢精神所具有的世界大同的乌托邦性质。如果说尼采在酒神精神中看到的是人人平等、异质共存的新型人类关系,看到了人与宇宙的完美合一,那么同样,巴赫金在狂欢式中看到并一再强调的也是一种消除了等级秩序、克服了相互隔膜的新型人类关系。同样的,这种情境的展开都是在一种具体感性的形式中,在纵酒狂欢无拘无束中展现出来的。』

沧浪一苇

 ID:1854|2020/03/14 02:24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目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北京出版社经典通读系列里的,一个是孙周兴译本。按理说北京出版社这本没写译者名且编排不太对劲的书是不如另一本的,但是实际上它编纂通俗好理解,孙周兴译本是晦涩、考究而深刻的。

一翻开序言看到序言部分有一段人是绳索比喻。

通俗的译:『查拉图斯特拉吃惊地看着民众,又说道:“人类是一根系在兽与超人之间的软索。到那端去是危险的,停在中途也是危险的,向后张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不前进,也都是危险的。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于它是一个过程。』

考究的译:『但查拉图斯特拉看着人群,心生惊奇。
于是他说:人是一根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渊之上的绳索。
一种危险的穿越,一种危险的路途,一种危险的回顾,一种危险的战栗和停留。
人身上伟大的东西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的:人身上可爱的东西正在于他是一种过渡和一种没落。』

可以看到通俗的译法不换行,我觉得换行的做法一定是非常考究且符合原文的,但是我初读时就觉得不换行挺通畅的。

沧浪一苇

 ID:1851|2020/03/14 05:20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14

对孟德斯鸠我长期有一种脸谱化的想象,在详细了解了孟德斯鸠的多重身份时候就发现这个人不一般。

孟德斯鸠是一个处于哲学核心地带的人,他在哲学史里一般占据在伏尔泰旁边,算是启蒙运动哲学的重要人物。他有极度重要的法律史研究,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政治主张,他还算得上是一个社会学重要人物,因为《社会学主要思潮》第一章里将其作为社会学第一人:

『一部社会学思想史,由研究孟德斯鸠开始,可能会使人感到迷惑。在法国,人们通常把他视作社会学的先驱,而认为奥古斯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因为,按理说,只有创立社会学这个词的人才是创始人。但是,如果有科学地、如实地认识社会这样一个特定志向的人算是社会学家的话,那么,依我看孟德斯鸠和奥古斯特·孔德一样,也是一个社会学家。』

看了之后就感觉,我还真就从没有把孟德斯鸠和社会学挂上勾。

据《社会学主要思潮》的分析,孟德斯鸠理论的主线剧情就在于两个关键词:“不连贯”和“条理清楚”。这是一对矛盾。其实具体讲就是,在我看来现在的历史书写的非常顺滑连贯,实际曾经不是这样的。历史研究是要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它们种类繁多,而且让人经常毫无头绪。孟德斯鸠的强悍就在于他找到了分析不连贯历史的方式,把不相关的事件事实联系成条理清楚的理论。

书中表明孟德斯鸠的理论: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中写道:“世界不是由命运主宰的。这一点可以问罗马人,他们在某个方面有过持续的繁荣,但在另一方面却屡遭失败。这中间有精神和物质的普遍原因。这些因素在各个朝代中起着作用,或者使其兴旺,或者使其维持原状,或者使其走向衰亡。所有的事件都不能摆脱这些原因。如果说一个战役,即一个特殊的原因,使一个国家灭亡了,那就是说这个国家应当在一次战役中灭亡,这是一个普遍的原因。简言之,所有的特殊事件是由主要走向决定的。”』

其实更加浅显易懂的就是这句话:

『此外,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也说过: “不是波尔塔瓦一战才使查理十二失败的。他即使不在这一地方被歼灭,也一定会在别的地方被击溃。命运中的偶然事故是易于补救的,而从事物的本身性质中不断产生的事件则是防不胜防的。”』

孟德斯鸠这就是透过表面上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把握着引起这种事件的深刻的原因。这几乎就是纯的社会学。

沧浪一苇

 ID:1846|2020/03/13 12:3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13

“历史是一长串永无止境的谋杀、抢劫、阴谋和谎言;观其一页,尽知其余。”

这句话记载在梯利《西方哲学史》叔本华一章里,如果按照叔本华的理论,其实历史里本质上是无尽的欲望流淌,观一群人,一整个人类集体便知。我觉得理财的关键点就在于节欲,因此不管是去了解叔本华,还是佛教基督教理论,或者斯多葛、伊壁鸠鲁,只要这个学说与欲望有关,致力于揭示欲望的本质,涉及节欲都是合适的选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还看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与其导师们的分歧就在于理解欲望,书里描述穆勒的前辈洛克、哈奇森、休谟和边沁都属于伦理学领域的英国传统的享乐主义学派。

据梯利《西方哲学史》记录,『穆勒特别拒斥人们所说的心理享乐主义的动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的唯一动机就是对快乐的欲望和对痛苦的反感。穆勒关于意志和动机的理论可以进行如下总结:(1)行为与因果一致性相伴,从人的环境和动机中产生,在此意义上,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被决定的——不存在没有原因的行为。(2)只要内在的希望和欲念在指引着行为,人类就是自由的;人不是被外在力量控制的宿命的玩偶。(3)人类的意志,尽管时常指向快乐或痛苦,却并非始终被享乐主义动机所支配。』

沧浪一苇

 ID:1840|2020/03/12 03:5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12

到现在我还不能说弄明白了风险的门道,假如那些股票理论、线型分析都预示着未来可以预测,不就是在说风险可以被消弭吗,实际我觉得并不能。假如痴迷于这些预测未来的东西,不就忽略和低估了这个世界的混沌和不确定性。

从过去预测未来不是不可能,但是肯定分析线型不能预测未来,我想新闻、消息应该没有办法从历史K线上找到线索,分析经济史金融史才算有点对吧。我觉得炒股应该努力压抑自己的贪婪,竭尽全力压制自己的欲望,让理性占据上风,并且对于历史上的经济学、金融史在心中记忆并熟络,对这些知识和历史重视,并忽视分析线。

我想理财炒股这场游戏的庄家必然是有许多数学、经济学人才的,可供他们支配的钱固然多,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学术理论、工具的运用可以说比我这种一问三不知的人强力的多吧,感觉到这些具有支配地位巨人,也让我很迷茫。

看萨缪尔森《经济学》里,对于支配地位的争夺,是记载在博弈论章节。可以看到国民、企业、寡头间或国家间争夺支配地位、竞争时就会有博弈论问题。

书中讲到,回忆亚当·斯密说的:『“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更好。”』在完全竞争的世界里,非合作性行为造成了社会所期望的那种经济效率状态。

『相反,如果集团成员(如这里提及的双寡头垄断者)进行合作,决定实行垄断价格策略,则经济效率反而会受到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政府要执行反托拉斯法,从而针对合谋制定高价和分割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其实从博弈论章节看到,非合作是一件整体上的好事,完全竞争是好事,寡头合谋则对于消费者是大害。『一个完全竞争均衡是一个纳什或非合作性均衡,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在考虑其他各方的价格策略后做出决定。在这个均衡中,每一家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每一个消费者都追求效用最大化』

沧浪一苇

 ID:1838|2020/03/11 11:2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我极易被煽动”,其实这话我其实思考了半天,我究竟是不是一个理性人。在虚荣心的趋使下,我绝对不愿意承认我是一个极易被煽动的人。然而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我在一天的很多时间都不愿动脑子。

虚荣心掩盖了我的很多东西,我本以为我是一个有耐心,手稳心稳的人,做出各种判断都是这样稳。实际上情况可能很糟糕,我本质上是一个缺少耐心的躁动者。虚荣心更掩盖了我在阅读方面的许多欠缺,金玉肯定没有在我之外,败絮倒是在其中。

沧浪一苇

 ID:1835|2020/03/11 11:0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看萨缪尔森《经济学》股票章节我意识到,其实涉及到钱我就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而直觉与情绪之类的东西在买股票或理财时起到的好作用远小于理性。涉及到钱的时候,恰恰应该是是理性处于巅峰、冲动极少极弱之时。

其实我完全不必去关心任何炒股大师或其他人秀出的炒股理财优秀收益,因为这些东西将很大程度的刺激我的情绪比如说嫉妒愤恨之类的,削弱我的理性,看到这本书里和各种经济学教材里反复提及的有效市场理论,虽说不完全符合现实,但是依旧具有很高的真理成分。

有效市场理论等于说告诉我依靠什么奇技淫巧,比如查看过去的信息或以往价格变化的模式来赚钱是不可能的。据书中表明『这些规则不可能比随机选择的并且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具有更好的结果。』

不管任何渠道传来的信息都不如自己去看教科书,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不坚定的人,我是一个极其脆弱、易于被煽动的人,在一天里我说不定很长时间都处于一种极不理性的状态,任何股票理财相关的推荐、消息我都必须先假定它的来源是怀有歹意的,是对我有害的。教科书作者相比这些暗含歹意的人,我理所应当的相信教科书作者。

沧浪一苇

 ID:1832|2020/03/11 09:1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对于我来说,我最青睐的人文类纪录片是沉默的纪录片。

我希望纪录片沉默寡言,是因为我看到纪录片从业者与电影动画电视从业者无异,都有自己一套利益追求、立场态度、价值观,而真正忠于纪录片本身的人,不会轻视纪录二字的分量、不会轻视纪录精神。

当人文类纪录片的摄像师深入这个世界上最为奇异、落后的土地上时,他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摄影师,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人类学家,他不仅应该以职业纪录片摄影师的规范要求自己,他也应该以人类学家的规范约束自己。

我想,影片里非必要的话不必多说,以画面的力道千钧冲击人的内心即可,不管人物有多么凄惨,或是人物有多么兴奋,摄影都要有游离之外的状态。我知道摄影摄像的最终画面极易被操弄,用于控制观者的情绪倾向,而纪录片是这种技术的应用之处吗?绝不是。人文纪录片里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好事坏事荒诞事不需要筛检,在纪录镜头下那就是一件事。

比如在纪录片《预备起》秋分05里,我就感到纯粹的画面体现这些力道千钧的现实,比如说穷乡僻壤却响起阵阵轻灵乐声的地方,孩子们面临辍学打工的命运;远离工业文明的大自然瑰丽的让人窒息,劳作于其间的孩子笑着说自己的英文很优秀;父辈奏响传递近三十辈人的乐器,儿子在一旁收看着职业篮球赛。

另外,我想到最常见的太空探索类纪录片里摄影师有代劳者,一般是探测器,是那些长途飞行十年、几十年的一堆极精密的摄影与通信仪器。另一些画面就是电脑特效和科学家采访了,纪录片里最好要有震撼人心又科学的特效,这种科普纪录片需要制作者很多,肯定需要有一个成熟的行业链条,尤其是电脑特效方面。而看看人文类的纪录片实际上一个小团队的成就上限就可以很高,影片就可能相当深刻。

沧浪一苇

 ID:1830|2020/03/11 11:59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看到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译序里提到,使这位1970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积极投身教育的动机在于他看到大学里的学生失望于传统教科书的茫然眼神。

我想,其实教育领域里是最应当挑刺的地方,应该说许多人对教科书失望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许多人长期对教科书满意一定是个不好的现象,这样一种长期满意的状态就意味着长期的不谋求改变,不寻求进步。

据该译序,译者梳理了自亚当·斯密以来的各种经济学综合性论述著作:『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已经产生了三部公认的里程碑之作。第一部是1848年首版问世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该书多次再版,成为19世纪后半叶英语世界中必读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二部是1890年首版的阿尔弗里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该书一直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直到1948年,才出现第三部“集大成”之作,即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可以看到亚当·斯密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之后到了萨缪尔森是一个凯恩斯学派推广者,到了他的教科书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产生了一种交织的场面。那么到底经济学就只有一套综合的大理论还是两套理论并行?

据这个译序,实际局面呈现了一种矛盾:『整个经济学界已经相信:宏观的变化必须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只有一套,而非两套。然而,这一观点却没有在现有的任何教科书中被反映出来。』

沧浪一苇

 ID:1822|2020/03/11 03:4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11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拿过来翻到目录就隐约觉得不对劲,仔细一看,因为注释的页数和正文内容页数相似,把正文内容就是除去前言导论等等的页捏住,再捏住所有注释页,对比一看就知道它们的厚度是一样的,这不就意味如果我一条注释也不看,直接就漏下了一半的内容。

等会儿,或许不只一半,因为注释是一些小字组成,小字占页数肯定少啊,大略估计这本书注释字数是正文的1.5到2倍。

说实话,我是没有任何心情去看注释的,因为我连是正文内容都看得粗略无耐心,更何况注释了,不得不想韦伯什么要这么做?或许注释才算作品的精髓,或许注释才能了解马克思·韦伯。

沧浪一苇

 ID:1819|2020/03/10 10:31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我想到,从信用卡诞生,到移动支付、小额免密、自动扣款、缴费卡,其实都看出一个趋势,有人想要付款成为一个瞬间完成、不被感官察觉的事情,而并非一个缓慢的过程、感官充分参与的事件。移动支付不用掏钱包、找出足够的金额、向对方递出、对方接受、然后计算找零、收零钱。有人想要让金额数字呈现的时间短一点,让付款者的思量少一点。

这个世界有许多缓慢的事情,尤其是人类世界里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缓慢、低效率问题,举例子都可以举五分钟不重样的,但是付款这件事肯定不是我注重的低效率啊!低效率的退换货、申诉什么的为什么依旧存在呢。在付款这件事情上我还情愿繁琐,而且我还期望它很繁琐为我成倍增加思索时间。

我做为一个付款者怎么能减少思考时间呢?我理所应当的多多思索,反叛这个高效率付款方式。

沧浪一苇

 ID:1814|2020/03/10 09:1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当今世界纪录片不是一个小产业,却绝不是一个大产业,因为纪录片不是一个娱乐产业,拍摄也不是低门槛的。一个人一辈子看过的纪录电影与其他电影的比例很有可能体现出一个很大的反差。

我感觉纪录片的门槛高一方面就是在于纪录片摄影师,自然类纪录片摄影师往往必须是野外生存者,体力、学识必须跟上,水下摄影师必须是个不错的潜水员,更必须是个好的摄影师,这让这一行门槛不低,从业者少。

纪录片爱好者远不如动画爱好者、电影爱好者多。很遗憾,纪录片必须要相对的严肃认真,永远尊重真相和理性思考。这一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耀眼夺目。

自然纪录片摄影师或是自然环境下工作的科研人员是最为可能接触大自然诡异瑰丽一面的人,据纪录片《N帕斯卡》,水下摄影师被海洋包裹,回到这个人类祖先原初诞生的液体怀里,不经意间就会目睹大量的超现实与意识流的画面。

沧浪一苇

 ID:1810|2020/03/10 01:5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10

本杰明·富兰克林既是美国独立时的先驱,也是一个经典的美国资本主义精神象征。有关于快节奏生活,其实早在富兰克林时就已经成为极度重要的事项。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里引用了富兰克林一段著作,我看到这个著作一大段话教年轻人如何赚钱,其中富兰克林教导年轻人钱能生钱、信用就是钱、要按时还钱等等,但是富兰克林第一个重点强调的就是“时间就是金钱”。

这句话几乎深入现代人内心,就是这句话,让慢悠悠的性格不能被忙碌的众生所认可。抵抗资本主义的力量里,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就是慢节奏。在如今,慢,就蕴含了一种抵抗的精神,是一种反叛;快、效率高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象征。

其实快慢也是有参考系的,毕竟快慢是形容速度的,在现代社会中即便追求慢,其实这个慢它也蕴含了一个参考系,这个参考系就是现代资本主义运作起来的效率。

慢,尤其是刻意的慢就是反叛,我不能尽数那些慢节奏的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但是“慢”实实在在的反叛了“快”。韦伯在定义何为资本主义精神时,为何要挑出这一段富兰克林“时间就是金钱”的教诲,其实这就是体现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个经典例子。

沧浪一苇

 ID:1803|2020/03/09 01:5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我可以在许多游戏里面碰到儿童,不限于游戏,别的APP与网站可能也存在,然而这在曾经的年代是不可能的。儿童电视频道也可以被看作是类似事物,在儿童电视频道诞生后即面临大量压力、质疑。要知道,儿童频道让儿童记住了规模巨大的商标和企业名字。

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极大的可能性就是儿童消费与成人的消费大不相同,这个过程少了很多理性,这使得向儿童推销成为一种极棒的、极为有利商业策略。

一方面我可以看到理性思考是推销人员的头号公敌,一方面我也可以看到,其实向儿童推销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件事有巨大的道德伦理压力,除了理性是推销的敌人,另一个敌人被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3里面的一位辩护者蔑称为“民族大保姆”。

经济要发展,其实必须要动儿童这块蛋糕,随便一想就知道,针对儿童的各项产业足以产生相当巨大的经济效益。民族大保姆和保守的孩子父母绝对是游戏APP、儿童电视频道背后那些公司的敌人。事实证明,这些游戏公司、电视电影公司、跨国企业借助于儿童相关的广告和各类收入已经成长为一个经济上的巨人,这些巨人拥有超大规模的游说与律师团队,正是这些让他们成为这场游戏的庄家,而庄家几乎永远是赢家。

其实不管民族大保姆如何想保护儿童的精神世界,无论这种动机多合乎伦理,在大方向上看他们的作用都极为有限。

沧浪一苇

 ID:1799|2020/03/09 04:57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说实话我经常在网络发言中强调实证精神,而且经常对这种科学精神的强调产生一种自鸣得意的感觉。但是从总体上看自己,我会认识到自己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究竟伪在何处?就是因为我这种对于实证的要求其实很狭窄,除了网络讨论时质疑别人胡言,在其他情况下很少使用。例如我经常喝的维生素饮料究竟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我对此问题丝毫不在意,大体上看,这里只掀起了我盲目的一个角落。

维生素饮料,往往瓶身上的表格里明确的标明它含有什么,但是我除了记得它上面标了维生素C、维生素B几,其他什么的成分忘得一干二净,而且对于它们究竟是什么丝毫不在意,尽管我努力追求的就是这些东西带给我健康。

洗发水、食品、营养品、药品等等东西,我都可以在包装上面看到它的成分,但我又对这些成分了解多少呢?我引以为豪的科学精神、实证精神又在对这些成分的认识上使用了多少呢,基本没有。明明强调实证的我确实没有去找任何数据表明我喝的维生素饮料确实能给我强健,在实证之前我信赖的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信赖一个品牌。

品牌的魔力就在于让我信赖,然而我从没仔细去想一想我凭什么信赖?依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沧浪一苇

 ID:1793|2020/03/09 03:5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这个世界上那些最厉害的公司里面有一些世界上最厉害的销售人员,毫无疑问,他们每天琢磨人性,琢磨出一些方法让我痴迷于某物品、某事情。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消费者是糊涂的,而销售人员清醒无比是最棒的了。这个世界上谁是糊涂的消费者,某些小孩子,它们的需求未经仔细思考,不如成年人谨慎,比如经常见到小孩子会有哭喊着要某物的场景。

成年人消费者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成年人有些是谨慎思考者。我毫不怀疑,这世界有一群每天苦心孤诣琢磨人之本性的销售人员。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抗,而我作为消费者常常落于下风。

我是一个相当警惕消费过多的人,我每天自豪于自己的节制,其实从大的角度来看,这些自豪屁也不是。我对于人了解多少呢?我对于人了解的程度远远小于现在前沿的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我基于对人类的不了解就决定了,我绝对敌不过这个世界最顶尖的那些销售人员的攻势,绝对敌不过。

不仅这些销售人员会精准的将信息传递给我,这些人没准会比我自己还了解我自己。原因就是,这些销售人员手里的工具先进,他们的心理学理论、人类学理论也先进啊。

沧浪一苇

 ID:1784|2020/03/09 01:49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09

我发现提及一种动物时,我常常都会想到这动物的生存方面强不强力,像人类哪有蟑螂、水熊虫那样强力。这里面可能就是一种艳羡、佩服,佩服这种生物放在太空或是其他星球它照样生存照样强力,在唯意志主义语境里这种强力就是生命意志吧。

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在抗拒着死亡持续入侵,但是这些物种轻易就可以生存在我必死的环境里,不得不让我佩服,钦佩生命繁衍生存的强劲无比。我还经常设想人类灭绝后他们依旧称雄地球,蟑螂多么耐折腾,它们几乎是肯定屹立不倒吧。现在是环境污染的时代,众所周知许多动物纷纷受不了了开始走向灭绝,但是偏偏有些物种在这么一个时刻变的很强力。据纪录片《大太平洋》黄海附近的越前水母长的非常疯狂。

据wiki,这种水母的强劲就在于它生长起来个头的扩张太惊人了,可以由一个小米粒涨到大于一个人,而且被捕获被杀死,会自动排放身体的卵子和精子,使之在水里受精,所以当渔民把被杀死的水母倒回大海时,这些卵子和精子亦同时回到大海并大量繁殖。另外的因素竟然是因为农业废水影响,海水被优养化,令越前水母从食物链位置之中获得过多的养份支持。

看看这越前水母的生存策略是如此合理。另外我看到一种可能性,就是一种生物的危机对于另一种生物来说简直是天赐祝福。我本以为现在宣传的这么广泛的环境污染,让野外的生物生存局面可能是整体上呈现颓势吧,其实不然,有这么一些物种逆势崛起了。

沧浪一苇

 ID:1782|2020/03/08 02:31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08

不喜欢消费主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就是一穷人。我本来以为各类企业的销售只是想方设法促使我们消费,其实我看了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1,发现除了消费,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消费主义促使你抛弃,尤其是过早抛弃。

想象一下就感觉很合理,各类企业的销售人员怎么增加进账呢?一方面他们开拓新消费者,一方面他们对于早就购买了自家产品的人也看成一群金主。促使这群人抛弃手中的旧产品就好了嘛。一旦国内市场被开发殆尽,他们就去开发国外市场,国外市场开发殆尽,就去开拓旧有受众,旧的受众抛弃产品不够快,就促使他们赶紧抛弃。

我们不能指望消费电子产品的质量赶得上人造卫星,卫星简直是不计成本的高质量,力图超期使用的典范,消费电子产品的不耐用是肯定的,如果不进行所谓的计划报废,一款超级耐用的机器能获得消费者满意,却不能让他继续再消费。

从计划报废这个策略就可以想到,这肯定是一个消费者心头的坎,凭什么我的机器被故意设置了一个死期,这种被控制的感觉很糟糕。

沧浪一苇

 ID:1779|2020/03/07 04:42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电影《华尔街之狼》的时代背景是里根总统中后期。按照wiki,里根时期经济状况是在历经1981年-1982年的衰退后,于1983年开始了戏剧性的茁壮复苏,这波经济成长还继续维持了好几年,直到里根任期结束前都还未停止,成为美国史上为期最久的经济扩张

可以想象,那个时期的金融业蓬勃,而且是长期蓬勃,电影中出现的1987黑色星期一也预示美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变为缓慢发展。

那个时期国际上还是风云突变的,冷战消逝、东欧巨变、中东不太平,据《美国史1492~1997》第三十四章,里根执政晚期基本可以说晚节不保,威望逐渐衰弱。『里根时期比较大的一项丑闻来自信贷业:1980年代初里根当局试图放弃政府对信贷业的管理,许多银行便借机迅速扩张,有的不惜风险,有的甚至采取腐化手段。到1980年代末,信贷行业已是一片混乱,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以免整个行业出现崩溃。政府保险虽然保护了多数人的存款和贷款抵押金,但危机的最结果仍使民众的损失超过了5000亿美元。』

『使里根政权名声扫地的政治丑闻于1986年11月曝光:白宫承认为营救被绑架的人质,美国曾向伊朗革命派政府出售过武器,但未能使人质获释。更为严重的是,军火交易中获取的大部分资金被秘密、非法转移到尼加拉瓜,最后用于支持反政府组织。』这一段可以看到,伊朗和尼加拉瓜丑闻的真相大白使得里根威望尽失。

按照我的想象,文中提到的信贷业的腐化堕落和股票交易市场的腐化堕落相关性不小,这很可能就是《华尔街之狼》的时代背景。

沧浪一苇

 ID:1776|2020/03/07 08:38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纪录片《大太平洋》2里,说到鲎历史悠久,几亿年了,挺过来五次历史上的大灭绝,但是最近挺不住了,深圳湾里的鲎减少了,现在列入了濒危。

wiki说到,4亿年前,鲎的祖先出现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按照直觉,能挺过五次大灭绝的物种,肯定有独到之处,其实不然,它繁殖起来还是有一堆事儿,不培育它照样要灭绝。工厂需要鲎,餐桌需要鲎,由此可见五次大灭绝相比工厂加餐桌来说简直是小意思。

别的动物濒危了,还可以当作它不善于繁殖、适应,要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物种濒危了,那就相当有讽刺意味。

沧浪一苇

 ID:1769|2020/03/07 01:32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3/07

说实话,从小时候起我就无数次想过自己富有的情形,想象挥金如土的模样,我想我现在也没有减少对财富的渴望吧。要是需要去劝说别人不能财迷,我肯定张嘴就来,但那肯定是光嘴上讲讲,实际上我可能很矛盾。我可能需要忏悔。

回想哲学史,我捋一捋早期希腊罗马哲学,看看他们的身世,基本上早期哲学家是一些显赫家庭、留学生、贵族子孙,他们也许不为人知的贪财,但可能性不高。智者派是雄辩家,他们出身不知道咋样,但是他们肯定是靠雄辩变成有钱人的,因此可以看到他们可能是贪财的。斯多葛派对财富出了名的排斥,这都不用想肯定不贪财。伊壁鸠鲁是被诽谤的冤大头,他享乐但审慎。

从中世纪到近代,哲学家领域里的穷人也有机会崭露头角了,农民出身、贫寒出身的家伙越来越常见,可以说他们多数都挺赞同对钱财的克制。哲学家里,家境殷实的居多且都醉心学术,往往会继承一笔不菲遗产,德国古典哲学家里,我记得就是费希特缺钱向康德借过一次吧。记录哲学家的经济情况其实不是哲学史的任务。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衣食无忧了才能去关心柏拉图说了什么,难道不是吗?生活里琐事越少,才越有时间去了解苏格拉底。

除了对财富的节制,还有个耐心绝对是强大的秉性,集这俩与一身的我想就是斯宾诺莎了吧。

沧浪一苇

 ID:1767|2020/03/06 01:2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关于实物教学这个概念,我看到梯利《西方哲学史》里说是托马索·康帕内拉这个人倡议的,他比布鲁诺晚生20年,基本上同时代且都是意大利人,和布鲁诺同为多明我修会僧侣。看多了那个时代的哲学史,就会发现多明我修会和方济各修会出现频率是真的多。看那耶稣会是个天主教改革出来的修道组织,是传教和对抗宗教改革的前沿,却也走出了笛卡尔,可知一个先进的知识修习机构无论它的初衷是啥,总之让学生接触了理性,就阻止不了他们去探求。

实物教学是真的好,总体上看实物教学的效果比看书的效果强了不知几倍,现在又有类似VR、软件模拟出的实物教学,不知怎样。忽视了实物教学,完全就忽视了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一回想童年就知道,实物是培养兴趣关键中的关键。

康帕内拉可以说先于笛卡尔发声,可以看作笛卡尔踩的巨人肩膀。他类似于笛卡尔、奥古斯丁,认为我们可以怀疑任何东西,但不能怀疑我们具有感觉以及我们存在。从他著的书名《感官实证的哲学》就可以看出,他为什么重视实物教学了,从他的理论里就可以窥见实物教学的意义何在。要去直接地而不是从书中研究自然,我们知识都是基于感觉。

沧浪一苇

 ID:1765|2020/03/06 12:1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新教以及之前的一些异端他们的诞生究竟根基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个人要摆脱教会权威的束缚而诉诸圣经和良知。我印象里异端头目一般都是研究圣经很深的人,而他们的时代里,大学、修道组织越是高级,异端的出产越是多。

其实反权威是从遥远历史中走出的一种思想,哪怕有一天我成为了一个权威,我也会想到这不是个好事。据梯利《西方哲学史》,奥卡姆是最后一位经院哲学家,之后就是启蒙运动的章节了,接着奥卡姆的一般是库萨的尼古拉。书中表明,启蒙最重要的促成因素就是教会权威从人们心头散去,替代之的就是理性。目光从天堂投向尘世,投向自然科学或是生产技术。

哪怕权威的教悔让周边众人深信不疑,其实自己也应该保留一份怀疑态度,保留着思辨的理性。我们在哲学史里看到的名字无不是一个个反叛者,一股股反叛力量。哲学史介绍哲学家时代背景和个人简介时,一方面都会看到他背离传统的原创性,一方面也会看到他所站的巨人肩膀。

可能巨人肩膀我不一定上的去,那我也得爬爬巨人脚面。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