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2972|2020/07/11 12:2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11

看视频时发现机器学习算法推荐会让我看到满屏80%内容都是一些类似内容,导致了我最近看了一个FANUC机械臂的广告之后,我最近点开的东西差不多都是机械运作和工厂实拍了。

我也就没抵触一直看了下去,翻了十几个视频,直到我看了一个面包工厂,展示了一条每小时产出面包3600条的生产线,这个视频我看完后没能继续下去,只是觉得唏嘘,其他的诸如机械臂性能展示广告也很棒,但没有这个工厂大规模流水线给人以大趋势感,这种工厂如此信息化工业化,运作只需要零星几人,让我瞬间感觉似乎我们地球上将来的任何产业都会这样。

如此大量的面包生产,让我想到它们的廉价可以使得它们进入最贫困者的嘴里的样子,也想到了这个庞大自动机器致使了数量众多的人失业,还有他们潦倒样子。

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就是,面团在流水线上飞奔迅速,控制坚果喷洒的机关一下一下脉冲,面团发酵用的陈列架又高又大,隧道烤箱的出口,面包光泽颜色诱人,机械臂拿起向传送带上不停摆放像是一条面包流成河,只是这视频这里面我一张人脸也没看见。

我明白为什么人会恐慌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因为从生活经验上看,我假如是一个面包师,看到这个巨型面包工厂的运作原理之后会陷入一种痛苦,事实上我知道,一个面包师真的看到了,他说他心如刀绞!机器占领的工作越来越多,像是涨潮一样,不断淹没工作的堤岸,人们往上跑啊跑啊,跑到机器目前占领不了的地方,可似乎还太慢了。

我认为这个面包师向机器感叹的情景太心酸了,他的人生存在意义很大部分都没了,存在主义海德格尔对技术有一套理论,似乎应和这个场景,我翻开《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海德格尔一章,转向一节,看到一段不好懂的话:

『海德格尔把技术的本质称为“格—设”,它是一种不同于产生的去蔽方式。格—设是各种设置的聚集。这种设置设置人,也挑战人,使人用整理安排的方式把实在作为常备物来解蔽。在它的挑战下,人往往一味去追逐、推动那种在布置中被解蔽的东西,并且以此为尺度,结果就封闭了居住在存在的近处的可能性。因此,格—设是最高的危险,它使人不再遇到他自己,即他的本质更有甚者,它遮蔽了解蔽本身,使得无蔽,即真理无从发生,使得人无法进入,更不用说居住在更原初的解蔽中,从而经验更原始的真理的呼唤。』

我理解也就是说,现代技术非常发达,但是纵观一切技术,都存在一种最高的危险,它使人不再认识他自己的本质!这是一个文明方向的问题,对此点,书中谈到对海德格尔后期的总结:

『海德格尔与狄尔泰和胡塞尔一样,认为现代性的危机归根结底是西方文明的危机,是这个文明的核心形而上学的危机。西方形而上学从开始起就走错了路,遗忘了存在,而不适当地突出了人,以为人可以随意支配存在。西方文明,现在是世界性文明的种种问题,根源于此。海德格尔后期谈艺术,论语言,探事物,究理由,思技术,都是围绕着存在真理的发生在谈问题,目的是要将人纳入存在的真理,成为存在的看护者,而不是支配者。』

沧浪一苇

 ID:2968|2020/07/10 05:4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10

看到《维特根斯坦论:事实与价值》这本书一开头说了美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中国向来分文理科,但是其实从严格上讲应该是分人文学科、社科、自然科学三个部分。诸如艾耶尔之类的逻辑实证主义者是认为美学是自然科学也就是心理学,中国普遍观点认为美学是人文学科,还有人说美学是社会科学。

比如我看到图书馆大致分两大区,哲学与社科区,自然科学区,一些高校学报也分两大版,哲学与社科版,自然科学版,这样丝毫没有什么人文学科的影子,所以美学就进入了哲学与社科区里,实属无奈。这样就感觉美学如同幽灵,你给它定位在哪都不合适。

像那些科学家、数学教授出身的哲学家眼里,科学总是一个利器,可以理解他们把美学归入科学,但是这也是很危险的事情,甚至这样就倾向于去取消美学。

怎么归类美学,在大家观点混杂模糊时强行给它归一个类,放在一个图书馆的区域,我感觉这不就是直接侵犯了美学,这里面就有权力的事……

沧浪一苇

 ID:2964|2020/07/09 11:5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9

闲的时候看了1994版的《三国演义》,剧里第一集,黄巾军攻打董卓后刘关张解围,董卓狗眼看人低,瞧不起三个白身的家伙,接着这件事,之后的镜头,却是对着张角和满山的残尸,这时的镜头里只能看见张角执旗跪在山冈上,旁边是一轮太阳一匹马,整个画面血红血红的,而且这个镜头非常长,非常慢,中间还有战马瘫在死尸之中。

从原著里讲应该没有这一幕,其他的三国作品也没有这一幕,所以这个算是很原创了。总体上感觉这一幕的非常好,音乐与画面足以让人感觉压抑。真实的血流漂杵是不好弄的,但只拍个意境也可以高于真实的血流漂杵。

沧浪一苇

 ID:2960|2020/07/08 08:39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8

我看到《牛津通识读本: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的后期部分叙述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私人语言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仿佛这个问题就是风暴眼一样,一切东西都在这个问题周围旋转。

人会讲出一种模糊的话,哲学问题经常困顿于人类语言的模糊,这是很常见的事,以最简单的话陈述早期维特根斯坦思想,可以说,他当时认为,话语模糊只是一件小事,语言与世界在逻辑上还是拥有共性,因此我们可以有希望实现罗素逻辑原子主义的愿景,成为一个一切哲学问题的终结者还是有可能的,所以,维特根斯坦真是想去终结一切哲学问题啊。

以最简练的话陈述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觉得应该说,话语模糊这件事越来越重要,他越来越看到,语言深深根植于生活,成为一个一切哲学问题终结者这件事实在是太虚了,同时早期的自己、逻辑原子主义也是太虚了。这一切后期思想的核心,就在于语言不可能是私人的,是绝对是公共的,语言这种东西也是先于我自个脑子里各种意义存在的。

我以前还不明白,究竟这个私人语言问题究竟有什么重要,我现在有点懂了,其实这个议题不亚于一封战书,我也有点想说,这是一张轰轰烈烈清算行动的檄文!所以我觉得想要弄懂维特根斯坦,就必须弄懂这个。

沧浪一苇

 ID:2956|2020/07/07 08:0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我今天听到了一首老的红歌,娘子军连歌,如果给它以解构式理解,就完全是当代女权的歌了。这么一段歌词给我以很大很大启发:“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这个启发在于仇字,这个世界上的那些变革、革命、推翻行动、反对行动怎么才能成功,我可以说是仇恨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啊!要不歌词里怎么说妇女的冤“仇”深。仇恨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有力的东西,其实仇恨也是深深扎根人性之中的,我想我需要以尼采的思路去理解女权运动和当下的现象。

假设有一天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大体看上去性别平等了,女性整体这个利益集团会不会宣布停止进行运动呢?我想多半是不会,原因在于仇恨和权力意志。

假如说世界上的男人都不事生产了,由女性干,给了女性地位再提升的机会,女性拥有的支配冲动、权力欲绝对会让她们凌驾一切男性之上,被欺压了千年的女性理所应当的总想着再去欺压男性千年。拥有仇恨能力才是一个合格的女人!如果一个人连仇恨的能力都没有了,不就是放弃了尼采说的那种积极进取的主人道德,而去选择奴隶道德。

所以我想,女权运动下,每个仇恨中的女人才是一个拥有主人道德的女人,每一个对女人发出的的仇恨感到愤怒无比的男人,才是拥有主人道德的男人。

沧浪一苇

 ID:2952|2020/07/07 03:1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前些日子的新闻里说,一位将领被精准的空袭炸死,还有新闻里说网络攻击导致某些国家的重要设备瘫痪的事情。我看过一个无人机空袭时地面的实录,只记得是某个将领在铁皮屋顶下的一群人里讲话,空袭发生时屋顶破了个小洞,下面起了一些烟尘,讲话者倒在血里,然后就是人群恐慌。

我看了一下《国家间政治》这本书的第五部分,就是道德这部分的论述,就立马想到了无人机和网络战,在这种攻击的根本性质上讲,和步枪、匕首杀人大不一样,一定是对杀戮者的道德冲击小。

书中说到国际道德,威尼斯共和国官方记录在1415年到1525年同意执行过200次暗杀。俾斯麦无论被描述的多么冷酷无情,他却依旧遵守十八世纪通行的国家间游戏规则,而希特勒则绝不会管那种框架与约束。罗马人也坚定的认为迦太基必须毁灭!就连格劳秀斯在论战争与和平法里也说,可以接受正义一方任意处置敌人。

二战后针对处置德国总参五万军官,斯大林坚定的说必须枪毙五万人,丘吉尔说,你干脆把我枪毙,我和我的国家不能承受这种恶行带来的耻辱。这大概算是国际道德中闪光的一小点吧。

不禁在想,战争里如果大规模的使用无人机、网络战杀人,就是书中描述的按钮战争,真会导致战争道德大退步吗?我又想了想,人类战争中的道德真的进步了吗我就想着大退步。

我看到,书中提到人类的战争曾经是不严格区分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三十年战争之后才慢慢进行划分,再发展到规定不应伤害俘虏的日内瓦公约,后来世界上又有了专门的反战思潮。这在乐观主义者看来明显是一种提升,但我感觉也肯定不能排除人们在未来的战争的抉择里把道德水平直接坠落谷底,放纵自己的仇恨与权力欲多简单啊,多爽啊。我还记得看过一个历史里历次战争中平民死亡率统计表格,是不断增加的。

沧浪一苇

 ID:2950|2020/07/07 01:1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7

张伯伦,他肯定是内心拥有美好理想,他甚至不太考虑个人权力,更多的考量世界和平。丘吉尔,从他的行动上看,他只考虑个人权势与一国之利益。从动机上看,罗伯斯庇尔是一位大善人,却导致多少人头落地。我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一章里看到这一段论述,马上就回想起,读马基雅维利不也是这个味儿吗?

沧浪一苇

 ID:2944|2020/07/06 06:4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6

看《社会学主要思潮》里的涂尔干时,注意到书里对于《自杀论》的叙述很有启发性。

总之我看了之后想到,各个时代都有把人揉进社会这个面团里的方式,而现在是个人主义当道,个人主义已经构成了一项很强劲的社会原则,所以个人都有了纷繁复杂的欲求,再凭啥往面团里揉呢?反而,个人需要向社会提出更多更多,甚至无止境的想法,而社会也要使用纪律强行把人揉进面团里。

书里描述,涂尔干的疗法里所想的,就是再用咋样的手法,把人揉进社会这个面团里。揉不进去,就是一团散面,就是病态社会,社会这个有机体就会局部失灵,从而还可能再发展至整体的病变,自杀现象就会增多的展现。

涂尔干的视角很大,所以假如跟他谈一例自杀事件,他很可能不会将自杀归咎于个人的历史,这就是大视角的特点,我的经验一般是仅仅看自杀者的个人历史,这样我想应该属于小视角。再参考这本书的孔德部分,就发现,这种大视角是一种非常具有孔德味道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孔德的一个创举。

《自杀论》是1897年的书,如果把这本书里面涉及的时间都抹去,再给我看,我甚至觉察不出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那么早。这本书里认真、较真的程度可以说到了一种极致,但是,这个较真精神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总是不够啊,我们现代人总是需要计较精确、准确到恐怖才会宣布满意。所以不知道有没有当代版的自杀论,真有的话就特想看看。

涂尔干认为,家庭不再是一个揉合个人进入集体的好方式,我看《社会学主要思潮》里说了涂尔干的论证方式很是巧妙,按我想的他是先选取一个自杀呈现增加浪潮的时期,再看看这前后时间里自杀者已婚与未婚的数量情况,如果一个自杀浪潮里,已婚者增速小于未婚者增速,不就可以说明家庭可否抵挡社会混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婚姻与家庭并不能抵挡社会混乱带来自杀增加。我觉得这个结论可以放一放,必须要赞叹这个方法实在是巧。

沧浪一苇

 ID:2915|2020/07/05 09:4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看了一个新闻,说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银行家、企业家及城镇储户三张问卷调查报告,其中我从城镇储户调查报告里看到了一个图表特别棒,于是就搜了一下央行调查统计司官网下载它的pdf。人家是专业搞统计的,想必比我这种经常使用经验估计的身边统计学要靠谱多了。

我看这个城镇储户调查报告第四项显示消费、储蓄、投资三者的占比比率,三者合起来是100%。其中我觉得特别棒的就是一张图里可以看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疯狂投资热,它在消费储蓄投资比例图里显示2015Q2的投资比例就是一个上升的尖尖。这让我想到在股票APP里看上证指数,打到月度K线,也会在图上的2015年显示一座山,山尖显示5178.19。总觉得这山可以见证人们的疯狂。

从消费储蓄投资比例图里看出,最近的消费被压制的很厉害,几乎被压制的比例全部进入储蓄。我大致上明白消费所占比例在图表上显示一年比一年厉害,毕竟我们踏入了一个玩命消费的时代,所以这一回被储蓄的钱大概会在接下来几个季度有释放。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投资比例在不断减弱,难道是狂飙的消费挤占了投资的份?

沧浪一苇

 ID:2910|2020/07/05 02:0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5

听说人社部增加了新职业,是互联网领域里的很多职业,包括直播,但是我突然想到大学并不培养直播的人才,我记得电竞都进入了大学,直播里的门道恐怕不比电竞简单,应该进入大学。

这真是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想,某个市场要是不剧烈膨胀就没有大量的人才需求。肯定是直播行业越来越大,才越来越需要细分工种。又觉得这种新东西、新的大学专业绝对会伴随着强烈的不信任和轻视。

搜索引擎搜索XX行业市场规模,比如电竞市场规模,直播、游戏直播市场规模,视频、短视频市场规模,然后切换到图片搜索,看图基本上都会看到,图表上面一年一年市场规模往上窜,但是增长率一般都是从左边一个高位往下降。想想也是,市场规模也不可能每年都是100%、200%的猛窜,所以觉得这些图片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特点,他们涨着涨着就有阻力。

我以前还不理解,市场规模是整个盘子大小。我只是拿经验去理解一个行业,现在我算是明白为什么电竞已经有大学专业了,因为它的规模现在太大了,我看每个图表里数据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它们大多数都显示今年电竞市场规模已经有了一千多个亿。相比短视频,它在这几年影响力如此强劲,今年只有四百亿上下的规模。突然感觉这些动辄在图表上显示年增长100%200%的行业,就好比长势疯狂的野草,世界变化太快,搞不好将来窜出一片草原,或者是发展成一个惊人的数字,从而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沧浪一苇

 ID:2905|2020/07/04 02:3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4

我记得《西方哲学史》智者派一部分里谈到一个古希腊意义上的辩证法,其中的正反两派,就是兴起的辩论风气的智者派和反对诡辩重视真意义的一波人。又从《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里霍克海默一章看到,他评价海德格尔时说,海德格尔熏染了他,他发现哲学不是一种智力上的虚荣竞赛,而是一种生命中每天都涌现的感受、新东西,他从海德格尔身上受益匪浅。

莫名感到这两处地方在讲同一种东西,书里叙述霍克海默时,着重描述了他因为受海德格尔的感染,把人生道路朝向了非学院派的方向,哲学对他完全不再是学术,而成了生命的一种表达和需求。这不就是一种对智者的反对,智者派那个时候的问题不就在于思想与辩论到底谁居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的缘故,使得霍克海默的思路放的非常开,二战前,霍克海默在法兰克福领导了一个风生水起的研究所,那时他们就已经开始了独裁者心理研究。我看到这就觉得这事有点神奇,太神奇了。

沧浪一苇

 ID:2903|2020/07/03 11:06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提到霍克海默是一位深受叔本华影响的信徒,却没有在二战期间展现出任何悲观,甚至在纳粹法西斯肆虐时也不悲观,但是却在晚年开始悲观。

原因里说到,在以前,霍克海默向来是认为权力控制着社会,掌握着社会控制工具,然而二战结束,他却越来越得到了体制的承认,被给予职位、荣誉,一个批判的斗士也开始承认体制的合理性。

更令霍克海默悲观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呈现出来它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斯大林与法西斯相似性也是太大,资本主义也没有完蛋。一个批判斗士的晚年,终于回到了叔本华的怀抱。终于又看清了人类从根上就有的血腥、残酷与肮脏。

我怀疑一个人只要老了,就会从生理、心理上产生双重的变化。

沧浪一苇

 ID:2901|2020/07/03 10:36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3

看样子书店有自己的书籍排序法,我看过有按照出版社排列的,有按照内容排列的,还有在显著位置堆一堆好卖的书,就是不可能严格用中图法排列。网络书店也是一样的多样化,由此可见商业的逻辑不和图书馆的逻辑一样。总感觉,一本书如果有两种或多种模糊的属性就会使得中图法开始不适用,还可能使得两个亲缘关系很近的东西从号码上离得很远。

不想书籍的排列,就想AV的排列就也是复杂。可以想到AV作品排列需要考虑女优、出品公司、玩法、打码等等的东西,至少也有好几个维度的考虑。这样一想管理一大堆东西还真是不容易啊……

沧浪一苇

 ID:2897|2020/07/02 05:1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2

整理网盘里的书,就发现时间长了就堆了一大堆。现在这种看pdf之类扫描文档的方式很方便,似乎懂得门道的人都可以接入一个无形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强过任意一个实际图书馆。

要是获得一本扫描版的书不是一件难事,难的好像是管理。按这样想,应该学习图书馆是怎么样归类整理书的。他们怎么才能在一直流通、一直加新书去旧书的新陈代谢中不产生紊乱?

沧浪一苇

 ID:2877|2020/07/01 08:0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1

在我手头所有的书里都没有详细叙述霍克海默的,所以就买了一本《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翻看霍克海默一章启蒙的辩证法一节时,心里就蹦出来克苏鲁神话之类的东西。我看,霍克海默与洛夫克拉夫特大约同时代诞生,他们也似乎是从两个角度在叙述同一种事情。

比如书中描述启蒙辩证法中表达了:

『启蒙运动许诺要消除一切未知的东西,以及由于它们而产生的恐惧。诡论的是,启蒙在成功消除未知事物的同时,不但没有消除恐惧,反而使恐惧变本加厉……就像神话一样,启蒙不能允许有自己无法控制的、外在于它的东西。只有将一切纳入它的囊中,它才能高枕无忧。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依靠内在性,还要靠把人提高到上帝的地位。启蒙用人取代上帝,成为宇宙的主宰,人本主义遂成西方文化的主流。』

这段话直接让我想到了洛夫克拉夫特,他经常在就是说恐惧与未知,也认为人类有限的心智无法理解世界的本质,而宇宙对于人类来说是残酷陌生的。从对启蒙的判断上,像是与霍克海默站在了同一战壕。

克苏鲁小说里所谓的未知会被如何对待呢?我觉得当然是受启蒙的影响,人们不能忍受一切未知,不能忍受什么东西不受控制。所以我们看到,一切神、怪、力量都会在资料里被编号,被归类,它的一切习性、历史、恩怨、样貌、召唤方式、喜恶、弱点都会被记录,我感觉这样就像动物植物名录一样。而人们又装模作样的讲述这类故事里它们有多么恐怖……

沧浪一苇

 ID:2874|2020/06/29 08:09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6/29

书堆里找到一本《美学》,王杰主编,翻到第九章美感的本质,里面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个总结还是挺全挺有意思。

可以看到马克思的一整套分析风格,马克思不会脱离经济谈美。人本主义的马斯洛理论下,不会脱离需求层次谈美。阿奎那、席勒达成一致,觉得美是超越性的,他们一定要脱离欲念的谈美。

文中说,康德、托尔斯泰、苏珊·朗格可以规一类,认为美感就是情感,叔本华、尼采都是把美分析为非理性的抒发。可以看到,每个美感性质的论述似乎都离不开哲学家他们自己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沧浪一苇

 ID:2872|2020/06/28 05:1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6/28

想起玩《神界原罪2》这种游戏时的感觉,由于里面超级细致的设置,所以感觉很复杂,然后再对比上《复杂》这本书里讲的复杂,就发现这两种复杂不一样。

任何游戏里的复杂与现实生活的复杂都不是一个量级的,现实生活的复杂按照《复杂》里讲是混沌的,是初值敏感的,是非线性的,既有合逻辑的东西,也存在不少反直觉、诡异。混沌系统里的初始值一旦发生一丝丝的变化,结局就会有巨大变化,这一点在游戏里难以表现,甚至以复杂、自由著称的游戏都只能设定几个有限的游戏结局。

我可以设想,游戏给玩家影响世界的抉择太多太自由时,就是一种对游戏开发者纯粹的折磨,在设计游戏一开始时情况还好,但是分支越多越折磨人,越有一大堆情况需要考虑。

现实世界里存在混沌也就意味着,只要两个平行世界出现哪怕一丝丝极度细微的不同,在足够长时间里他们也会彻底分开,拉普拉斯式的想象、牛顿式宇宙想象永远不可能做到。电子游戏在程序上是非常确定的,因此它不就是一个牛顿式宇宙吗!可以存在拉普拉斯妖。或许以后的游戏也会有混沌出现吧。

沧浪一苇

 ID:2865|2020/06/27 06:51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听说一个新闻,欧盟对谷歌之类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逃税看不下去了,弄了一个税种叫数字服务税。

按理说一个互联网企业要是在一国里没有任何常设机构,那就没有收税的理由,税收管辖权就是这样嘛。这种互联网企业高度依赖无形资产,在全世界跨国服务,创造大量财富,更有一套通过低税率国避税的方式。比如爱尔兰为了吸引国际企业有税收优惠。

这些公司以一种完全合法的手段省下了难以想象的巨量的税,怪不得经常看见新闻里欧盟反垄断罚个几亿几十亿,有些新闻会提到,欧洲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基本被他们的美国同仁压得不行。我就在想,反垄断罚的再多再狠,能将对方伤筋动骨吗?完全不行吧。想搞贸易壁垒就要下决心搞,不硬气起来,不就是对此局面的容忍。突然想到是不是经济一下行,就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我看到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章贸易保护主义一节,还是讲到自由贸易对所有人都有利。二战后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都开始相信自由贸易和世界繁荣是有关系的。在一张美国1820到2000的关税变化图里看到,其实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是一场拔河比赛,美国由一个高关税国慢慢变成低关税。

自从欧盟消除了内部贸易壁垒,还有WTO成立,贸易保护主义看似是强弩之末了,但是它还是有短期上的好处,有些人还是要说保护主义真香。

沧浪一苇

 ID:2861|2020/06/27 01:0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6/27

《启蒙辩证法》为什么用了启蒙加辩证法两个词,我好像比以前更明白了。

化最简单的词句描绘霍克海默的理论就是,启蒙在启蒙运动当时是个好玩意,但是越来越不是个好玩意,以至于到现代产生了诸多坏现象。我想这就是启蒙辩证法的由来吧。康德有批判,然后谁来批判康德?可能跟康德大约同时代的萨德就是一个绝佳的反面吧。

跟康德比,萨德的人生经历就传奇的多了。突然我就在想,哲学家们最好不要写太多自传自曝什么东西,或者这辈子不要做太多丑事,不然后世到处流传的都是你的丑事,尤其是我看到的每一个普及奥古斯丁的文章里都有说到他曾经的放荡不羁。

沧浪一苇

 ID:2858|2020/06/26 10:2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几天前跟风看了一个罗翔讲刑法法考,我当时时间也不多,也就只看了第一集,里面好像是说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应这种考试,低分飞过也精彩,完全不要陷入知识的汪洋大海里。反正听了感觉非常反直觉,就是高分不好这种道理。因为从小玩就给教育的是高分好,这下来了一个人对我说高分不好我感觉还有点蒙圈。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课里开头说到,法律界对一个观点常常有正说、反说、折中说,不仅如此,按我理解,如果又出现一个折中说偏向正说,那么也会出现观点反对这种“偏向正说的折中说”,然后再会出现针对此局面的折中说。如此反复无穷尽。

就这样几句话,我当时没在意,这会儿一想,好像跟辩证法特别有关系。

沧浪一苇

 ID:2853|2020/06/26 06:09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6/26

制作一个时长不短的gif时,我就发现,这个东西没有声音,就接近了默片的性质,而默片究竟有什么好呢?默片给我的感觉就是从语言上简洁,由于默片字幕显示时不会有图画,只是一个背景上写一句话,完全不会长篇大论,所以默片不能噼里啪啦说些复杂的东西,戏剧冲突上都会单纯一些。总之我充分能感觉出沉默的魅力。

gif图的沉默是技术上的,默片甚至都不那么沉默,还有配乐、解说员什么的。但是沉默单纯的就具有的美是怎么回事呢?

沧浪一苇

 ID:2849|2020/06/25 05:35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看《复杂》里提及了费根鲍姆,另外很多有关费根鲍姆的科普文章都说他常常有兴趣鼓捣计算器,维基说,1974年费根鲍姆得到一部手持可编程计算器,他常常抱着它编写程序,过了一年,他就是拿着计算器发现一个和混沌有关的数,即费根鲍姆常数。

这个我太明白了,瞎摁计算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一次次的迭代计算,狂摁等于号是非常爽的,但是我当时只能意识到,我摁下键入之后,数字逐渐变大,人家费根鲍姆就明白自己要用手里的计算器追求的是什么。

我感觉像费根鲍姆这样跟了名师,脑子里积淀足够的人,瞎摁计算器也是能有灵光一闪的发现并不稀奇。这同时也与时代的技术也有关系,如果没有这样强劲的计算器,他也不一定愿意从纸笔上鼓捣这些数字。

沧浪一苇

 ID:2846|2020/06/25 04:57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6/25

听歌听到《Sweet Child O’ Mine》这首,很明显,这首歌表面上唱初恋之类美好东西,非常阳光明媚,但是里面好像夹杂了一些很悲伤的经历。

比如为什么要pray for the thunder and the rain,to quietly pass me by.

结尾处Where do we go?Where do we go now?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何去何从,这是在说什么何去何从?这首歌从歌词上讲,感觉是邻近结尾由隐约的不安,变成强烈的不安。

沧浪一苇

 ID:2841|2020/06/24 05:42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6/24

为了弄明白什么是复杂,昨天下午和夜里我下了两本书看,一本是《复杂》一本是《复杂性思维:物质、精神和人类的计算动力学》,前一本科普性质比较多,看起来容易一些,后一本信息量太大可把我弄迷糊了,好像是泡在了经常出现专有名词的文字堆里,这些专有名词一个比一个内涵丰富,必须要频繁的查是啥意思。

总之我感觉,复杂这个东西是人类想尽所有学科的所有办法,想去弄明白的一个东西,弄明白复杂就可以知道几乎万事万物的原理,还能预测未来。比如肯定有巨多的人想要知道股票未来走势,想要知道股票、股民是怎么运行起来的。明白了复杂甚至可以预测科学研究走向的。比如《复杂性思维:物质、精神和人类的计算动力学》这本书第九章9.2里就说,波普尔、库恩两个人都对科学的走向都有自己的判断,还有一些朴素想法的人认为科学的历史就是真理单纯的递增,但是现在的计算机性能如此强大,我们可以在统计上达到对科学界的深刻把握,甚至预测未来科学走向,还有左右经费分配。

科学研究走向在微观上貌似是每一个科学家的自由选择,宏观上却出现了相当明显的规律,在宏观上看,似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没有了自由意志,在微观上好像每一个科学家又显得太自由了。让人感觉复杂这个东西谜团太多,太神奇了。

书里这一节说,流行病的发展趋势判断运用了书中经常引用的一个叫逻辑斯谛映射S曲线,然而科学观点为何不能是一种流行病呢?科学观点传播时就好似流行病传播,那么逻辑斯谛映射的S曲线就可以活用到科学领域里。

作者类比,一个科学领域刚刚出现,只有三五个先驱时,这时此科学领域的研究趋势呈现随机涨落,后来人一多,就不一样了,当此领域人员数量呈指数式攀升时,就好像流行病爆发,当人数饱和时,就好像流行病遭到了遏制。我感觉这种方法再深度的精细,就比我看到的库恩、波普尔的说法都要复杂,有吸引力。

这个理论给我一个启发,完全也可以把观点、意见、迷因给视作流行病,然后去模拟它的发展。从所谓的复杂、动力学角度看社会里观点、意见的传播。复杂这东西实在是太厉害了,它这种可以联系到万事万物的这种特点太强了,也让我觉得就是摸了个大象尾巴,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少。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