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2403|2020/04/28 04:54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4/28

世卫组织给出的人类死因前十名是

缺血性心脏病
中风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下呼吸道感染
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
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
糖尿病
道路交通伤害
腹泻病
结核病

我看除了病就是症,要不就是癌,只有一个车祸是不太一样的。

我知道世界上有正常老死这个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在现在不一样了,几乎不这样说了。人类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一般是病死,要不就是其他意外。总之“老死”在现在很奇怪。

单纯从轰动性上来说,一个人叫大卡车轧死和在病床上慢慢枯竭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大卡车轧死一个普通人的新闻比一个普通人病死的信息有更多人阅读。其实他们都是从总人类名单上划掉了,但还是不一样。

在《物·象征·仿真——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究》这本书里我看到,《象征交换与死亡》的死亡一词究竟在讨论什么?我看到这个死亡像是在阐述,为什么现代人更加对异常之死感到迷恋,或是说为什么大卡车轧死为什么比老死更吸人眼球。

鲍德里亚的阐述都是从资本出发,他分析的社会现象都会联系起资本的逻辑,为什么当代社会主张废除死刑?这是因为资本的逻辑。书里第二章第三节说到,死刑的历史里,人们被判死刑的比例是有起起伏伏的,不是我们大众想象的人类逐渐废死、人类逐渐进步,利益集团、资本一旦发现原本应该判死刑的人可以有些经济效益产生,就会产生对死刑理解的变化,比如罗马为何将罪犯送去盐矿工作;工业革命的到来又意味着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会更加强烈,所以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死刑趋势是攀升的。

所以在当代,指的是20世纪中叶之后人类逐渐思考废除死刑其实绝不是代表人类进步了,而是代表了人类对于死刑带来的效益又有了新理解。

死刑存废之争的两头,即存死与废死两方,都是在控制,鲍德里亚的观点在于利益集团对于人类的控制已经是无以复加了,甚至连生死都要控制,有控制死亡,还有计划生育,生死两头都是牢牢的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