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2177|2020/04/11 07:59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为什么我在《通往威根码头之路》里看到1930年代英国失业工人是一个个顺民,为什么他们不读工人日报,为什么他们在听共产主义宣讲时哈欠连天,为什么他们去支持保守党。其实这些问题的解答不难想象,今天粗略看了一下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解答就可以逐渐浮现。

因为在社会里,一个相对低收入阶级往往去瞄准比他们高层次一点的阶级,去模仿他们的炫耀性消费,去东施效颦。人们在必需品日用品满足的情况下,储蓄后如果还剩下的钱,就会去想办法满足奢侈品,奢侈品存在的重要目的就是炫耀。而炫耀就是要众人瞧见,要穷鬼羡慕。

相对低收入的阶级东施效颦高收入阶层,甚至连他们的做派都学习,在《有闲阶级论》第八章里说明,往往富裕阶层是保守的,因为现状对于富人是有利的,富裕阶级的这种保守倾向作为一项特征,已到了被视为一项备受尊敬的标志的地步,所以一些穷困工人可以不顾自己的阶级利益,去效仿保守。

保守就如同富裕阶层的尊贵礼帽那样,成为一种气质、标志。他们一定是对于背离现在生活方式的计划感到厌烦。例如像英国圣公会的废除、离婚手续的简化、妇女参政权的确立、酒精饮料的制造和贩卖的禁止、继承权的废止或设限等等,他们会向社会热心的提出忠告,并反复申明这些改变对社会所带来的长远的致命性危害。而低收入阶层干什么呢?他们甚至会去模仿这种做派。

沧浪一苇

 ID:2171|2020/04/11 03:57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4/11

《是,大臣》是单元剧,每一集有松散的联系又独立,我看这种联系非常稳定,剧集安排的冲突非常恒定。冲突从来都是大臣与常务秘书的冲突。我粗看上去,是因为常务秘书太油滑了,油滑的人总是背后有他的利益,新上的大臣在剧中显现出自己太年轻太幼稚衬托对手的精明。但是我可能还是看得太粗糙,我本以为油滑的人不会说出自己的行动宗旨,其实在S01E06里开头完全就说明了这个干了25年的英国高级公务员他的信条究竟是什么,他的表面油滑是为什么。

常务秘书汉弗莱对首席私人秘书伯纳对话,总结了一套观点,老油条公务员们是怎么看待大臣的,这完全颠覆了我的政治观念,他们的对话中谈到大臣是否应该掌管部门?我就想大臣是干什么的啊,我觉得大臣理应掌管部门。其实汉弗莱说到,大臣掌管部门完全是大错特错,1.大臣应该是是公务员们的公关员,任务就是让大众喜欢这个部门,议会认同这个部门;2.大臣应该被公务员们利用,成为公务员们意志的代表,帮助他们完成立法;3.大臣应该养活手下的人,为他们从内阁争取经费,但大臣不应该改革或者过问、干涉、审问任何事情。

也就是说,选举出来的人物,怀揣各种新鲜想法的政治家,在这些服务于他、长期任职的老油条面前是亦敌亦友,他们之间是一种很拧巴的关系,他们有各自的利益,他们是敌人关系的关键在于他们一方保守一方是主张改革,偏偏公务员们又必须依靠、服从大臣这个当权者,靠大臣在外为部门本身吸引眼球、争取更多经费。

我关注一个政府部门,从来都是看他的掌门人,关注头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这才明白其实整个运作的官僚体系才是长期的、恒定的力量,几年一换的掌门只是一个公关员。

沧浪一苇

 ID:2169|2020/04/11 12:19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网络观感就是精神疾病人群的病耻感减弱了,他们表述自己的情况多了,或者说光明磊落多了,不过我觉得这明显不是大规模的,限于网络发达处,真正有大群需要帮助的、情况严重的乡镇地区人群不见得好转多少。

谷歌一下中国注册精神科医生数量,这个数字在19年底是4万。而病患数字有多种说法,有种占比总人口6%的说法,或者8%,还有抑郁症9500万的说法,甚至还有1.8亿的说法。

想想就知道,4万人去给中国人的6%开药?服务近亿人?不荒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