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6460|2024/01/31 12:52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1/31

在思考笑话时,我想到的一个类似的东西竟是鬼故事,因为笑话是有一个明确目的的文本,而鬼故事也是一个具有明确目的的文本,只是它们目的不同而已,笑话是通过铺垫和笑点进行招笑作用,鬼故事/都市传说难道不是通过铺垫和诡异的发生对读者或听者进行心灵震撼的一种文本。而故事是否能也有铺垫与走向高潮的两股结构呢?

带着疑问,我再次拜读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使我印象颇深的是这样的对比,即两种故事的对比,麦基做过很长时间审读员,他评价坏剧本一般用如下文本:『这是一个文笔通顺、用词恰当的剧本。不过,故事却伤不起。前三十页一直拖着一个解释性大肚子吃力地爬行,余下的部分也一直未能站起来。主情节难以自圆其说,充斥着方便的巧合和脆弱的动机。没有明确的主人公。互不关联的紧张场面本可以编织成缜密的次情节,但作者却没有做到。人物塑造流于表面化,没有揭示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社会环境毫无洞察力。是对一系列可以预见的、讲述手法低劣的、陈词滥调的片断所进行的毫无生命力的拼凑,最终沦为一团了无头绪的雾水。不予通过。』

对好剧本评价如下:『故事精彩动人!从第一页开始便将我抓住,一直到最后都不忍释卷。第一幕便营造出一个突发的高潮,并由此辐射出一张由情节和次情节编织而成的缜密而优美的网。人物性格深邃,揭示力透纸背。对社会具有惊人的洞察力。亦庄亦谐,悲喜交织。故事进展到第二幕,高潮迭起,动人心魄,似近尾声。然而,从第二幕的灰烬中,作者却放飞出一只涅槃凤凰般的第三幕,是那样的俊美,那样的矫健,那样的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不禁匍匐仰视。』

麦基又假想了两个咖啡机旁公司同事讲故事的例子:『她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听众就像中了她的魔法一般,全神贯注地手捧咖啡杯,半张着嘴。她时而明快、时而徐缓地编织着她的故事,令他们或笑或哭,将所有人的心高高地悬在半空,直到以一个炸药般的尾声戛然而止:“今天早上我就是这样才把那帮小捣蛋鬼弄上校车的。”她的同事们满足地伸了伸欠着的身子,喃喃道:“上帝,没错,海伦,我那帮孩子也是这样。”』另一个是这样:『(另一位男士)讲他母亲周末去世的伤心故事……结果听得所有人烦得要命。他的故事全部停留在表面,从烦琐的细节到陈词滥调,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她躺在棺材里的样子还是很好看的。”当他讲到一半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回到咖啡壶边去续咖啡,对他的伤心故事充耳不闻。』

我认为很明显,好故事也会有防守和进攻双重维度,是铺垫和高潮,而且它们互相依赖、相伴相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好的铺垫重点在于在于抓住人的注意力,铺垫的艺术性从高手和庸人构建它的差别中能看出来,它有可能爬行甚至站不起来,观众看起来很勉强,好的铺垫则相反,是可信且抓人的,对于高潮的设计,麦基认为好作品的在第一个高潮后辐射出一张大网,随后高潮迭起,甚至可能在第二幕的灰烬中放飞出凤凰般的第三幕,我认为这意味着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高潮和接下来的铺垫之间的转化,铺垫是向高潮的路,而高潮向下一个铺垫的路也很重要。铺垫是为故事服务的,高潮可能直接就是故事主题的直接显现,高潮自然的具有十分强烈的吸引力,而铺垫则没有那样的吸引力,作者需要使劲浑身解数让铺垫吸引人并且可信。

麦基书中这样理解主角,
●1.主角是一个具有意志力的人物,●2.必须具有自觉的欲望和不自觉欲望,●3.且必须存在机会达成欲望(反面是达成欲望绝无可能性),●4.且他有意志和能力追求其自觉或不自觉的欲望(反面是绝无能力达成欲望),●5.故事最后的动作让观众无从想象出另一个更好的可能(反面是观众会反问他为什么不如何如何),●6.主角必须具有移情作用(即这个人像我)。对于这些意见我认为喜剧里可以对345不一定严格遵守,毕竟喜剧不是一个一般艺术,喜剧的定位就与一般艺术大不相同。

我原本以为灵感就是观察到的东西、体会到的东西的记录,实际上我看到《灵感五讲》里灵感的素材实际上是一个个洞察,这和脱口秀的一些题材竟然差不多,就算不是洞察,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简短事件或情景描述,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哲理句子,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看法,私以为重点就在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理解的灵感到故事的大体过程就是这样,灵感→故事雏形→完整故事,而据《灵感五讲》描述,灵感→故事雏形可以利用模仿故事原型或者吹/发酵一个故事得到,我感觉这两者有点像,一个是从原故事里借来了架构,一个是从原故事里借来重要情节,然后自己发展细节。

据《灵感五讲》介绍,故事结构有三种,串珠式,网式,缠球式,不过我认为网式和缠球式差别不是特别大,这可能是一种复杂度的区别,串珠式可能也存在简单串珠、多排串珠(大体上是串珠,但存在简单的副线或者麦基说的次情节),网式可能存在简单网式(次情节比较显著)、复杂网式(多条线以大致相同的比重混杂,几乎必然会成为缠球状态)。说到串珠式结构,我认为单口喜剧往往存在串珠式结构,或许单口喜剧的创造模式里根本没有用超长的篇幅讲述复杂的故事的模式,或许这是一个极度错误的想法亦或是一个从未开垦过的处女地。单口喜剧往往不是以故事的形式组织的,而是以同一话题关键词为一股绳子。我认为小品/素描喜剧有这样一些结构,单纯串珠,故事式的串珠,往复杂了想,可能没有小品是多排串珠结构的,因为篇幅所致小品情节不太可能太复杂。

沧浪一苇

 ID:6450|2024/01/30 03:47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1/30

现在我了解了笑之中蕴含的五感:

●1.虚幻满足感●2.优越感●3.讽刺宣泄感●4.不协调落差感/预期打破/失谐●5.获知欣喜感

我不太清楚第五个元素怎么支撑一个喜剧,不过我怀疑《忧伤的喜剧》提到的智慧型喜剧于此有关。我想先暂时只关注剩下的四个元素,由于第一个元素太低级不适合展示给全年龄人群的喜剧里使用,剩下三个就比较重要了,显示人缺点、弱点或者人扮演傻瓜时,往往激发2,讽刺社会运行假恶丑和往往激发3,制造奇怪的场面、台词、遐想或制造了大量的不协调时激发4。结论就是喜剧主要依靠2、3、4。

喜剧里,按照穷举所有排列组合就有:2,3,4,23,24,34,234。看《忧伤的喜剧》里阐述的喜剧理论时,里面驳斥了一下喜剧优越感理论的地位,即讨论了2的地位,又为喜剧的4争取一个理论的地位。据我观察喜剧,2、3都最起码要搭配4来运行,因为基本上笑点总是需要不协调、失谐来展现,而4可以单独运行又可以搭配运行,体现了4的万金油,加上它对喜剧甚是添彩,难以想象没有它作为搭建喜剧的建筑材料。因此我认为就需要去除没有4的类型,就剩下:4,24,34,234。

《忧伤的喜剧》里提到了一个观点,一般来说笑话不如相声、脱口秀搞笑,相声、脱口秀又不如同等水平的小品、素描喜剧效果好,原因是相声对于笑料的整合相当大,以语言表演的形式呈现整合编排完善的东西,笑话只是一个对笑料的低级整合,小品又超越了语言表演,往往画面的效果更能整合与编排,这种整合被书中称为混凝。

我认为1到5都是可以制作出一个笑话,但是如果成为一个喜剧,往往需要大大整合或者混合,往往需要依赖4来架构起整体,它是搭建喜剧的建筑材料,其中镶嵌1到5。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认为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建构段子或笑话,它讲的是铺垫与笑点的关系。笑话的第一部分,铺垫是让观众产生预期的话或行动,根据铺垫观众会想象一个正常发展符合预期的故事1,故事1自然会比铺垫包含更多的信息。笑话的第二部分,笑点是让观众意外的话语或动作,根据笑点,观众会想象一个更为具体的故事2。我深受启发,我认为这就是采用了4为基本建筑材料的喜剧。

相声大多是基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单口喜剧大多是基于现实主义的作品,《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是这样认为的,我一想,这似乎是在说单口喜剧的创作根基来自于现实主义,也是只有单口喜剧反映现实比较多比较细致,单口喜剧内容说演员自己一般是最多的,传统相声往往选择魔幻的道路进行笑料的建构,故事会向诡异进行发展。不过话不能说死,例外永远存在,非常规的单口相声和脱口秀很相似,非常规的相声和小品/素描喜剧也很接近,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有一定解释力,但我总想看到喜剧的相通特点。我知道的以娱乐观众为主要目的的喜剧形式如下,小品、相声、漫才、落语、单口喜剧、小品/素描喜剧、哑剧、二人转等等,人数上来说有单人、两人、多人的区别,风格和历史传承上有很大区别,不过我认为它们都离不开234三种笑之感,也离不开铺垫在前笑点在后的结构。

《不开玩笑》里面我看到其中说到喜剧的进攻与防守理论,认为进攻造就胜利而防守则造就伟大,马三立在1985春晚上的一出不怎么搞笑的相声意义依旧很大,这是一个十分强大的防守例子,我理解的防守即在没有抖包袱的时刻依旧抓住观众注意力,抖包袱则是积极进攻,观众注意力是一个容易四散游走、总企图离开己方球员控制的球,防守的精妙就是限制它的游走直到实现最终的计划,即夺取它,进而转化为进攻,这样一看攻防是阴阳相互转换的,我认为喜剧一般是铺垫在前,铺垫时可能就是一种防守,我进而想到,有一种思路那就是缩短防守时间,加紧进攻,甚至是想方设法利用人尽皆知的东西节省防守(铺垫),直接进攻,还可能有的思路是在防守间隔多次穿插进攻,或者说在防守之前先多次短促进攻,贯彻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一理念。

也就是说,我认为评点喜剧主要看激活了234中的哪些笑之感,铺垫和笑点/防守和进攻的展开结构是否合理,防守和进攻是什么风格。

沧浪一苇

 ID:6445|2024/01/23 02:5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1/23

据我所知喜剧演员中也不乏抑郁的人,比如罗宾·威廉姆斯、金·凯瑞,我不能找到数据说明喜剧演员抑郁症水平高但是从观感上我认为喜剧演员台上台下是不同的,别看台上的表现,台下的演员也是一个人。还有一种说法是让观众哭比让观众笑容易,让观众笑需要斗争的有观众可能不笑的恐惧感、挫败感,演员本身还需要斗争的有笑的羞辱本质。还有一条就是观众无人会代入情感看喜剧皆是俯视喜剧。即便是具有足够意志力的人来说也是考验。我想人们对正剧演员的要求是演出控制力好、角色领悟有深度,而对喜剧演员而言不一样,喜剧演员演出差的概念异于正剧演员演出差。这几重是心理关,也很可怕。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一传播广泛的语句我认为是形容喜剧里通常存在的失败,而未言明的是喜剧角色通常会愉快的不把失败放在眼里。或者说另一种情况喜剧本身设计上自带了悲喜剧成分。

喜剧尤其不需要情感,而需要反思的深度,狂欢的强度,情感会严重损伤喜剧,尤其煽情这种刻意的情绪引导是一种对喜剧严重的损伤。其中狂欢是我从巴赫金喜剧理论里拿来的。

读伊格尔顿《幽默》,我看到这样一些观点,阿莲卡·潘祖季奇、弗洛伊德、拉康三位的喜剧研究都揭示了笑话的本质,笑话是由语言组成的一段荒唐与反常,而笑话的价值则是利用意义实质上的虚无性,也就是对于构成社会的现实,笑话透了个底。构成意义的也能构成无意义。由此可见,笑话/段子和笑话的高级阶段喜剧的目的就是要颠覆宇宙,宇宙指的是理性的、道德的、美丽的、有序的整体。

巴赫金最看重喜剧题材,他写下《拉伯雷和他的世界》时正是斯大林最黑暗的时代,他以此书不动声色的批评斯大林也因此被流放。巴赫金认为,喜剧是真理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关照世界的特殊视角。我想,如果世界上有一面透镜名为严肃认真,有另一面透镜叫做喜剧,从喜剧后面看世界比从严肃后面看世界还要深刻,起码不会落于肤浅。也就是说,喜剧是一种独特的认知真理的形式。

巴赫金认为,喜剧语言/大众娱乐/狂欢式幽默具有哲学性和真理性,自启蒙以后,世界再也不容这种语言正式的使用了,这种语言便躲在非正式的亚文化这种角落里落脚。

作者伊格尔顿比较讥讽巴赫金,他认为巴赫金没有看到电视没有看到奶头乐娱乐和右翼喜剧,真是幸运,他认为巴赫金渲染的胜利只是苍白而脆弱的胜利。

我总结这本书的幽默理论还是将优越感和不协调感双双作为喜剧重要理论分析,不协调感直接译为失谐,确实十分的简练。作者认为婴儿看到遮挡的人脸突然显现会大笑,人类看到失谐的场景也会大笑,这两者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沧浪一苇

 ID:6442|2024/01/21 02:1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1/21

根据黑格尔《美学》第三章下,黑格尔融合了自己的理论认为喜剧是一个有如下目的的剧目:作为一个艺术喜剧也需要展示绝对理性的力量,防止愚蠢、无理性、虚假的矛盾在现实世界得到胜利,防止它们得到地位。如希腊喜剧里阿里斯托芬只讽刺雅典民主政治之下的流弊、败坏的道德、诡辩、无聊的争辩,对真正的艺术、哲学、信仰就绝不开玩笑。

《世界戏剧学》里提到黑格尔是也解析了黑格尔的喜剧观念,书中说到:『黑格尔指出比较富于喜剧性的情况是这样的:“尽管主体以非常认真的样子,采取周密的准备,去实现一种本身渺小空虚的目的,在意图失败时,正因为它本身渺小无足轻重,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感到遭受到十分损失,他认识到这一点,也就高高兴兴地不把失败放在眼里,觉得自己超然于这种失败之上。”第一是有一个追求的目的,但目的的内容非常空虚;第二是手段尽管认真,但却总不能达到自己想望的目标;第三是失败了也无所谓,进一步证明他的追求和他的认真都是空虚的。』

后文说,一旦喜剧人物对此种空虚感到察觉与痛感时,这便是一个非喜剧成分,即便它位于喜剧里,也不好成为喜剧的主要成分或者核心。

《世界戏剧学》谈论柏格森时说到:一、一般艺术总是想要剥开外表看本质,喜剧却相反,总是只看外表。二、一般艺术总是想要展现独一无二的特性,喜剧却相反,总是展现重复的特性。三、一般艺术总希望不涉及功利,而喜剧却可以涉及社会效果和功利。所以喜剧的地位、定位就与一般艺术大不相同,喜剧是摇摆于美学(艺术)与真实生活之间的。

这样就树立了一些原则,喜剧塑造人物时不能追求他是独一无二的,《大家精要:柏格森》里提到:悲剧塑造人物时不是从外部着手的,而是从内心着手的,喜剧塑造人物时需要完全相反,深入内心的观察会丧失喜剧性。

《大家精要:柏格森》解释柏格森说:笑是一个社会对个体的纠正手段,滑稽是一种对社会的无礼,而笑是对无礼的反应,或者说纠正、惩罚,自我感觉说惩罚有些严重,笑是一种以怨抱怨,笑是羞辱人的,社会用笑来报复胆敢对它如此放肆的人,所以说笑中哪怕有一丝同情和好心,它就不能达到目的,所以我由此认为喜剧非常不适宜让人代入情感。

沧浪一苇

 ID:6434|2024/01/14 02:0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1/14

《救猫咪2》给出的节拍分析很有意思,我认为用这个影视分析工具分析故事必然不能全部命中,但一定也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开场画面●阐明主题●布局铺垫●触发事件、推动、催化剂●展开讨论、争论、争辩●进入第二幕,第二幕衔接点●副线故事、B故事●玩闹和游戏●中点●反派逼近●失去一切、一无所有●灵魂黑夜●进入第三幕、第三幕衔接点●结局●终场画面

先看故事类型,我看《新世纪福音战士》电视剧属于陷入麻烦的类型,却也含有一些变迁仪式的影子,即一小人物(本剧中特别突出内心脆弱)突然陷入对这个人而言的大麻烦事件,结尾处主角对自己的遭遇有所领悟。

虽然说电视剧不一定全符合斯奈德书中的节拍,我认为这部剧仍然存在失去一切的结构和灵魂黑夜的结构,合理的开场,还有适当的玩乐时间。而且我得到的经验是故事没有这种结构便难以将剧集推向高潮,主角真嗣失去一切、万念俱灰的位置有可能是真嗣拒绝下手杀死13号使徒的情况下机体被傀儡插入栓控制杀死13号使徒,从此发誓拒绝驾驶EVA时,又有可能是真嗣必须杀死渚薰的时刻,这部剧里真嗣存在两个感到巨大背叛感的失去一切、万念俱灰时刻,又存在两重进入痛苦蜕变的灵魂黑夜。明日香也存在一个失去一切、万念俱灰的位置。失去一切往往是戏剧力量谷底位置,灵魂黑夜是高潮路上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主角采取行动将高潮推向顶点,之后结局。

《权力的游戏》电视剧则是一个存在很多失去一切时刻的电视剧,不过我看失去一切也在剧中有主次之分,以血色婚礼为最重要的失去一切时刻比较合理。《三国演义》诸多困难的时刻里,走麦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失去一切时刻。

《红高粱》、《大宅门》则是以日本侵略者反派势力构成为失去一切的动因,促使人思考反抗日本侵略称为灵魂黑夜的主要成分。

现实主义倾向的篇幅很长的剧我认为出彩的地方一般在于跌宕起伏安排的合理,篇幅过短的故事,我看是因为情节起伏的余地变少了,则它承载的故事力量就变少了。不过就算是缺乏起伏的日常也有成为故事的潜力,不过一般观众可能难以认账,不过我认为喜剧是可以短小的,可以欠缺一些跌宕起伏,喜剧可以搞成电影可以搞成情景喜剧,也可以搞成短小精悍的素描喜剧。喜剧很有可能是一种重复的艺术,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发现这有点类似音乐。

沧浪一苇

 ID:6427|2024/01/12 11:3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1/12

我最近又看了斯奈德《救猫咪》、《救猫咪2》所说的10种类型,我对这10种类型有一些想法,其中斯奈德提到有些故事类型直接就脱胎于原始神话故事里,那么也存在有些类型从原始神话故事里找不到,是现在才有的故事类型。

(情景、场景),(人物:身份、欲望、动作),(事件:核心问题、阻碍、结果),主题

●鬼怪屋、屋里有怪物
人被困于某环境当中(被困的设定很重要),这个环境里又存在一个有很大威胁的实体(这个威胁实体的能力越大,故事越出彩),关乎生死,人迫于此压力下必须做出动作避免这个威胁实体做出恶行。主题往往是因为某些作孽的行为制造了这个威胁实体(这个作孽设计的出彩,故事就出彩),这个故事主题往往是一种警示。《救猫咪2》直接就说这是脱胎于忒修斯破解迷宫与米诺陶洛斯的希腊神话,这是典型的原始故事。

尽管书里总是说这是一个怪物,但我认为怪物只能说是威胁实体的一部分,也可能存在某些不能称为怪物。怪物可能为一种动物、自然物、超自然物、外星生物、能力强大的恶人等等等等。

《救猫咪2》提到,这个类型往往会有一种设计,设计一位十分了解这个威胁实体的人,但此人存在残缺或缺陷,即一位残缺的导师,这不禁使我想到《三体》,即便这样的作品也能合的上斯奈德的理论,不由得让我更对故事结构理论感到奇妙。

●金羊毛
人(一个人也可,但一般设计为团队)欲求某物或实现某事,动作为上路寻找某物、实现某事,事件本身历尽艰辛即饱受阻碍,最终人会发现某些别的东西,即事件影响了人,往往任务本身对于人而言会渐渐变得次要,新发现的东西将会变为人所主要思考的。这个故事主题总会如此。我认为这个类型比较原始,可能是神话里脱胎而来。

金羊毛类型必须存在一个被主角或主角们孜孜以求的事或物,故事必须让孜孜以求是合理的,人或团队需要走一条路(也可能是比喻性质的路)通向目标,而且一般会在达成目标之前遇到臭狗屎打乱计划。

●如愿以偿、愿望成真
人(尽量要是小人物)欲求某物或实现某事,此事竟然由某种魔法或魔法物品直接实现了,魔法的运转需要一个规则。事件本身会发展成一个教训,主题需要是魔法不是万能的。我也认为这个类型比较原始,有点像是从寓言里脱胎。

这个故事往往需要设计一个知情人角色。另外,规则设计越出彩,故事则越出彩。

●麻烦家伙、陷入困境
人(尽量要是小人物,普通平常)一开始没有特别强烈的欲求,突然偶遇一件对这个人而言的大灾难大麻烦事件,为了解决此,人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主题不固定,但一般设计为人找到了自己未曾发觉的力量比较好,这种类型的变体相当多。我认为这个类型比较原始,《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比较类似。

首先,主角、主角们必须是不情愿的被卷入麻烦,凸显一个主角的无辜,其次,事件要毫无征兆的发生。斯奈德认为,此种类型往往需要一个台风眼作为主角喘息的时刻。

《新世纪福音战士》电视剧开始时应该有这个类型成分。

●变迁仪式、人生变迁
比较敏感的人遭到生活中的波澜(多半是痛苦和折磨),在一段错误的行为之后逐渐领悟生活真谛,结局往往是回归正常人性,主角的心灵健壮程度通常是获得提升,主题往往是让人认识到这就是生活。我认为这个类型相当的现代,只有现代人会如此考虑。
那个关键危机很好归类,比如我看《救猫咪2》就可以归成1.青春、2.中年、3婚姻、4.成瘾品、5.死亡。

●伙伴之情、伙伴情谊
根据书上的说法,伙伴或者男女,两人各自都是一个整体中不完整的一半,他们有互补关系,事件不固定,往往存在阻碍两人谁也离不开谁的事件发生,最后结果他们会发展到谁也离不开谁,主题往往是情感高于阻碍,且可以克服阻碍。这个类型很原始。

斯奈德认为,故事往往需要一个在故事发展中不太成长的人,和那个成长的人形成对比,不太成长的人称为催化剂,爱情片里,往往男人是那个后知后觉的人,是那个需要成长的人。

●推理侦探
一个人欲求揭开一个神秘谜团,谜团的困难即为阻碍,这个事件里,谜团往往会解开藏身于人的内心深处的邪恶,主题往往是揭示人性黑暗面。我认为这个类型比较现代,不过一想中国历史上确实是有探案故事,我将它定为中古-现代故事。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侦探的黑暗拐点,即改变侦探本人的固有原则。

●愚者成功、傻瓜获胜
人(尽量要是小人物)显得很无能以至于周围的人都不认为他做某事能成功的情况下他取得了成功,主题可能是大智若愚,总之是对非愚者或者叫聪明人日常生活中遵守的某些东西、规矩进行了嘲笑与否定。我认为这可能是原始的类型。

这个故事的有一个要点在于主角身边需要有一个知情人,愚者是不知道自己身上的特别之处的,而知情人需要知道主角的特别,一般会非常嫉妒

●被制度化,制度之下

人置身于一个团体组织里,团体具有目标,人往往是这个团体的新手、新人,团体的动态、行动通常是负面的,人需要选择回归自己的原本身份或者是选择对团体忠诚,主题不固定。我认为这个类型很现代。

一般揭露体制问题的称为白兰度角色,团体新手称为天真人,非常拥护体制的称为公司人。

●超级英雄

能力远高于普通人的超级英雄发现自己身处平凡人的世界(与麻烦家伙型完全相反),强大能力必须要融进现实事件来调和,超级英雄也需要心理挣扎,我认为主题往往是有关于超能力应用于平凡人的世界有何启迪。这个类型想必很现代,不过单说超级英雄,希腊神话和各种神话里就有不少,但是往往不是斯奈德讲的内容。

这个故事的要点在于超级英雄需要有一个能力也不弱的宿敌,和一个命门。书中认为超级英雄往往需要一个吉祥物作为跟屁虫。

也就是说原始故事组有:●鬼怪屋●金羊毛●如愿以偿●麻烦家伙●伙伴之情、爱情●愚者成功
中古-现代故事组有:●变迁仪式●推理侦探●被制度化●超级英雄
尽量是小人物作主角的故事组有:●愚者成功●麻烦家伙●如愿以偿

我不清楚斯奈德为什么总是关注穴居人爱不爱听的故事类型,但是这一定和故事的本质以及人类的本质有关。这又让我想到了《新世纪福音战士》电视剧,这个故事的本质是一个神话故事,一个关于地球、生命的诞生和人类过去、现在、将来的命运的神话,而神话是不在斯奈德10类型里的,再想想穴居人听什么听得最多呢,我认为必然是神话或者说创世故事,尽管别的故事再精彩,穴居人也会认为神话更让他震撼。我觉得一个主题为揭示人类过去、现在、将来的命运的神话可能也是一个类型。

斯奈德10类型有一定的用处,但在篇幅增大的情况下可能就不好说了,一旦篇幅变大,承载的内容假如说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人的人生或者是什么现实主义倾向的东西则不太好套用上斯奈德10类型,只能起到参考作用。

今天看到了一本书名为《给青年编剧的信》说到掌握工具才能做好事情,编剧也有工具,编剧的工具与电工、木工的工具无异,我们借助工具才能成活儿。我在想编剧的工具是什么时感到斯奈德10种类型约等于一个电工套装一样的编剧套装,这个工具很好用,大师也在用,但是大师也有别的工具使用,或者是对现有工具进行改装,或者说有自己的工具。

沧浪一苇

 ID:6425|2024/01/11 06:1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1/11

关于喜剧编剧,我记得《喜剧这回事》强调喜剧公式是说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具有弱点的人,面对困难的事情苦苦挣扎,虽然缺乏获胜的希望,却一直在坚持。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不一定是必须要设计主角不能实现欲望,而是主角可以实现欲望,但必须以一种有喜感的方式实现,必然不是一种按部就班就实现了欲望的模式,那样就是一部纪录片或者什么不具有故事性的片子。主角努力后却不实现欲望是一种比较具有喜感和喜剧空间的设计,也比较与人生相关,因为我们普通人的人生就是存在着诸多失败,这样比较接近艺术。

我认为越短小的喜剧越表浅,到达一定篇幅的喜剧才可以承载一个完整主题了,但是喜剧也不一定非要承载一个主题,比如纯喜剧的价值观也不甚明显。主题就是价值观,上价值上的满满的就是一个负面效果,我想,一般喜剧存在正价值,纯喜剧,负价值,正价值里当然也存在一般正价值和过度正价值。

沧浪一苇

 ID:6420|2024/01/07 01:3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1/07

余秋雨《世界戏剧学》谈论柏格森时提到,喜剧与一般艺术存在三重悖逆。

一,一般艺术总是想要剥开外表看本质,喜剧却相反,总是只看外表、表象
二,一般艺术总是想要展现独一无二的特性,喜剧却相反,总是展现重复的特性。
三,一般艺术总希望不涉及功利,而喜剧却可以涉及社会效果和功利。

我除了感到喜剧上正价值太多会导致观众不适,另外两条还是很具有启发性的。

喜剧编剧可能也需要重视本质,我认为是其主题,当然,也有很多喜剧根本没有主题。喜剧不能让观众代入,让观众产生多余的感情,总之观众需要俯视是一个喜剧不变的原则,喜剧的主题往往不用拨云见雾,一般都是开门见山的。喜剧编剧也不是说无需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而是设计人物不用追求独一无二,往往喜剧里起作用的是一些人民群众多见的惹人发笑特征。

2024年1月
« 12月   2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