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6413|2023/12/29 01:51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29

柏格森认为笑具有社会功能,在我看过《柏格森思想的生命华章》后我认为,笑似乎可以说是一种异于道德谴责的一种谴责,或许不能叫做谴责,而是不能用语言形容的一种东西像是笑带来的纠正作用。柏格森理论里滑稽来自于生命的僵化机械,而笑是人对僵化生命的反应,滑稽本质上这是个体对社会离心、逆生命的表现,而这种离心是轻微的不至于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于是就不必要进行制裁,对应的惩罚就是招来笑声,以便将僵硬的东西恢复苏醒,以帮助融入流动的社会中。

喜剧为什么往往需要具有缺点和难以克服困难的普通人去呈现,而且还需要他不断尝试克服困难,期望获胜,却往往不能获胜。另外,喜剧为什么常常在讽刺,我认为柏格森这个理论比较能说明问题。

《忧伤的喜剧》提到,引发笑声的是一辆车原本在自己的轨道然后突然转轨引发了乘客被惯性甩动,这种甩动即是笑,这就是喜剧的原理,让我感觉优秀喜剧好比一个在盘山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不断的甩动乘客导致失重、超重、颠簸、左摇右摆不断的出现,又好像坐过山车,往往先要在一个轨道上加速,然后改变原有轨道。转轨代表着观众原有的预期、期待被打破,转换了方向。柏格森认为这只是一种喜剧表象,实际上本质在于生命的僵化。

我认为喜剧理论是像洋葱一样,起码有好几层,我看到相声或者脱口秀演员会钻研喜剧修辞,这是一种喜剧技术,类似于为什么三翻四抖最适合喜剧使用,因为这是演员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的,多翻少翻都效果不好,这种技术可能处于喜剧理论的表层,而喜剧理论的深层是类似于柏格森喜剧理论,和喜剧为何需要具有缺陷的普通人。喜剧理论的中层,我认为可能就是包括喜剧转轨,或者笑之五感理论。

我还有这样一个体会,越是体现的缺点越多的人,越不成功的人,越不是完人的人,越是能在喜剧里如鱼得水,这似乎深深的契合了喜剧规律。

沧浪一苇

 ID:6411|2023/12/27 02:51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27

看到一本相声演员分析喜剧的书名为《说笑九章》,这个作者集诸多理论于一体,认为完全可以将笑分为五个大类进行归纳。

首先我们需要假设,原始人自从有了心理活动和表情之后,发笑的机理与现代人一样,这个假设我认为成立。

故事来自于这样一个场景,当原始人类突然遇到一头犀牛出现在眼前时,一定顿时惊慌失措,随后观察这头犀牛是痴傻且无威胁的,于是欣然,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笑容。

作者简练的总结自己所有的笑之理论,一共五种:『老祖先受刺激,又突然放松的一刹那,笑的五感就同时产生了:危险突然解除,知道自己的各种生命活动仍将继续,一切一切都还有机会,便有了●1.虚幻满足感;想到自己方才无谓的窘相,难免对以前那个不成熟的自我有些嘲笑,就有了●2.瞬间优越感;巨大的精神压力突然消失,激发了●3.压抑宣泄感;心情突然由阴转晴,造成了思维上的●4.乖讹落差感;认识到那头大傻牛是不吃人的,以后遇见,再不必吓得尿湿两腿毛了,这就有了●5.获知欣喜感……』

作者提示,有些时候笑与哭是可以转换的,我认为确实是这样的,新郎迎亲的哭是一种笑,举人落第的笑是一种哭,哭与笑的边界在这一刻竟出现了模糊,我还曾观察到大笑与大哭在表情上分别不大,大笑也会出眼泪,大哭也得咧嘴,因此不由得让我想到,悲剧和喜剧是一种类似阴阳相生的关系,笑和哭也是一种类似阴阳相生的关系。

●1.虚幻的满足感,我认为这是荤段子的坚实理论基础,性事自不必说其快感,我记得屎尿屁排出时的快感是也是弗洛伊德儿童性欲分析的内容。
●2.瞬间优越感,来自霍布斯理论“突然荣耀”,这是喜剧优越感理论的基础,也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认为也是优秀喜剧几乎全是具有缺点小人物的理论根据。
●3.压抑宣泄感,这可能是喜剧抨击讽刺社会时引人发笑的一种原理,历史上有刘墉戏弄封建皇权,莫里哀仆人戏主人,文革后有讽刺相声。我认为当人们在看到真实世界的假恶丑被喜剧讥讽时,可能会满足的发笑。
●4.乖讹落差感,来自于康德观察总结笑的理论,实际上是喜剧呈现的荒诞感、不伦不类引人发笑的原因,比较经典的例子是猫和老鼠常见的荒诞桥段。
●5.获知欣喜感,我认为这确实存在,不过不清楚在喜剧里如何使用。当人领悟道理或者有智性的提升时确实是会欣喜若狂。

我可以这样理解喜剧五感,它们类似于原子一样被组合进喜剧里,以一种分子的样貌展现,喜剧学也就是一种喜剧化学,即喜剧的综合效果呈现。尽管喜剧理论并不科学,而且实际上不一定是这几个原子,不过奇怪的是理论错误对喜剧创作影响不大,人类摸索喜剧仍处在一种中医似的经验阶段,虽对机理也就是神经生物学了解不多,但效果不差,有喜剧天赋的人甚至可以不凭借理论依旧能制造喜剧,因为理论是它下意识的使用,或者经验式的使用。

《喜剧的秘密:从脱口秀说起》中我看到这样一个论点,传统武术实际上也曾经很能打,只是在传承过程中过于重视套路,导致只有套路传承下来,喜剧尤其是相声不需要太多重视套路,需要的只是师傅的稍加提点和大量实践,总结经验。

沧浪一苇

 ID:6400|2023/12/16 09:41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16

如果要通过小品进行教化和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必然违背一些喜剧原理,首先从观众角度来看喜剧是一种俯视的艺术,这是我今天从《观众心理学》里得到的一个观点,悲剧从观众角度看是一种仰视的艺术,我认为悲剧天生适合教化,而喜剧则因为视角关系不适合教化,不过还是要承认,喜剧对社会假恶丑现象具有纠正的作用,依旧有一定的教化意义。

《观众心理学》还认为喜剧不适合让观众情感投入,故此,喜剧不适合让观众同情喜剧人物,这是一件大事,因此喜剧甚至要进行适当的夸张,避免观众同情或者进行其他情感投入。观众在欣赏喜剧时必然处于一种心理高位,一旦出现感情投入便会缩短与喜剧对象的距离。好的喜剧欣赏的过程,必然是观众总处于心理安全状态的,好的喜剧艺术家也必然为了实现观众俯视和观众心理安全而做出安排,因为这样会避免喜剧美的损减。

沧浪一苇

 ID:6395|2023/12/15 03:0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15

我从《中国当代喜剧小品喜剧精神研究(1983-2016)》里得到一个西方哲学史上所有喜剧理论的罗列,从霍布斯、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柏格森到巴赫金、马克思,理论逐渐完善,我认为柏格森的说法很直观,滑稽不是与美对立的,而是与雅对立的,滑稽不等于丑,而是僵。

马克思认为喜剧是世界历史的最后一个阶段,书中记录到:『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并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喜剧与人类历史长河或者说人类生命的整体历程同构,永远处在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之中,喜剧引导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告别过去,并且愉快地与过去作别,这是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再次是“诀别”,不假一丝留恋,坚定地作别,其终极目的是走向未来,抛开旧事物的羁绊与困扰,去勇敢地拥抱新生活。“喜剧恰好是这种充满向往和期待的未来冲动的时刻。只有在一个‘正在发生的未来’的时刻,喜剧才有力量识别什么是‘丑’,什么是‘美’,才有可能呈现那些无价值的东西被撕碎时刻的快乐与轻松。”』

书中谈论到喜剧人物形象时,提到了几个案例,赵丽蓉通过几部小品摸索的逐渐塑造出了一个特殊的老太太形象,一个没有文化但却依靠着自己的阅历与良知勇敢的与丑陋的社会现实作斗争的形象。陈佩斯、朱时茂通过几部小品基本固定了他们分别展现的是机智狡诈小市民、边缘人物与体制内人物的形象。

而蔡明后期参与的小品的人物皆表现出一种尖刻与伶牙俐齿并以此呈现喜剧效果,讽刺的对象基本都是另一个平凡的人物,超出了正常的贫嘴范畴多体现为对别人进行人格侮辱,这明显不是一种合适的喜剧形象。

结合本书前文介绍的,90年代喜剧小品是社会讽刺的担当,而新世纪以来,小品越来越成为网络笑料拼盘,讽刺对象由社会假恶丑现象转为社会热点,小品丧失批判力度的同时还要逐渐担当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而如果深究喜剧的本质、笑的本质,就会发现喜剧是担不起这个任务的,而且这也完全不符合喜剧本质与喜剧运转逻辑。我认为这不同于相声发展的高雅、低俗两种取向,而是将喜剧转换为道德教化剧,其本质都发生了改变。

沧浪一苇

 ID:6392|2023/12/14 10:58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14

我从《单口喜剧进阶指南》看到的内容得到一个喜剧取材的原则,先画一个坐标系,y轴的零点上下是事件程度的正面-负面,x轴的零点左右是事件的不常见-常见,象限处于正面常见时不属于喜剧适宜取材范畴,剩下三个均属于喜剧适宜取材的象限。

我认为这个选材原理可以这样解释,《忧伤的喜剧》介绍说,喜剧引人发笑的一个原理在于车从一个轨道上突然转轨,转入另一个轨道,逻辑从原来的道路上突然转到另一条道路,导致乘客的失重感,这既是喜剧引人发笑的原因,而正面-常见依旧属于线性逻辑,因此不能引人发笑。

沧浪一苇

 ID:6390|2023/12/13 04:0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13

因为在图书馆看到了《陈佩斯的喜剧艺术》这本书,所以我可以得到一个视角横向比较一下陈佩斯的几个小品《吃面条》《卖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王爷与邮差》。

它们多含有肢体喜剧特点。
《王爷与邮差》采用莫里哀仆人戏主子结构。
都存在直线与曲线对照结构或者称为正常人和憨子对照结构。
伯格森喜剧理论中的魔鬼弹簧,或者说相声技巧来回砸,脱口秀里的call back,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形容方式但都指向了一个喜剧原理。
都存在具有明显缺点的小市民。
作品中密布了错位和误会玩法。

每个小品都具有一对十分有张力的人物结构矛盾,导演-演员,警察-小偷,王爷-邮差,城管-小贩。

下面我分别分析陈佩斯部分小品的80年代时代特点
以吃饱饭的渴望,以小人物通过出镜出名的渴望作为《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的动机,作为获胜的目标是真实的。
因为商品经济大潮初期,缺乏诚信而导致假冒伪劣食品广泛的存在,《卖羊肉串》的基础是真实的。
那个时代偷窃比较普遍,《警察与小偷》的基础比较真实。
崇洋媚外现象的广泛存在,作品还关照了底层人民的民族尊严,我可以明显感受到《王爷与邮差》含有比较深度的讽刺。

沧浪一苇

 ID:6377|2023/12/12 12:59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12

从观感上来说,我听过的马三立单口相声和单口喜剧/脱口秀还是很接近的,尤其是单口相声题材是讲述马三立自己的时,以“我”为主题时,十分有贴近单口喜剧/脱口秀的感觉。

这主要还是因为单口喜剧的优秀演员主要是取材自生活,凡是优秀的单口喜剧演员都是生活的深度挖掘者,而我看马三立单口相声集《留给人间都是笑》时感觉到了马三立不断的挖掘着他所处时间空间下的生活,但我想因为现代人所处的状况与几十年前大相径庭,故此现代人未必会对马三立单口相声感到好笑。

《留给人间都是笑》里大部分的都是生活场景得来的灵感,少部分是传统相声融合来的灵感,据我所见,生活里的灵感包括医疗、交通、饮食、购物、家庭、工厂、学校、联欢会、单位、科技、气功、人际关系、红白事、请客吃饭、流行歌曲等等,现代单口喜剧演员往往比较出彩的议题则往往可能在于职场、情感、现代高科技下的信息生活、家庭关系、减肥、购物、社交等等,这些议题会现代的多,由此可见喜剧选题原则上永远不能不接地气,而且时代不同地气也有变化。

《喜剧这回事》认为,喜剧是希望的艺术,其核心就是说喜剧演员是一个勇敢的人,在一大堆陌生人面前诉说人类的真实经历。其实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愤愤不平悲伤受挫孤独抑郁虚无,但喜剧演员会对此耸耸肩,说我也是这样的,还是要活下去,这就是人生,都得这样活下去,我也经历过,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这就是人生。我认为大多数喜剧其立意未必就高到这种程度,但起码喜剧的运作需要一个核心存在那就是揭露真实。

沧浪一苇

 ID:6373|2023/12/11 03:4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11

似乎是由尼采开始将哲学研究的一部分注意力转入悲剧,而西方戏剧从希腊那开创时有也喜剧吧,我记得喜剧一开始就带有讽刺与哲学观点讨论。悲剧与哲学关系密切的原因很容易能想到,悲剧可以展示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我是这样认为喜剧的意义的,从《喜剧这回事》得到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喜剧的意义是让人们意识到人存在的各种缺陷,并帮助人们接受这些现实。悲剧正剧则是从另两个维度上去揭露真实。

我从书籍《忧伤的喜剧》里看到一个编剧现状和人物塑造方式,深感赞同:

『合格的编剧要会构建故事结构,优秀的编剧要会塑造人物。构建故事结构还可以通过技术练习来掌握,但是塑造人物可不是技术练习这么简单的,它要求作者必须扎根生活,只有植根于真正的生活,才能发现真实有趣的人物,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

因此,塑造人物的功力不是一日之功,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长期的生活观察,塑造不了立体的人物。为什么很多年轻编剧乐意写玄幻、悬疑、推理、恐怖等类型的故事?除了少数作者是真正喜欢这类题材,有很多作者可能只是因为生活阅历达不到,或者无力在真实生活中发现故事,所以只能写不太需要生活的题材。

编剧技巧当然重要,但是很多年轻编剧过于迷恋编剧技巧,使得故事变成了纯粹的情节游戏,故事里没有人物,没有感情,这就舍本逐末了。电影《亲爱的》的编剧张冀在编剧帮的一次讲课中说,他让他的学生不要再看电影和美剧了,去看真实的世界,去看《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看非虚构文学、纪录片,他说创作者要进入真实的生活去找人物。在普遍的悬空式的创作环境中,这样的建议非常对症,值得所有人采纳。所有的创作者,只有真正地进入真实,了解真实,才能抒写真实。』

这意味着喜剧创作依旧逃不开对于真实事件真实生活的观察提炼,从揭露真实的角度讲,不能说其逊色于哲学和悲剧,只能说他们的维度是不一样的。

哲学上听说还有伯格森研究过喜剧,等以后有机会再研读一下。

沧浪一苇

 ID:6371|2023/12/11 11:57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3/12/10

最近尝试理解一下喜剧的结构与原理,看了三本书《单口喜剧进阶指南》、《忧伤的喜剧》、《喜剧这回事》。让我对于喜剧整体产生了一个把握。我将喜剧里外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让喜剧立住的支柱,骨骼与肌腱,第二层是大脑与内脏,第三层是表演的风格既皮肤。

对语言喜剧——单口喜剧的模式分析
骨骼与肌腱:基本
●对日常生活中反常情况与负面情况的深刻挖掘,揭开正常外表露出反常或称为不对劲
●自我心态及观点的袒露或吐槽,内心活动真实且普遍
●具有缺点和难以克服困难的普通人,在尝试克服困难,期望获胜,往往不能获胜
●故事的讲述时恰当时机坦露信息,不过早也不过晚
●基于受众群体的文化环境进行喜剧创作,离开此文化环境会导致喜剧效果减弱,反之为加强
●所有的夸张是适度且合理的
●有巧合时,巧合不显的假
●表演者低于受众,受众有优越感
●喜剧结构精巧,前后搭配合理,节奏合理
●段子原创度高,即便借鉴也有充分混合,喜剧半衰期高
●人物设定恰当具体,常见且具有代表性,前后文不矛盾
●人物做出搞笑行为时他认为这样行得通,既正向/自私行为
●笑的本质,正常轨道行驶时突然脱轨带来的失重感
●伯格森魔鬼弹簧理论

大脑与内脏:核心技术
●给不严谨的言论挑错,或者挑战公认的观点,制造不对劲情况,制造态度与原生观点
●以讽刺呈现社会现象
●从不对劲出发,按照逻辑去假想一个故事,最好有夸张化的表述
●对于不对劲情况的回击,表现衍生观点
●制造错位的人物关系,形成具有隐喻性的人物关系
●适当展现人物弧光,既喜剧正剧时刻
●展现直线情况与曲线情况的对比反差,直线制造问题,曲线尝试解决问题却屡次失败
●屎尿屁与三俗、伦理搞笑的适当运用
●谐音,读错字的运用
●逗的手段使用相声技巧例如三翻四抖法、来回砸法,熟悉场景陌生化法,简洁的直接表述法,以牙还牙复仇法,夸张曲解法,或其他精妙方法

外部皮肤:表演风格
●说话时的手势,表情,小动作,恰当的语气,停顿
●适当的肢体动作,参考肢体喜剧
●唱歌以及怪声
●话语节奏感把握恰当

2023年12月
« 5月   1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