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206|2020/09/05 09:32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9/05

读哲学书,可以看到本体论、认识论、科学、语言、理性非理性等等话题都是一根根明显的脉络,我一直没注意的是,反法西斯也是一条主要脉络。这似乎很重要,少了这个脉络,像是少思考了一块重要部分。

我在《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里看到赖希、弗洛姆都是在一条反法西斯的线索之上,结合了心理分析与马克思主义。我理解的赖希,就是在说马克思太宏观,弗洛伊德太微观,两者一结合,不正是取长补短。

我认为悲剧绝对引发人最深刻的沉思,法西斯造成的悲剧更是如此。赖希、弗洛姆作为曾在风暴中心即德国与奥地利呆过的人,必定一直在追问为什么,法西斯势力何以发展。我看到,人与人之间如果发生了意识形态对立,原本看起来和善的人也会变得暴躁,人最凶险、狂热的一面都可以露出,此时赖希的理论不失为一个好的解释路径,赖希的理论就在于性压抑与人的凶险、狂热是有关系的,性压抑与制造一个顺从、服从的人关系非常紧密。

我觉得赖希就是在说,家庭上社会上的性压抑、一个人形成性格、制造顺从的人、法西斯猖獗一时这几个之间关系就是一层层递进的。这一套理论确实很明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里的马尔库塞属于类似的思路。

沧浪一苇

 ID:3200|2020/09/04 07:4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9/04

看《安妮日记》时,我感觉那个时候不止是安妮在写作类似的东西,而且这些类似作品都是有个平淡的开头,随后风暴越刮越大,然后结尾是面对恐怖的死亡逼近,所以很有文学悲剧性。安妮是15岁,这个年纪虽小但是比较能看透人世了,再小几岁,我感觉就不一定能看透世事、读透新闻。并且安妮的年龄小正好是放大悲剧性的一环。

《安妮日记》里末尾处我看到,盟军的登陆、有人企图刺杀希特勒这些新闻传进安妮耳朵,她都会记一记。这算是大好消息不断传来,然后他一家还是被逮捕,送进奥斯威辛。这本书之后的时间,安妮还是死于集中营被解放之前,她没有挺过黑暗迎来黎明。又是一悲剧。

我想,反法西斯的哲学家,基本上就是经历过二战的人,尤其是壮年时期经历二战的哲学家,因为壮年时期思想比较活跃、经历比较丰富,可以很好的看透世事。我还想到,要是一个壮年经历二战的,童年就有可能经历一战的环境。

我一想到反法西斯哲学家,就觉得是波普尔、阿伦特、萨特,还有一个福柯常提到法西斯。波普尔、阿伦特、萨特都是我说的壮年时期经历二战,这种时代大事他们肯定总在思考的。福柯是童年经历二战,所以他谈法西斯是在一种宽泛、发散的角度谈,我觉得福柯是在谈法西斯的更深内涵,依据是福柯为《反俄狄浦斯》写的序言,那里他谈法西斯谈的比较深。

萨特是当兵的人,直接为法国参战,接着成为纳粹俘虏,然后参加抵抗组织,亲近社会主义,后与苏共决裂。《萨特传——永别的仪式》里自由一章谈到,萨特不只厌恶纳粹,还一直厌恶斯大林模式,总是若即若离于他们,后来为了捷克斯洛伐克与苏共彻底决裂。由这些经历可以看出萨特的反法西斯观念。

波普尔、阿伦特是犹太人,是逃亡者,他们数不尽的同族人都殒命了,他们长久的思考,其思考结果肯定会非常深刻。波普尔的反法西斯思想,与他的真理观念非常非常相通,就是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可能,所以也没有乌托邦的可能。

阿伦特的思考角度在于法西斯塑造社会就是将人民给相互孤立、原子化了,这样人们相当容易被操纵。我理解阿伦特认为的法西斯的源头,就是一种操纵的欲望,将自然、社会和人都看成控制和操纵的对象。

沧浪一苇

 ID:3194|2020/09/03 05:0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9/03

以前想过穿越会咋样,当时就隐约觉得去了一个没有药物没有卫生观念的地方是很恐怖的。现在又有了很多可供参考的资料,比如求生节目、游戏或者专门写的求生书籍。我对生存有了点头绪。反正我就必须设想自己怎么在最匮乏的时候,用最常见易得的物资或者垃圾生存下来。

还记得游戏《This War of Mine》是参考了萨拉热窝一千四百多天围城战的经历,里面提到酒精、烟草、药物、食物是战争时期硬通货,我不太在乎烟草咖啡茶这类东西,我比较在乎酒精和药物怎么搞。

我知道蒸馏水、砂糖、酿酒酵母是可以生产酒精的,进一步蒸馏是可以获得消毒用的酒精。但是我觉得耐受高浓度酒精的酿酒酵母是不易得的,不知道能不能用一般酵母。另外,药物想想就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解热镇痛类药、抗生素是必须的吧。我查了一下,水杨酸在杨柳树里,还有点可能性获得,抗生素不太可能靠个人制得。中医药、土方可能就会在混乱时期大量使用。

可能是受到求生节目的影响,按我的思路,屯物资这种事可能不如脑子里记东西,毕竟知识就是力量,比如记忆一个简易收音机的制作方法就很有用,毕竟记忆别人抢不去。我曾听说有一种战壕收音机,只需要用常见垃圾制作。还有比如净水过滤的技巧,生火,庇护所,酸、原电池的制作方法不是很有用吗。重要的知识是,到那种时候还需要做好见识最黑暗人性的心理准备。

沧浪一苇

 ID:3192|2020/09/02 07:10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9/02

以前我初次看到萨特之时,发现了新马克思主义十分发散简直像是开枝散叶,尤其是萨特提到过这件事,2019/12/04这天我看书时看到,萨特说马克思主义才处于童年时期。我想大概意思就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开枝散叶还远远不够呢。

在萨特伴侣波伏娃的书《萨特传——永别的仪式》里,还有萨特自传《词语》里,都可以找到萨特自负、狂傲的线索,这种自负算是那种褒义的自负吧,类似尼采所说超人的感觉。特别是我看到《萨特传——永别的仪式》译者前言里非常简明扼要的叙述了这一点。

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添加、混合、改进,以我来看,正是萨特对自我的理论产物感到优越所致。我想,每一个改造马克思主义的人都需要这样的强悍内心。

萨特自负性格之下又隐含了一个强烈平等观念,这个观念在《萨特传——永别的仪式》译者前言里提到是由外祖父共和主义影响,因此萨特特别痛恨法西斯主义、斯大林模式。另外,我觉得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平等精神,才让萨特认为新马克思主义需要开枝散叶,他不认为别人不能从其他途径拓展马克思主义。

沧浪一苇

 ID:3187|2020/09/01 07:1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9/01

从《福柯与性》“质疑启蒙理性”一节可以看到福柯视角下康德的历史作用,康德乃是系统质疑理性的破天荒第一人。

萨德的作用,是站在时代转换处的那个关键人物,自他起,酒神的光芒开始散发,世界不只有日神的日光。

破天荒第一人这种东西,容易让人联想到哥白尼。这种第一人总是对一个非常大规模的错误进行宣判,企图摧毁这个错误。这本书后面确实有哥白尼,在“质疑人本主义”一节,说到福柯认为人本主义经历了三次打击

①哥白尼说到人类不在宇宙中心,这是第一次打击
②达尔文的演化理论进行第二次打击
③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分别进行了去中心的打击

我觉得,这几轮打击,还有现有的自然科学知识,让我看到人类的存在确实像是类似海滩涂鸦一样的东西,或者是沧海一粟的感觉,极容易消逝。我看到福柯经常使用海滩涂鸦进行比喻,阐释一种易逝性、暂时性。

既然人类社会里有很多东西都是易逝又暂时的,那么人类搞出来的真理、规律、本质、原型等等东西就很可疑。同时我想到了福柯的理论,人类借助这些真理,给同类们设置了越来越阴险的规训、矫正,建立全景监狱结构似的东西,现代社会是公然标榜仁爱、科学的,可是在规训下,仁爱怎么这么畸形。

我由福柯联想到,现在社会里需要听话的身体,我觉得这也就是说,人的自慰是一种现代社会里被操纵的事情,只要人的自慰可以创造大规模经济效益,既得利益者自然会为自慰进行辩护,这就是资本主义试图去解开限制,权力制造知识。假如个人的自慰能符合当时经济,这个自慰行为正是合乎当时社会规范、知识、限制的,那么可能这样才是一具听话的身体。反之则是不听话的身体。

于是我想,分析任何一种有关于性的产品、影视、游戏、文学,都要同时纳入与性有关的政治经济大网里考虑,从听话的身体这一角度去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