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200|2020/09/04 07:4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9/04

看《安妮日记》时,我感觉那个时候不止是安妮在写作类似的东西,而且这些类似作品都是有个平淡的开头,随后风暴越刮越大,然后结尾是面对恐怖的死亡逼近,所以很有文学悲剧性。安妮是15岁,这个年纪虽小但是比较能看透人世了,再小几岁,我感觉就不一定能看透世事、读透新闻。并且安妮的年龄小正好是放大悲剧性的一环。

《安妮日记》里末尾处我看到,盟军的登陆、有人企图刺杀希特勒这些新闻传进安妮耳朵,她都会记一记。这算是大好消息不断传来,然后他一家还是被逮捕,送进奥斯威辛。这本书之后的时间,安妮还是死于集中营被解放之前,她没有挺过黑暗迎来黎明。又是一悲剧。

我想,反法西斯的哲学家,基本上就是经历过二战的人,尤其是壮年时期经历二战的哲学家,因为壮年时期思想比较活跃、经历比较丰富,可以很好的看透世事。我还想到,要是一个壮年经历二战的,童年就有可能经历一战的环境。

我一想到反法西斯哲学家,就觉得是波普尔、阿伦特、萨特,还有一个福柯常提到法西斯。波普尔、阿伦特、萨特都是我说的壮年时期经历二战,这种时代大事他们肯定总在思考的。福柯是童年经历二战,所以他谈法西斯是在一种宽泛、发散的角度谈,我觉得福柯是在谈法西斯的更深内涵,依据是福柯为《反俄狄浦斯》写的序言,那里他谈法西斯谈的比较深。

萨特是当兵的人,直接为法国参战,接着成为纳粹俘虏,然后参加抵抗组织,亲近社会主义,后与苏共决裂。《萨特传——永别的仪式》里自由一章谈到,萨特不只厌恶纳粹,还一直厌恶斯大林模式,总是若即若离于他们,后来为了捷克斯洛伐克与苏共彻底决裂。由这些经历可以看出萨特的反法西斯观念。

波普尔、阿伦特是犹太人,是逃亡者,他们数不尽的同族人都殒命了,他们长久的思考,其思考结果肯定会非常深刻。波普尔的反法西斯思想,与他的真理观念非常非常相通,就是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可能,所以也没有乌托邦的可能。

阿伦特的思考角度在于法西斯塑造社会就是将人民给相互孤立、原子化了,这样人们相当容易被操纵。我理解阿伦特认为的法西斯的源头,就是一种操纵的欲望,将自然、社会和人都看成控制和操纵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