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2964|2020/07/09 11:5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9

闲的时候看了1994版的《三国演义》,剧里第一集,黄巾军攻打董卓后刘关张解围,董卓狗眼看人低,瞧不起三个白身的家伙,接着这件事,之后的镜头,却是对着张角和满山的残尸,这时的镜头里只能看见张角执旗跪在山冈上,旁边是一轮太阳一匹马,整个画面血红血红的,而且这个镜头非常长,非常慢,中间还有战马瘫在死尸之中。

从原著里讲应该没有这一幕,其他的三国作品也没有这一幕,所以这个算是很原创了。总体上感觉这一幕的非常好,音乐与画面足以让人感觉压抑。真实的血流漂杵是不好弄的,但只拍个意境也可以高于真实的血流漂杵。

沧浪一苇

 ID:2960|2020/07/08 08:39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8

我看到《牛津通识读本: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的后期部分叙述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私人语言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仿佛这个问题就是风暴眼一样,一切东西都在这个问题周围旋转。

人会讲出一种模糊的话,哲学问题经常困顿于人类语言的模糊,这是很常见的事,以最简单的话陈述早期维特根斯坦思想,可以说,他当时认为,话语模糊只是一件小事,语言与世界在逻辑上还是拥有共性,因此我们可以有希望实现罗素逻辑原子主义的愿景,成为一个一切哲学问题的终结者还是有可能的,所以,维特根斯坦真是想去终结一切哲学问题啊。

以最简练的话陈述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觉得应该说,话语模糊这件事越来越重要,他越来越看到,语言深深根植于生活,成为一个一切哲学问题终结者这件事实在是太虚了,同时早期的自己、逻辑原子主义也是太虚了。这一切后期思想的核心,就在于语言不可能是私人的,是绝对是公共的,语言这种东西也是先于我自个脑子里各种意义存在的。

我以前还不明白,究竟这个私人语言问题究竟有什么重要,我现在有点懂了,其实这个议题不亚于一封战书,我也有点想说,这是一张轰轰烈烈清算行动的檄文!所以我觉得想要弄懂维特根斯坦,就必须弄懂这个。

沧浪一苇

 ID:2956|2020/07/07 08:0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我今天听到了一首老的红歌,娘子军连歌,如果给它以解构式理解,就完全是当代女权的歌了。这么一段歌词给我以很大很大启发:“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这个启发在于仇字,这个世界上的那些变革、革命、推翻行动、反对行动怎么才能成功,我可以说是仇恨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啊!要不歌词里怎么说妇女的冤“仇”深。仇恨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有力的东西,其实仇恨也是深深扎根人性之中的,我想我需要以尼采的思路去理解女权运动和当下的现象。

假设有一天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大体看上去性别平等了,女性整体这个利益集团会不会宣布停止进行运动呢?我想多半是不会,原因在于仇恨和权力意志。

假如说世界上的男人都不事生产了,由女性干,给了女性地位再提升的机会,女性拥有的支配冲动、权力欲绝对会让她们凌驾一切男性之上,被欺压了千年的女性理所应当的总想着再去欺压男性千年。拥有仇恨能力才是一个合格的女人!如果一个人连仇恨的能力都没有了,不就是放弃了尼采说的那种积极进取的主人道德,而去选择奴隶道德。

所以我想,女权运动下,每个仇恨中的女人才是一个拥有主人道德的女人,每一个对女人发出的的仇恨感到愤怒无比的男人,才是拥有主人道德的男人。

沧浪一苇

 ID:2952|2020/07/07 03:1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前些日子的新闻里说,一位将领被精准的空袭炸死,还有新闻里说网络攻击导致某些国家的重要设备瘫痪的事情。我看过一个无人机空袭时地面的实录,只记得是某个将领在铁皮屋顶下的一群人里讲话,空袭发生时屋顶破了个小洞,下面起了一些烟尘,讲话者倒在血里,然后就是人群恐慌。

我看了一下《国家间政治》这本书的第五部分,就是道德这部分的论述,就立马想到了无人机和网络战,在这种攻击的根本性质上讲,和步枪、匕首杀人大不一样,一定是对杀戮者的道德冲击小。

书中说到国际道德,威尼斯共和国官方记录在1415年到1525年同意执行过200次暗杀。俾斯麦无论被描述的多么冷酷无情,他却依旧遵守十八世纪通行的国家间游戏规则,而希特勒则绝不会管那种框架与约束。罗马人也坚定的认为迦太基必须毁灭!就连格劳秀斯在论战争与和平法里也说,可以接受正义一方任意处置敌人。

二战后针对处置德国总参五万军官,斯大林坚定的说必须枪毙五万人,丘吉尔说,你干脆把我枪毙,我和我的国家不能承受这种恶行带来的耻辱。这大概算是国际道德中闪光的一小点吧。

不禁在想,战争里如果大规模的使用无人机、网络战杀人,就是书中描述的按钮战争,真会导致战争道德大退步吗?我又想了想,人类战争中的道德真的进步了吗我就想着大退步。

我看到,书中提到人类的战争曾经是不严格区分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三十年战争之后才慢慢进行划分,再发展到规定不应伤害俘虏的日内瓦公约,后来世界上又有了专门的反战思潮。这在乐观主义者看来明显是一种提升,但我感觉也肯定不能排除人们在未来的战争的抉择里把道德水平直接坠落谷底,放纵自己的仇恨与权力欲多简单啊,多爽啊。我还记得看过一个历史里历次战争中平民死亡率统计表格,是不断增加的。

沧浪一苇

 ID:2950|2020/07/07 01:1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7

张伯伦,他肯定是内心拥有美好理想,他甚至不太考虑个人权力,更多的考量世界和平。丘吉尔,从他的行动上看,他只考虑个人权势与一国之利益。从动机上看,罗伯斯庇尔是一位大善人,却导致多少人头落地。我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一章里看到这一段论述,马上就回想起,读马基雅维利不也是这个味儿吗?

沧浪一苇

 ID:2944|2020/07/06 06:4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6

看《社会学主要思潮》里的涂尔干时,注意到书里对于《自杀论》的叙述很有启发性。

总之我看了之后想到,各个时代都有把人揉进社会这个面团里的方式,而现在是个人主义当道,个人主义已经构成了一项很强劲的社会原则,所以个人都有了纷繁复杂的欲求,再凭啥往面团里揉呢?反而,个人需要向社会提出更多更多,甚至无止境的想法,而社会也要使用纪律强行把人揉进面团里。

书里描述,涂尔干的疗法里所想的,就是再用咋样的手法,把人揉进社会这个面团里。揉不进去,就是一团散面,就是病态社会,社会这个有机体就会局部失灵,从而还可能再发展至整体的病变,自杀现象就会增多的展现。

涂尔干的视角很大,所以假如跟他谈一例自杀事件,他很可能不会将自杀归咎于个人的历史,这就是大视角的特点,我的经验一般是仅仅看自杀者的个人历史,这样我想应该属于小视角。再参考这本书的孔德部分,就发现,这种大视角是一种非常具有孔德味道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孔德的一个创举。

《自杀论》是1897年的书,如果把这本书里面涉及的时间都抹去,再给我看,我甚至觉察不出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那么早。这本书里认真、较真的程度可以说到了一种极致,但是,这个较真精神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总是不够啊,我们现代人总是需要计较精确、准确到恐怖才会宣布满意。所以不知道有没有当代版的自杀论,真有的话就特想看看。

涂尔干认为,家庭不再是一个揉合个人进入集体的好方式,我看《社会学主要思潮》里说了涂尔干的论证方式很是巧妙,按我想的他是先选取一个自杀呈现增加浪潮的时期,再看看这前后时间里自杀者已婚与未婚的数量情况,如果一个自杀浪潮里,已婚者增速小于未婚者增速,不就可以说明家庭可否抵挡社会混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婚姻与家庭并不能抵挡社会混乱带来自杀增加。我觉得这个结论可以放一放,必须要赞叹这个方法实在是巧。

沧浪一苇

 ID:2915|2020/07/05 09:4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看了一个新闻,说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银行家、企业家及城镇储户三张问卷调查报告,其中我从城镇储户调查报告里看到了一个图表特别棒,于是就搜了一下央行调查统计司官网下载它的pdf。人家是专业搞统计的,想必比我这种经常使用经验估计的身边统计学要靠谱多了。

我看这个城镇储户调查报告第四项显示消费、储蓄、投资三者的占比比率,三者合起来是100%。其中我觉得特别棒的就是一张图里可以看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疯狂投资热,它在消费储蓄投资比例图里显示2015Q2的投资比例就是一个上升的尖尖。这让我想到在股票APP里看上证指数,打到月度K线,也会在图上的2015年显示一座山,山尖显示5178.19。总觉得这山可以见证人们的疯狂。

从消费储蓄投资比例图里看出,最近的消费被压制的很厉害,几乎被压制的比例全部进入储蓄。我大致上明白消费所占比例在图表上显示一年比一年厉害,毕竟我们踏入了一个玩命消费的时代,所以这一回被储蓄的钱大概会在接下来几个季度有释放。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投资比例在不断减弱,难道是狂飙的消费挤占了投资的份?

沧浪一苇

 ID:2910|2020/07/05 02:03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5

听说人社部增加了新职业,是互联网领域里的很多职业,包括直播,但是我突然想到大学并不培养直播的人才,我记得电竞都进入了大学,直播里的门道恐怕不比电竞简单,应该进入大学。

这真是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想,某个市场要是不剧烈膨胀就没有大量的人才需求。肯定是直播行业越来越大,才越来越需要细分工种。又觉得这种新东西、新的大学专业绝对会伴随着强烈的不信任和轻视。

搜索引擎搜索XX行业市场规模,比如电竞市场规模,直播、游戏直播市场规模,视频、短视频市场规模,然后切换到图片搜索,看图基本上都会看到,图表上面一年一年市场规模往上窜,但是增长率一般都是从左边一个高位往下降。想想也是,市场规模也不可能每年都是100%、200%的猛窜,所以觉得这些图片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特点,他们涨着涨着就有阻力。

我以前还不理解,市场规模是整个盘子大小。我只是拿经验去理解一个行业,现在我算是明白为什么电竞已经有大学专业了,因为它的规模现在太大了,我看每个图表里数据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它们大多数都显示今年电竞市场规模已经有了一千多个亿。相比短视频,它在这几年影响力如此强劲,今年只有四百亿上下的规模。突然感觉这些动辄在图表上显示年增长100%200%的行业,就好比长势疯狂的野草,世界变化太快,搞不好将来窜出一片草原,或者是发展成一个惊人的数字,从而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沧浪一苇

 ID:2905|2020/07/04 02:3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4

我记得《西方哲学史》智者派一部分里谈到一个古希腊意义上的辩证法,其中的正反两派,就是兴起的辩论风气的智者派和反对诡辩重视真意义的一波人。又从《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里霍克海默一章看到,他评价海德格尔时说,海德格尔熏染了他,他发现哲学不是一种智力上的虚荣竞赛,而是一种生命中每天都涌现的感受、新东西,他从海德格尔身上受益匪浅。

莫名感到这两处地方在讲同一种东西,书里叙述霍克海默时,着重描述了他因为受海德格尔的感染,把人生道路朝向了非学院派的方向,哲学对他完全不再是学术,而成了生命的一种表达和需求。这不就是一种对智者的反对,智者派那个时候的问题不就在于思想与辩论到底谁居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的缘故,使得霍克海默的思路放的非常开,二战前,霍克海默在法兰克福领导了一个风生水起的研究所,那时他们就已经开始了独裁者心理研究。我看到这就觉得这事有点神奇,太神奇了。

沧浪一苇

 ID:2903|2020/07/03 11:06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提到霍克海默是一位深受叔本华影响的信徒,却没有在二战期间展现出任何悲观,甚至在纳粹法西斯肆虐时也不悲观,但是却在晚年开始悲观。

原因里说到,在以前,霍克海默向来是认为权力控制着社会,掌握着社会控制工具,然而二战结束,他却越来越得到了体制的承认,被给予职位、荣誉,一个批判的斗士也开始承认体制的合理性。

更令霍克海默悲观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呈现出来它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斯大林与法西斯相似性也是太大,资本主义也没有完蛋。一个批判斗士的晚年,终于回到了叔本华的怀抱。终于又看清了人类从根上就有的血腥、残酷与肮脏。

我怀疑一个人只要老了,就会从生理、心理上产生双重的变化。

沧浪一苇

 ID:2901|2020/07/03 10:36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3

看样子书店有自己的书籍排序法,我看过有按照出版社排列的,有按照内容排列的,还有在显著位置堆一堆好卖的书,就是不可能严格用中图法排列。网络书店也是一样的多样化,由此可见商业的逻辑不和图书馆的逻辑一样。总感觉,一本书如果有两种或多种模糊的属性就会使得中图法开始不适用,还可能使得两个亲缘关系很近的东西从号码上离得很远。

不想书籍的排列,就想AV的排列就也是复杂。可以想到AV作品排列需要考虑女优、出品公司、玩法、打码等等的东西,至少也有好几个维度的考虑。这样一想管理一大堆东西还真是不容易啊……

沧浪一苇

 ID:2897|2020/07/02 05:1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2

整理网盘里的书,就发现时间长了就堆了一大堆。现在这种看pdf之类扫描文档的方式很方便,似乎懂得门道的人都可以接入一个无形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强过任意一个实际图书馆。

要是获得一本扫描版的书不是一件难事,难的好像是管理。按这样想,应该学习图书馆是怎么样归类整理书的。他们怎么才能在一直流通、一直加新书去旧书的新陈代谢中不产生紊乱?

沧浪一苇

 ID:2877|2020/07/01 08:0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7/01

在我手头所有的书里都没有详细叙述霍克海默的,所以就买了一本《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翻看霍克海默一章启蒙的辩证法一节时,心里就蹦出来克苏鲁神话之类的东西。我看,霍克海默与洛夫克拉夫特大约同时代诞生,他们也似乎是从两个角度在叙述同一种事情。

比如书中描述启蒙辩证法中表达了:

『启蒙运动许诺要消除一切未知的东西,以及由于它们而产生的恐惧。诡论的是,启蒙在成功消除未知事物的同时,不但没有消除恐惧,反而使恐惧变本加厉……就像神话一样,启蒙不能允许有自己无法控制的、外在于它的东西。只有将一切纳入它的囊中,它才能高枕无忧。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依靠内在性,还要靠把人提高到上帝的地位。启蒙用人取代上帝,成为宇宙的主宰,人本主义遂成西方文化的主流。』

这段话直接让我想到了洛夫克拉夫特,他经常在就是说恐惧与未知,也认为人类有限的心智无法理解世界的本质,而宇宙对于人类来说是残酷陌生的。从对启蒙的判断上,像是与霍克海默站在了同一战壕。

克苏鲁小说里所谓的未知会被如何对待呢?我觉得当然是受启蒙的影响,人们不能忍受一切未知,不能忍受什么东西不受控制。所以我们看到,一切神、怪、力量都会在资料里被编号,被归类,它的一切习性、历史、恩怨、样貌、召唤方式、喜恶、弱点都会被记录,我感觉这样就像动物植物名录一样。而人们又装模作样的讲述这类故事里它们有多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