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2729|2020/06/04 09:4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下载了一本张斌贤《外国教育史》PDF,从最末尾的年表和内容里,我看到了大量的哲学家,我粗略估计就这样哲学家身份与教育学家身份重叠的,占了书里70%到80%。这不是一个稀奇的事,因为我可以想象,哲学家们都是对人类与人类未来有强烈使命感的人。

这些哲学家论述世界、论述人类、论述真理,最终还是要落到教育上,我可以肯定,教育领域是人类怀揣美好理想的地方,绝对是人类比较积极产生实践的地方,

哲学家思考怎么教育孩子,他第一个会想到什么?我认为铁定是他自己的童年经历!肯定没有一个哲学家会忽视自己的童年经历写这些论教育的东西。

所以这样我就可以看出一个道理,哲学家套用自己的理论体系+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总结=一个教育理论。

比如卢梭就是这样的,我可以看到这本教育史说到,卢梭的教育重心在于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归于自然”。他认为,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者的统一。只有这三种教育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但由于自然的教育无法向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靠拢,因此,只能是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向自然的教育靠拢,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完美结合。这就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自然的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中取得主动
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和压迫,教师只需要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这里,教师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因此也被称为“消极教育”』

为什么卢梭会这样想?因为他就是一个野孩子出身的平民!过习惯了淳朴的农村生活,在接触大自然中长大,这在卢梭《忏悔录》里面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忏悔录里卢梭说自己生下来就几乎是个死孩子,因此他必定希望未来教育能够让孩子强健,让孩子在野地里打滚,增加免疫力与肌肉。卢梭没有经历过成年人硬灌知识,都是自己去看书,所以他一定是不接受填鸭教育的。

卢梭认为人性善,社会恶,所以尽可能的让孩子远离社会,我理解这道理的诞生和我这种普通人一样,是被社会伤了,也是卢梭喜欢隐居大自然的一个折射。

至于这种消极教育,我看是不能在如今这种功利盛行的环境下有什么发展,卢梭也对自己的孩子做出了很不负责任、消极的事情。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这个理论。考虑到卢梭从小没了娘,也不是爸爸拉扯大的,所以从这种角度看到他对自己孩子处置方式的根源,还哲学家?哲学家是卢梭多个面相之一,他也是一普通的混蛋嘛!

教育史的书里我看到,卢梭的教育理论是有专门论著的,成体系的,这工作比前人做的棒,自然主义也影响深远,几乎后世教育家无不受卢梭启发。卢梭是启蒙时代的,所以把启蒙的东西揉进教育理论里不奇怪。等到国家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斯宾塞要求的科学化、人文关怀纷纷加入教育理论,教育就慢慢像现在的样子了。我粗略的翻了一遍书,简直觉得这教育学就是哲学的一个侧面,像是侧视图之类的东西。

沧浪一苇

 ID:2720|2020/06/04 09:45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6/04

为了能看懂《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我找了一些解读视频看,看完之后我感觉陷入了一个奇妙的感觉,既然数学、绘画艺术、音乐三者在书里是贯通的,这让我想起我看过的一些文章,许多文章里面对比某两个哲学家的相似之处,我发现有些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词句讨论同一个问题,而且讨论的内涵特别像,

前几天我就觉得维特根斯坦和托尔金这两个人的有关于语言的方面理论特别像。这就隐含了一个可能性,未来各个学科都是联通的,如果一个学科讨论的问题如何另一个学科也给予阐释,并且两者的阐释关联很大,这不就打通了,或者这就是交叉学科。这样好像更接近真理,就好像我懂得数学题多种解法一样。

我看了这种交叉东西感觉很有启发,但是我也明白这只是一个自以为自己变聪明的假象。巨人的肩膀哪有那么容易就跳上去,更何况这种交叉的东西需要条跳上多个巨人的肩膀。

我肯定希望这个社会里有更多人跳上巨人的肩膀,想要人们多增加学识,但这背后是一个普通公民的教育、研究、闲暇、注意力精力的投入问题!想到如今的世界,人们的闲暇、注意力是一种如同金矿般待抢夺的珍稀资源。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似乎也体现了世界是由简洁东西构成了复杂性,是优美、整洁的东西驱动了各种事物运行。凡是迷一般的共性、巧合都是最值得玩味的东西,正是我觉得注意力应该集中的地方。我只是光嘴上华山论剑,倒没有练武功,我充其量最厉害达到金庸的程度,不练武功只论武功还是太次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