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5464|2021/07/28 10:0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7/28

《学术与政治》笔记十

德国这个土地上除了韦伯研究学术与政治,听说还有一位社会学家做了研究,或者说他更多是哲学家身份,按照本书的导言部分所言,哈贝马斯整理了三种学术与政治的模型,分别是决断论、科技行政及实践论三种模型。

照哈贝马斯的说法,『决断论模式以政治领袖和官僚之间的截然分工为基础,具有强烈意志、有能力自行采取立场的领袖,善用具备了事实信息且受过专业训练的官僚之服务,至于公民,只能对在技术上正确地执行了的领袖之主观决定表示赞同。』我觉得韦伯在“政治作为一种志业”里主要阐述的是这种政治。

『对比之下,在科技行政的模型里,非理性的决定乃是多余的。决策之前提在决策的过程中会自行成形;它们受技术可行性的支配,对技术可行性本身却无置喙余地;政治领导遂变成了行政管理。政治参与甚至说不上是由民意来直接表达赞同,而是完全沦为接受技术上的必要。』我认为这种依赖科技行政的趋势是现如今比较大的趋势,比如政府里采用的诸多大数据系统就是一种辅助科技行政的装置,政府被计算机分析决策的指标指挥着行动。人在此情景下好像没有了主体性。

『至于实践论的模型,既不怀疑就技术与实践决策之间关系进行理性探讨的可能性,进行讨论的公共领域也未遭抹杀。相反,在学术与公众意见之间进行持续沟通,殆为一种公认的必要,进而促成政治的公共领域之组成;在这样的公共领域中,技术性的知识与方法可以和依附于传统的自我意识产生开通的互动。在这种观点下,实践的问题可以转变成学术的问题,而这些学术的问题一旦获得厘清,又可以以学术信息的形式,回馈给具备了了解能力的公共领域。照哈贝马斯的说法,唯有赖这个模型,民主制度方能如愿以对共同体有利的方式统合知识、技术和实践。』我认为,这段话里好像是说,哈贝马斯所言的公共领域就是联系起来学术与政治的一个桥梁,而韦伯的意见非常的割裂两者。

沧浪一苇

 ID:5460|2021/07/28 12:27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7/27

《学术与政治》笔记九

韦伯研读过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他借助这本书阐述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他也认为,人们存在两种伦理,心志伦理和责任伦理,也是这两种伦理存在紧张关系,韦伯说,心志伦理要求遵循自己信奉的理想原则去行动,不计后果,不论成败;责任伦理的要求则不同,需要行动者格外关注后果,政治是具有后果的实践行动,而且后果往往影响重大,所以遵从责任伦理的要求,对可能的后果深思熟虑并担负责任。从这个理论可以知道,宗教多半是遵循前者,而从事政治要遵循后者。

然而,政治家也不是全然依靠责任伦理之人,政治是立足于人性的活动,心志伦理也不可缺少,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政治家应该采取什么伦理,什么时候采取心志伦理,什么时候采取责任伦理,这就是政治的复杂性。政治家假如是一个全然依靠心志伦理的人,必然成为一个大言炎炎之人,整日陶醉在自己的激情之中、浪漫之中。相比之下,一个以政治为志业的真人必然是一个极负责任的人。

韦伯在“政治作为一种志业”第十部分阐述的内容,我觉得也包含对社会主义的分析,社会主义事业缘起于一些纯粹和美好的愿景,是一种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社会主义的观念常常属于心志伦理的范畴,也属于一种信念,不过一旦社会主义成为政治,或者动用武力,就立即进入到了责任伦理的范畴,此时不得不认识到,责任伦理与心志伦理内在有一些非常深刻的矛盾,但这就是政治,非得是意志坚定且心志成熟、有韧性,能充分了解行动后果的人,才有能力承受这一切。我觉得历史里,常常发生的事情就是有人依赖心志伦理做出冲动之事,险些酿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社会主义事业道阻且长,仅凭激情营造不来什么,激情能做的,我认为就是让人的内心不至于丧志崩溃,其他的皆靠着深度的思考、冷静的斟酌这种极负责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