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334|2020/10/07 08:1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10/07

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51,看到叔本华分析悲剧,说悲剧能使人看破世界的表象,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一些生命意志:

『在这一点上现象或“摩耶之幕”不再蒙蔽这认识了,现象的形式——个体化原理——被这认识看穿了,于是基于这原理的自私心也就随之而消逝了。这样一来,前此那么强有力的动机就失去了它的威力,代之而起的是对于这世界的本质有了完整的认识,这个作为意志的清静剂而起作用的认识就带来了清心寡欲并且还不仅是带来了生命的放弃,直至带来了整个生命意志的放弃。所以我们在悲剧里看到那些最高尚的〔人物〕或是在漫长的斗争和痛苦之后,最后永远放弃了他们前此热烈追求的目的,永远放弃了人生一切的享乐;或是自愿的,乐于为之而放弃这一切。』

我看悲剧作品作为意志的清静剂,会给人一种类似怅然的感觉,让人领会到了世界的本质,或者说作品成功的传达了一种世界本质的暗示。我确实经历过看完一部电影后倍感怅然,但是我以前还没思考过这个怅然的背后是什么。现在我有些明白,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在审美时,人暂时性的脱离了意志的奴役。

记得我每看完一部好电影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可能都在不自觉的咀嚼剧情,其实就是在回忆这个故事的妙处,对作品触及的现实进行反思、醒悟。或许是什么日常杂事会导致审美状态脱离,之后便进入了渐渐淡忘的过程,进入有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或许这就是暂时性吧,也就是这种审美状态必有一个终结,个人的意志还是会回来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