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6569|2024/07/27 03:5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7/27

我认为我需要理清自己心里的哲学理念,哲学,我告诫自己务必是要当做一种思想上层建筑,其下必定是有物质、经济基础的,最初的开创研究者必定是怀着目的的某种阶级的人。

这些哲学我分为这样几种,宏观属性很强,适合用来分析社会、世界;微观属性很强,适合用来指导生活;谈不上宏观微观,却在某领域方面是理解非常深刻的。

关于宏观的我认为值得关注的有,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微观的有这些,意志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生命哲学、弗洛伊德主义。领域里出类拔萃的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科学哲学、解释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对于某些哲学观点我知道的不多因此划分粗糙)

《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说到:『弗洛伊德主义的缺点或片面性是过分看重微观分析,过分强调心理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决定作用,而忽略了宏观分析,忽略了社会经济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的缺点或片面性是过分着重宏观分析,过分强调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作用,而忽略了微观分析,忽略了心理本能对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的作用,从而无法具体解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意识对社会结构是如何起反作用的。因而他认为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以构成一种完善的心理分析理论和社会革命学说。』这段话非常的启发我。

我认为宏观的层面上和微观的层面对人的指导大不一样,懂得宏观的东西很多,却有可能依旧不知道怎么生活,怎么实践,形成不了自己的风格,马克思主义给人以宏观分析工具,但不教授人如何生活,如何身体健康、精神笃定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以什么方式过每一天,我认为,我们需要自己去再找一些注重微观层面的思想上层建筑。注意,一旦思想上层建筑的提出者的政治观念涉及到改良、渐进式的改变资本主义或者说直接就是拥护资本主义,就必须警惕,又或者是太过唯心主义,也需要警惕。

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都或多或少的指导了个人生活的微观层面,对于实际生活存在非常具体的观点,而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微观层面思想以补充思想上层建筑存在的一些空白。只要我们警惕改良观点和坚定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就能对思想上层建筑进行甄别,以确保不和马克思主义冲突,并且甚至可以做出理论的创新融合。比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思想上层建筑的创新。

我认为找到了微观上的思想上层建筑,比较有助于青年的心理健康,促进其更懂生活,如果因为缺乏微观层面的指导而滑到偶像崇拜、道德完美主义的层面,就很不好,尤其是偶像崇拜,连基督教都知道偶像崇拜并不好。说到宗教,就算是佛教、基督教神学、儒家思想、中国哲学,选择性的抛弃一些唯心主义、封建糟粕等内容,也存在非常精彩的东西,比如朴素的唯物论,道家自然观念,他们也能达到一个比较看得过去的微观思想上层建筑。我并非鼓励人信宗教,而是说,去芜存菁之后的良好思想是良好生活所必须的。

道德完美主义容易使人因达不到它而痛苦、愤恨和极端化,偶像崇拜使人闭目塞听、片面,它们都不能做一个良好的思想上层建筑。正确的观念是使人能良好的适应经济、生产、生活现实的观念,使人具有一定的精神健壮性,不至于因为现实的崎岖轻易被击溃精神,也不至于精神一直处于失衡的状态而走了某些极端,最好还要对自身的和别人的堕落、贪婪都有清醒、现实的认识。最好是正确的指导人的爱情、亲密关系、人际交往。如果某种思想的上层建筑能做到这一点,且能不矛盾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则是最好。

在生产方面,做一个具有真正生产力、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此为重中之重,重要性远超其他点);在思想上有深度不粗浅;在生活与卫生保健方面做一个真正懂生活的人;在批评上,做一个理论扎实、讲求逻辑思维的人;在心理方面做一个健壮的、恢复能力强的人,大多数时间处于一种心理上的平衡状态和压力并没有极端化的状态;在利他这类事情上力所能及的适当做一做。如果能实现这几点,就可以认为是优良的人生。

沧浪一苇

 ID:6565|2024/07/22 02:3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7/22

我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异端比异教徒更加可恨这种现象,比如左派之间存在一两条意见的不同就可以造成冲突,态度恶劣的更甚于意识形态相反的人,我在想这是不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内部矛盾。

我认为参加过生产的左派的理论一定比脱产学生左派的更好,经过调查研究的符合实际的理论一定比臆想的要好,生活经验、实践经历丰富的左派的理论强于不丰富的,逻辑扎实、情绪影响自身判断小的强于冲动的、逻辑不扎实的。

在毛泽东实践论里,提到了间接经验,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基本上大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经验,所以缺乏直接经验是脱产学生的主要特征,只要进入生产,就可以获得宝贵的直接经验。如果一个人有某事情的经验,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得出关于某事情相对正确的结论。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它事情的内部联系),就会出现关于某事片面的意见、结论。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论里,关键更在于拿这种客观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话也不是一句空话。

我认为,即便再怎么强加给学生左派以意见,也不如他们在以后得生产生活里自身实际感受到的。

马克思主义并不结束了真理,马克思理解并阐释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列宁理解和阐释了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阶段,我们需要的是理解资本主义的数字化、平台化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里不能预见帝国主义,也不能预见平台化资本主义,因为无实践,也就给不出其中的真理。

我观察到的现实有这些,实际上多数人不显露自己的意识形态,一些人说谈不上左,但也存在有朴素的同情心和公平正义感,这些人可能有半数到80%,明确显现自己意识形态的多数是网络上。

即便是左派,多数也不能逃离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多数也不能逃脱认可资本主义的趣味等级、认可工作岗位的优劣等级,认可对体面的追求,以及对高档消费品喜好等等,这也是人之常情,人之本性。

我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人心,也许人的想法会非常恶劣,也许与此同时人也会存在高尚的一面,人的复杂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欺骗、偷盗、恶意和同情、善良、温柔可以融合在一个人身上,口里一套心里有另一套,甚至还可能会骗过了自己。我不能再以天真的二元论看待一个人一个群体。

实际上更需要探讨的是当代青年的两种代表性状态躺平和内卷,外加普遍的消费主义浪潮,我认为前两者延伸出去是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虚无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成功学。

沧浪一苇

 ID:6562|2024/07/08 03:22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7/08

我看了一本名叫《情绪是什么》的书籍,重新使我审视以前熟视无睹的人类趋利避害行为,

从原始生物到高级的生命体,所有的生物都存在趋利避害这样一种不断交错的平衡和发展,就像是叔本华的观点人们在痛苦和无聊的间隙穿插着一点快乐,好似不断左右运动又在维持平衡的那种刚起步的低速的自行车,我认为平衡存在时,每种情绪的有用之处会不断作用,是的,即使是悲伤、痛苦、愤怒也不只损害身体,也有它的有益之处,只是不平衡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我认为,贫困人口和私有制社会的底层人口是大多存在不平衡的,平衡和幸福关系非常大,我甚至可以断言平衡就是幸福,而不幸就是不平衡。

我以前认为,互联网各种各样的内容有三个词可以囊括,娱乐、实用、思想,娱乐内容用来快乐一下,实用的内容用来解决问题,思想则是高度比较高深度比较深,用来专门解决大问题,现在我认为,实际上不过就是两类趋利避害,这里借用佛教的术语,我认为各种内容可以分为大乘的趋利避害和小乘的趋利避害,小乘的趋利就是帮助追求快乐、好奇和个人幸福,小乘的避害就是帮助个人解决困惑、疑难、排解无聊和痛苦,大乘的则是对芸芸众生而言的趋利避害,大乘内容是针对一大群人,或许是对一个阶级、一群同样标签的人进行此阶级、此标签下的人的趋利避害。

沧浪一苇

 ID:6558|2024/07/05 02:5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4/07/05

我构思里最棒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是非常生活化的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给我指出了一个最佳的方向和做了一个最好样板,我就应该持续关注这个方向,并且如果有能力的话,我就应该积极做一些在传播方面的实践。

我认为的生活化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时时刻刻想着革命,而是先想清楚事情,再以一种生活的方式践行,做好没有明显作用的期待,并且竭尽人事,做好自己。

我认为的生活化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这样的,生活与马克思主义呈现一种交织交融的感觉。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生产它的拥护者,同时也必然生产它的反对者,而反对者并不是一个不用生活的、抽象的个体,我想,首先反对者要生活的更好,他才能高质量的进行批评活动,否则将面临诸多困难。

所谓生活的更好,我想一定存在这么几点,想的更明白,身体更健康,积极实践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比如关于闲暇时间和工作时间,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说的够丰富详细了,越了解马克思主义越能解读出劳动的本质。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活化,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很多思考的问题,因为生活既是一个日复一日反反复复的不变的东西,又是一个丰富流变的东西,既是一个充满柴米油盐、十分粗鄙十分接地气的东西,又是一个充满了高深哲思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人,在生活里进行许多的实践,所以任何的青少年人到老年人都具有生活的实践经验与感性认识,和由此发展来的总结经验,只需再经过大脑加工一些就是哲学。传统意义的哲学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气味,而我坚定地相信哲学这种貌似高级的、专门的活动绝不能脱离貌似粗鄙的日常生活,它必然有一种平民版本,而且这种平民版本哲学更具智慧。

我的设想是这样,一个人以一种正确的哲学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又不纯粹)生活,他绝不会将自己悬置于生活之上,生活之外,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在进行一个有资产阶级趣味的业余活动,他也不认为这项活动是资产阶级专有的,值得炫耀,和以此活动的品味与下等阶级的人进行区分,他也不会将视角限于宇宙论、本体论、知识论等内容。

他会对应当警惕的危险东西保持警觉,他会打量尽可能多的事情事物,将经验总结浓缩,经过这一番,他会认识到存在着自己的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敌人,他必须面对敌人,做些什么。比如我认为的敌人就是劳动异化、平台资本主义等等。以上为读《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有感而发。

2024年7月
« 6月   8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