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5884|2022/01/03 10:47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1/03

《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十一

关于科学与意识形态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阿尔都塞总结的很精妙,引用原书,他认为:

『意识形态是针对想象中的现实提出问题,而科学是针对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的特点是:

第一,科学必须抛弃意识形态的问题框架。

阿尔都塞说:“谁如果要达到科学,就要有一个条件,即要抛弃意识形态以为能接触到实在的那个领域,即要抛弃自己的意识形态问题框架(它的基本概念的有机前提以及它的大部分基本概念),从而‘改弦易辙’,在一个全新的科学问题框架中确立新理论的活动。”

第二,科学必须抛弃经验主义。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已经指出,一切科学的认识都是从抽象和一般开始的,而不是从具体的实在的东西出发的。阿尔都塞说:“同经验主义或感觉论的意识形态幻想(这并不是‘天真的’幻想,不是普通的‘荒唐’,而是必要的和有据可依的意识形态)相反,科学从不把以单纯的直接‘感觉’和‘个体’为其本质的存在物当作加工对象。科学所加工的始终是‘一般’,即使当‘一般’以‘事实’的形式出现时也是如此。”

第三,科学必须不断地与意识形态做斗争。

阿尔都塞认为:“科学只是在不断摆脱那些窥伺、袭击和缠绕它的意识形态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在历史的必然中的自由科学。”也就是说,不断地与意识形态做斗争,是科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在阿尔都塞的理解里,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存在着一条很分明的界限,要想跨越这条界限,必须经历一次质的飞跃,马克思本人即经历了这样一次断裂,这是一次自身理论深层次的裂变,准确的说是由人道主义意识形态转换为科学的裂变。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思想经历里确实经过了走出人道主义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科学问题框架,从中框架确定他的理论。

阿尔都塞这番言论读过后,我感到很奇异,马克思主义解释力的源泉在于其科学性,而马克思主义又作为了一个十分强力的意识形态,但科学就是要不断地与意识形态进行抵抗,不得不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张力。

我现在直觉的认为,科学性是高于意识形态的。

2022年1月
« 12月   2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