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5745|2021/10/16 08:0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10/16

在看CCTV10的《解码科技史》“光影的魔术”这部片时发现,实际上红蓝立体眼镜在电影之前诞生,偏振光立体眼镜也不是一个很年轻的技术,而且,立体电影的命运总像是阵风,人们新鲜感上来了,一会儿又会褪去,风潮总是随着新技术一阵阵的发生,或许将来可以期待激光全息、VR之类技术又引发一阵风,不过技术总归只是一个技术,我感觉它只对于真正的艺术可以做到锦上添花,就像彩色电影、立体声、宽银幕等等技术一样的做到锦上添花,对于平庸的作品,恐怕就是止增笑耳。

我看立体电影对于立体追求实际上是对于拟真的追求,子弹擦过脸、猛兽跳过来等等感觉实际上只是一种刺激,是一种生理性的刺激,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还是满足人较低级的需求,而不是人高级的需求。反而我感觉绘画方面的立体主义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层次。

在《世界艺术史》里的立体主义部分我看到,一个是晚期塞尚,他使用圆柱、圆锥、球来表现自然界,一个是非洲雕刻艺术,两者影响了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作里净是被分割的片,十分的抽象、十分的几何化与简化,毕加索表示他既要“再现”,又要“反自然”,要让两者并存在一幅艺术作品里,于是就完全放弃透视法和单视点,自由运用光影,从书中看,20世纪初的艺术发展大趋势就是广泛的针对自然主义的反对,按我想的,或许就是针对栩栩如生的一种违背,造成了此立体非彼立体,这两立体的意义大相径庭。与立体电影相比,我看立体主义可能和一种游戏有些许类似,那就是低多边形游戏,立体电影就和极致画面的游戏类似。

看巴赞《电影是什么?》这本书,里面具体说到卢米埃尔、爱迪生之辈不过是善于鼓捣的天才,而不是电影的发展者,技术为电影出现带来了可能,但是这些技术天才往往没有“完整电影”的理念,从照相术到留声机,虽说这些技术都给了现实主义的实现增加了一点可能性,不过,技术天才往往是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就止步不前,毕竟实业家、科学家不是一群耽于幻想的人,而完整电影是耽于幻想的人才能搞出来的。

书中说到了立体镜这个东西,立体镜给人以图像的立体感,这个东西暗示了以后或许会存在完整再现现实世界的一个幻象,到时候,立体感、颜色、声音等等一应俱全,这样的想象也许存在于19世纪很少的几个人头脑中,也就是说,完整的电影到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或许现在的电影只是电影0.81版本,离电影1.0还有距离,一切使电影完美的技术都使得它接近了最初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