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5699|2021/09/29 01:25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9/29

《夺魂索》这部电影据说是采用了极少的镜头,八十分钟,镜头只有十个,我看后感觉这部电影确实神奇,这部片子也许可以预示希区柯克自此之后开始大搞电影实验。至于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我看到《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说到此电影拍摄时希区柯克已经是做了自己的制片人,估计是这种不再受制于人的局面使他放开了手脚。此片完全写实,极少剪辑,抛弃蒙太奇,再加上是他的第一部彩色片,可以说完全踩中了现实主义者喜欢的点。

电影中涉及到的不只是政治要素了,甚至出现明显的哲学要素,且不再是弗洛伊德,而是尼采,据维基看到的信息,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里男主角杀掉了一个放贷的老婆子,却自认不是犯罪,发展出来一种思想强调上等人与下等人的区别,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深影响了尼采超人学说,而电影之中显示出一种对尼采超人学说的曲解,超人学说、权力意志与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关,但却可以曲解成为任意杀人的借口,电影的这种设计明显也是与尼采催发了希特勒的行为有关。

我还是认为这部电影的创新性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要不是这一次实验,电影界也许还不知道一镜到底的魅力。另外据说这部电影实际是一部含有同性恋要素的电影,这种同性恋要素在当时的美国电影界实际上是很大的忌讳,还好隐藏的深,不然会被抵制,我感觉这种情况和地下电影导演的遭遇有点类似,他们必须权衡这种事情,实验和创新终究还是具有风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