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959|2021/02/27 02:45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2/27

《洛丽塔》笔记二

读到了第十五章后,我就停下来想一个问题,诚实的说,我与书中男人的心态并无二致,他对洛丽塔成长的想象是三个阶段,性感少女——年轻少女——女大学生,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女大学生是他非常厌恶的,我铁定也是区别对待了这两者。就以JK制服的迷恋、亚文化对少女偏执的态度来说,有多少人必定是区别对待了少女与女人。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里开头便提到『在我落笔之时,十二三岁的少女正是美国收入最丰厚的模特儿。在所有视觉媒介的广告里,她们被设计成像是非常懂事、性感无比的成年人出现在大众面前,仿佛全然陶醉在色情的环境中。在看过这类比较隐晦的色情作品之后,那些还没有完全适应美国对儿童的这种新态度的人,很可能会更渴望洛丽塔的魅力和诱人的纯真。』

总之,这本书详细记述了童年概念是怎么从无到有,再到如今逐步消逝的地步。我是区别对待了少女与女人,但我看到其实波兹曼主张的是儿童与成年人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比如儿童成人化和成人儿童化这两个趋势就非常显著。

他觉得,流行的艺术形式总不能把儿童描绘成正常儿童,总是一种成熟化的小大人,放弃儿童发饰发型、衣物、举止,反而常常接近成年女性发饰发型、衣物、举止。而有的成年人则会往一种相反的倾向去努力,追求一种年轻化的效果,向学生、未成年人的符号上靠拢。这样的两种方向不就意味着界限的模糊是存在的。

另外,娱乐儿童的节目与娱乐成年人的节目产生了大规模的共通;成年人也会流行使用青年亚文化所制造的词汇、事物;儿童犯罪的趋势正在向低龄发展;初次性交年龄普遍下降;儿童由于营养的良好正在逐步显现出普遍早熟的倾向。诸多证据都显示了这种成人与儿童界限模糊化的倾向。

至于《洛丽塔》中男人对女大学生的厌恶,里面也许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倾向,无疑是一种父权男权的不良想法。

在萝莉控以外,我看到的是,又有多少虚拟UP主、虚拟偶像都纷纷自行选择设定在18岁前的某个年龄,因为市场就是这样的,观众和内容制造者都卷进这种生产模式里去。《童年的消逝》是一个关于儿童与电视业观察报告,可能我们今日的趋势也就是那时的延续,我觉得这书是可以纳入《娱乐致死》成为一个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介、网络媒介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塑造人心的能力不可谓不强,甚至可以说根植了东西在人的潜意识里。《洛丽塔》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这些人的行为和思想,但人也许不能纯粹说成是被媒介建构的,我估计也需要有本身生理方面的基础,以一个复杂的方式形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