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838|2021/02/01 08:0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日常生活批判》笔记一

我注意到,列斐伏尔在书中的第二版序言第三节说到卓别林,他把卓别林电影等同于日常生活批判,这个角度非常的有意思,同时也感觉很合理。书中说到卓别林早期的电影就在进行日常生活批判,他的剧情片更是基于日常生活批判进行扩大化,注入深刻意义。

列斐伏尔看出,卓别林的剧情片均有一个资产阶级世界和一个穷困世界相对照,同时卓别林这个流浪汉形象通常以羞辱异化者来揭示异化,书中表述,资产阶级世界必然生产机器以及机器一样的人,资产阶级世界更是必然会生产这样一种离经叛道者。分析卓别林的幽默,便可以看出他的幽默有一种史诗的规模。

同时列斐伏尔还认为,类似《尤利西斯》这种如此细致的描绘平常人日常生活的作品是很重要的。我因此觉得,如果对日常生活有足够的关注和思考,是不是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独特的日常生活批判。

沧浪一苇

 ID:3836|2021/02/01 02:0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2/01

找到一个列斐伏尔的导读文章,张一兵“社会空间的关系性与历史性——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我了解列斐伏尔是搞日常生活批判的,我想我作为一个城市居民,就理应看看现代城市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城市空间里的弊病源于何处,应该怎么进行批判。

看到一段比较感兴趣的文字,阐述了城市居民的相互疏远和工厂、职场的员工相互疏远的事实:

『资本主义现代性空间的本质是标准化的、同质性的,这是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要求,可是,与市民社会中个人主体的原子化相一致,人的活动和生活的空间却是相互隔离的。

在工业流水线上,作为事实上统一体的劳动生产在物理空间是邻近的,可却是没有主体际关系的,他们每一个人都只与整个生产程序上的一个客观劳动片断的动作相关。在现代性城市中,作为事实统一体的人们的居室并不远,很可能每天乘坐同一部电梯,但人们之间并不相识。这是一个悖论!

列斐伏尔说,在这种虚假的生活居住建筑中,“这种现代性的同质空间分裂破碎为小的地块。它制造出贫民区、隔离群,琳琅满目、密如蜘网的独栋住宅,还有那些与周围环境以及市中心没有什么关系的虚假楼群。职是之故,就有了这样一种严格刻板的等级制:住宅区、商业区、休闲区,还有边缘化空白区,等等”。』

我还看到列斐伏尔批判包豪斯这样一个建筑学运动,说到包豪斯运动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空间实践的理论反映。我们看到,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让他们的思想降生到大地上,成为实际的城区、实际的建筑物,但他们也只懂得以现代资本主义的方式思考问题,只能去服从现代资本主义的设计要求。

明明现代城市建筑如此的标准化同质化,居民如此的原子化,城市里却又有一些不同的区域分割,从富丽堂皇到普普通通再到脏乱差,我理解,这在列斐伏尔看来就是因为这是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特定城区层次、等级制。

由此可见,我们城市居民邻里之间的冷漠、工厂同事之间的陌生感,并不是一件无法追溯本源的事情,这件事我理解正是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对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影响,人们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正是城市高高在上的支配我们,正是现代资本主义高高在上的支配我们。

居住在同一栋大楼里的人,他们其实很疏远,这一点亲身经历过城市居民区生活、写字楼生活、工厂生活的人想必都有感受,由此,人们需要去网络空间派遣孤独,我是这样想的,人们涌向网络空间的动机正是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特质有关,也与信息技术巨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