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788|2021/01/20 06:09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Steam上买过一些独立游戏,当时可能是附赠了一个独立游戏的电影,叫做《Indie Game:The Movie》,我看了,看完之后感觉这些独立游戏开发者理解的独立游戏虽说都是一种带有互动性的艺术作品,但是他们之间对独立游戏理解的细节存在不同。

在这个电影里,我注意到一些情节。《FEZ》的开发者理解的独立游戏可能是一种他童年经历的延伸,我看到他童年做过游戏。我还关注了一下《Braid》开发者开发完成游戏后对于广泛好评产生失落的原因,之所以他会失落是因为他感觉许多人对他开发的这个游戏理解太浅薄了,对于他的精心设计产生了误解和无视。在《Braid》的wiki页面上我还看到,他还十分注意提醒玩家不要查询攻略,综上所述,这个人理解的独立游戏最重要的地方不完全是游戏这两个字,而是独立两个字,可以说独立的重要性在他心里是60%以上的程度,游戏性的重要性在他心里是40%的程度。

《Braid》这个作品由他一位开发者独立开发,本身里面也就只看到独立的一个游戏角色,并且开发者希望玩家独立游玩、独立理解,开发者在游戏开售之后看到不合自己心意的浅薄好评又感到十分寂寞、非常遗世独立……因此,可以看到这游戏竟然叠加了这好几重的独立。

对于这样的独立游戏理解方式,我的得到的一个启发在于,独立游戏的独立二字竟然还能关乎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我知道一些比较相似的东西,西方马克思主义不追求暴力革命,不追求新的制度、重新分配、新的经济结构,而把思考重点放在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致力于使一种“新人”出现,这种新人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异化,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非常重要。因此,我可以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文化批判为主,旨在唤醒自我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设想如果有一代持有新文化、没有异化的新人,则足以废除异化的社会结构,换言之,就是异化的个体根本无法改变异化的社会结构。另外,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更是专门进行人主体性探究。

独立游戏往往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倾尽心血、特立独行的表达,因此非常彰显开发者的能动性。而且任何的游戏,本身就需要玩家自己去操作,就算是看了攻略,也必须自己实践,因此,这就也有一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保障,更不用说那些独立的体验者。我还想到,如果一个人看了某部电影的精简版解说,但并不去完整的欣赏原电影,并不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那岂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因此,我感到独立游戏在未来可能会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具有的“独立”特质与人的主体性彰显。这和我理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些联系。

沧浪一苇

 ID:3781|2021/01/20 12:30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1/20

由于对自然主义文学的源头产生了兴趣,所以就想了解一下左拉。听说文学家左拉笃信科学,致力于在文学领域进行一场科学实验,这个计划我觉得很有野心,从指导方针上看还是有些正确的。我读了一篇文章“从法国学界对左拉的阅读与阐释看左拉的经典化”后发现其实左拉并非直接就得到经典地位,而是随着法国哲学界思潮的变化而变化。

我看到文中说,传统文学批评分为形式主义和历史主义,形式主义评技巧与文体,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代表,对现实主义有好感,而对从现实主义中脱离的自然主义有偏见,所以左拉头上就有一个粗俗的通俗作家的帽子。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之后,左拉得到了重读,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又颠覆了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到现在左拉被反复从各个角度解读,已经成为经典。解读角度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那里就不少,据文章说到已经有社会学、主题学、叙事学三个路径。以去中心、非模式化、无定形理论为特色的后现代理论话语则有更多的解读角度。

看完之后我甚至觉得文学批评可能就是变着花样的挖隐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