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827|2021/01/29 11:0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1/29

《城堡》笔记四

读到了第十二章,我可以断定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烦的书。烦人的地方不仅在于这书的主人公没有尊严,而且还在于他事事不顺,跟一个没头苍蝇一样,想干嘛就都干不成,还得撞到晕。并且这本书的矛盾之处非常多,同时又是荒诞、混乱、离奇的,让人烦躁于这本书怎么越理越理不清。

在《欧美现代派文学三十讲》里找到一篇分析《城堡》的文章,我看到了对第五章的解析,说到卡夫卡往往进行小块的漫画式讽刺,几乎完成了对官僚政治各个方面的讽刺,比如文件管理的混乱,办事方式的荒谬,非常扯淡的电话,文件档案乱堆成山,面对如此荒谬的官僚体系,村长对此的辩护词还是一套一套,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因此可以分析,卡夫卡受到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熏陶,作品里可以看到果戈理、狄更斯式漫画的影子。

文章分析到,《城堡》让我烦的地方在于,主人公『来到城堡辖地,好象踩在海绵上,落在无形的蛛网上,根本无从展施自己的手足。因为,在这里一切都是滑腻腻和模糊不清的。城堡象是镜中之物,似乎很近,却又很遥远;官员们的态度好象雾中之花,含含糊糊,仿仿佛佛;公文函件象是水中之月,似是而非,难以捉摸。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迈出一步都是困难的,达到一个简单的目的都是不可能的,人们被解除了武装,陷入了一筹莫展的悲剧局面。』这段话形容的相当合适。

因此,卡夫卡常常把场景选择为雾天、雪天、夜间,人物的精神也常常是不正常的状态,或是朦胧的状态。另外这本书里的人尤其是女性,很多都带有非常强烈的奴性,因此足以折射出奥匈帝国当时到底有多封建。家长对家庭处于严格把控的状态,官僚场里也如迷宫,可以设想,卡夫卡写作时的精神状态也许不会非常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