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142|2020/08/17 07:18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8/17

“上帝死了”是尼采的话,我在海德格尔《林中路》看到第四部分专门分析这句话,就感觉很有意思。因为尼采非常喜欢暗喻、文学化表达,所以有很多概念值得去解释,海德格尔偏偏要解释这一句话,就显得这一句话分量不轻。

文章里总结这句话的历史:

1.尼采是在1882年出版的著作《快乐的科学》第3卷中首次表达出“上帝死了”

2.起草《悲剧的诞生》时,尼采就在一个笔记中写道(1870年):“我相信原始日耳曼人的话:一切神都必然要走向死亡。”

3.青年黑格尔在《信仰与知识》(1802年)一文的结尾处指出:“新时代的宗教赖以建基的那种情感就是:上帝本身死了”

4.帕斯卡尔从普鲁塔克那里引来的话“伟大的潘是死去了”(《思想录》,第695节)

文中海德格尔也说出了一些常见的关于“上帝死了”的误解,比如:这句话只是尼采无神论的表达,比如:这句话是尼采乖张、疯狂的表现。都不是。海德格尔说这句话和一般无神论言语大不一样,这句话里浓缩了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深刻理解。

如果我就是一单纯无神论者,喊一喊这句口号,文章里这样形容:“无信仰的人们根本还没有理解作为他们本己的命运的虚无主义。”这样完全放弃了尼采所关心的东西。

虚无主义,必须把它理解成是一场大规模的历史过程,这种历史过程不亚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规模。其实我觉得海德格尔是在说,我们看虚无主义角度太错误,常常表浅的理解虚无主义,沉迷于对虚无主义肤浅的批评。

我理解的是,肤浅在于,把虚无主义造成的结果、展现的现象当成一件大事批评,反而不去理解什么是尼采言语里真正的虚无主义历史过程。文中原话是:“只消我们一味地把虚无主义的现象当作虚无主义本身,则我们对于虚无主义所发表的看法就还是表面的”。另一句是:“尼采是把虚无主义理解为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总之,《林中路》里这个写上帝死了的这篇文章我理解它是海德格尔写出来用以陈述他反形而上学的观点,他认为也尼采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人,但尼采也被缚在形而上学里;虚无主义是形而上学发展过程里一个很必然的事情。

其实海德格尔也在文中点出来他老说的东西:存在的真理长期以来都被遗忘了。由此我看,是不是说,反对形而上学约等于反对、抵抗存在的真理被遗忘。

还从这个文章里看出,海德格尔对尼采文本太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