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婚恋和宏观经济遐想3

 ID:6660|2025/08/26 02:3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5/08/26

婚恋和宏观经济遐想3

如果把人的大脑简化为两台并排摆放的PC比喻左右脑,我感觉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以一种比较片面化和简化的方式想了一种模型,首先我认为存在一种中性人,这种大脑是不男不女的,我们先观察它的大脑,然后男女大脑都是基于它演变而来,基于激素等刺激,发育过程中特化了某部分,中性人的大脑左边有点类似装核显和强大CPU的服务器,像是运行Linux的,满屏都是命令行,右边类似装了一般CPU和强大显卡的算力工作站,有点像Mac工作站,中间以一般路由器和网线链接。两个PC上都插满了内存、硬盘和诸多复杂的传感器控制器。

一般男性大脑是在这个中性人大脑的基础上强化了两台PC的主板,相当于加强了其中PCIe通道代数和通道数,另外加强了核显和独显性能,加强了CPU单核运作性能,听起来像是两台游戏PC。

一般女性大脑则是强化了中间的路由器和网线,变成万兆路由器和光纤,还加强了两块CPU在多核方面的性能,还加强了硬盘。

在同一时间,男性大脑的PC倾向于只做一个任务,也就是一堆信号里只有一个信号是清晰的,女性大脑的PC更具有多任务特性,可以有多个信号是清晰的。并且女性大脑的这个PC随着时间变化的可塑性强,男性的PC更具有稳定性。

《新女性大脑》、《女性大脑》书里提到,女性在绝经之前会被雌激素黄体酮交替影响大脑,使得女性存在着情绪、思维方式上的节律,月经周期使得女性以两种方式看待世界,一种是排卵期后雌激素升高的女性,一种是雌激素降低的易被激惹的女性。由于女性左右脑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情绪以及直觉不自觉地就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这使得女性很容易察觉到别人幸福不幸福,但过于敏感在某些情境下也是一种折磨。

男性则受到睾酮的影响,受其特化的大脑是一种比较稳定运转和情绪迟钝的大脑,左脑与右脑的区隔性导致了左脑可以去反身的审视右脑产生的直觉和情绪,我认为这是在说左脑存在一定的权限去支配男人的情绪,而要求女人主动支配自己的情绪是比较困难的。

从上述情况可以简单的推断一些男女差异,1,女性的信号通路很多,传导信号一般都很通畅,这导致了敏感的可能性很大。男性的信号通路少和区隔性较大,导致了钝感的可能性很大。2,女性有很多记忆能力、敏感上的优势可以利用,男性有很多在空间思维能力、专注上的优势可以利用。3,女性大脑可塑性强代表了适应能力强,男性则是适应过程稍长,但是适应之后就会高效。4,男性探究、排查某事物多采取线性方式,女性探究、排查某事物多采取发散的方式。

5,男性往往出专家和领域高手,这是因为男性思维容易定型,找到个好的方向就定下了,就像是服务器一般不会没事就升级系统,设置好了一般不乱改系统,女性则一般是对外界适应性非常好,适应新环境方面更灵活,就像是APP总是更新新内容,系统总是打补丁。

6,男性的大脑因为区隔多,往往喜欢就事论事,对话之类的行为往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女性因为其大脑连接的丰富性,往往沟通本身就是目的,沟通的意义就是沟通,以确认通联性,从最简单的沟通里女性就可以获得大量信息。

7,男性大脑区隔性导致了负面情绪可以被丢弃进角落而,也就是说大脑似乎对负面情绪压制能力很强,但压制并不是消灭,只不过是因为男性大脑的特点导致暂时性安定,没有真正修复,过后或许会变成大的负面情绪回潮。女性的大脑特点导致情绪往往会反刍和变得想要倾诉交流,比如对某些负面的情绪会反刍成后悔、伤心。男性在压力下可能会产生战或逃反应,女性在压力下,更可能首先想到孩子的安危,其次才是自己的安危。

8,根据《雄激素:关于竞争、冒险与赢》叙述,男性的共情能力普遍弱于女性。我假设了一个例子,比如看到小动物被关在狭小笼子里,女性可能会产生共情,想到自己被关也是很可怕的,男性对此可能无所谓,这是因为整个大脑的结构不相同,相关激素的分泌不同,由于女性左右脑的通联性更大,情感和认知相互整合的可能性大,雌激素作用,共情就会经常发生。而暴力和普遍少于女性的照护、合作、安慰、帮助动作的原因就是因为睾酮,男性的睾酮就是刻意这样塑造了他。

根据《自私的基因》,人存在不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目的是为基因意图永无止境的延续下去提供一个所需要呆的载体,我们既作为了基因传播的机器,又因为基因是不朽的,我们并非不朽,只能做基因临时的容器。只有最佳的生存策略才会被保留,所以我们身上的特点都是因为这些都是最有利于基因存续的策略。

由此我认为初始状态男性大脑这2台PC所装的系统实际上是猎人OS,初始状态女性所装的是采集者OS,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基因的延续。基因不会管婚姻和谐不和谐,亲密关系稳定不稳定,个体幸福不幸福,个体是不是内耗走不出来,个体是不是卷的灰心丧气,基因所要作的不过是想尽办法让宿主去做出延续基因的操作。

之所以我认为男性初始所装的是猎人OS,女性初始所装的是采集者OS,是因为睾酮、雌激素微调了大脑的结构,就是为了使狩猎采集时代的我们更高效完成任务。我们现在男女身上遇到的特点不过都是在这套操作系统上修改出来的。这两种激素都使得两种性别的独特智慧体现出来,而绝非纯粹是两种性别惹人厌烦特性的来源。

为什么不是农业和纺织,因为我觉得狩猎采集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是按百万年计算的,所以影响太深远。是否狩猎是比采集高级的行业,也并非是这样,是否女性绝对不狩猎,男性绝对不采集,也不是这样的,《贝尔的荒岛生存实验第二季》就有男女在野外活动的对比,肯定要承认,人各有所长,人就是要在自己硬件设计的自己擅长的方面努力才恰当。

如何以猎人和采集者的角度思考婚姻,结合一些观察我认为,婚姻或者亲密关系一定是分为两个阶段的来看待,初期相处和后期相处不相同,初期的幸福主要交给肉体,而后期的幸福就看的是相处能不能成为好兄弟一样的模式,相处幸福的本质是两个系统的相容程度,如果溯源到神经生物学,可能就是催产素这个东西。

很多矛盾通常是因为猎人觉得采集者太绕,采集者觉得猎人太迟钝,猎人觉得采集者太作,采集者觉得猎人太冷。婚姻里两者发挥各自优势、避免矛盾需要巨大的智慧,我认为这指的是理解对方生理上的特点。其实这很难,我们的基因除了给了人们亲社会激素这种东西,别的其实并没有设计什么婚姻长期和谐的机制。

男女因为大脑结构存在差异,我认为在需求层次上也存在差异,尤其是需求层次的顶点,男女是不一样的,或者说猎人和采集者是不一样的,我有点从男频女频小说的走向得到启发,猎人所需要的是妻妾成群+做的事情达到极致/爬到高位的到敬仰,采集者需要的是彰显主体性+一生一世一双人。

我发现在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循环里,一波康波萧条期成年的人基本都会成为节俭的职员性格,而我这一代在康波衰退期成年的人一般会养出焦虑的性格,因为一边面对的是康波繁荣期留下的极高预期,一边面对衰退期的竞争加剧,造成了卷现象和焦虑甚至躺平现象,康波繁荣期留下的极高预期体现在采集者们对伴侣的普遍高要求,猎人面对采集者的高要求,又面对机会依然存在,但获得猎物的难度提升,形成一种独特的难受的状态。

像我这样的康波衰退期成年的猎人也许具有末班车心态,就是总幻想着我上了这班末班车就好了,然后上去之后越来越恶化。想成功,还以为可以路径依赖,这种心态上车很难有好后果。

对位的思考,康波复苏期成年的猎人,也许具有早班车心态,就是觉得现在刚刚萌芽的新事物是不错的,如果上了新世界的列车之后会通向一个好的地方,但对复苏的持续性持有不信任,认为衰退还有可能回潮,可能在机遇前过度犹豫。

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父母成年时间)、复苏、繁荣(←个人成年时间)、衰退、萧条

繁荣期成年的,一般符合历史上各种黄金一代的特征,他们从长辈那里继承了危机记忆,但自身在蓬勃发展中成长,对于努力就有回报是很自信的,精神底色是富有扩张性(反叛性)。他们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一般超越父辈很多,容易在经济和话语权上实现超越(或许也对前代思想进行批判)。这个时代的人很有狼的感觉,不过也很容易将时代红利误认为是个人能力的全部,导致心态飘到天上去,风险偏好转向喜欢风险,这个心态直到下一个金融危机就会受到教育。

复苏(←父母成年时间)、繁荣、衰退、萧条(←个人成年时间)、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萧条期成年的人其性格底色很可能是务实、谨慎,这代人目睹了长辈阔绰然后跌落,形成了一种幻灭感。他们的成长过程的经济情况是从高到低的,很容易养成风险厌恶,追求稳定,价值观上偏向于回归旧的价值观,他们在自己经济起步时就面临高失业率,所以家庭支持不能少,长辈强小辈弱的局面很普遍。这个时代的人是由奢入俭的,风险偏好可能转向保守,铁饭碗相当的受这种风险偏好的猎人喜爱,目标很现实化、微小化和不虚浮,容易被富有的长辈斥责不上进,闯劲欠缺。

康波衰退和康波萧条时期成年的猎人,我认为适合他们的创业其实就是极简创业,首先,这符合他们心性,这一点似乎足以让这个原则成立,也符合这个康波周期的规律。

我来试想一下,年轻的猎人和采集者面对康波萧条期的反应,这实际上似乎等于男女面对压力的反应,我们假设是男女都有皮质醇的平均水平提升,还有多巴胺系统被迫产生的变化。

面对皮质醇的提升,年轻的男性/猎人会进入战或逃的压力应激反应,这感觉是一种易怒或者是沉默的状态,年轻的女性/采集者会进入照料-结盟的反应,进入一种想办法寻求帮助的状态。睾酮会推着男性去盯紧一个东西或事情,相对于竞争性和自信,更有可能是攻击性。并且男女的多巴胺系统重新安排、降级。雌激素会推着女性去寻求帮助或者是依靠,比如女孩与父母关系维持好并在关键时候要钱。

而说到多巴胺系统重新安排,他们不仅多巴胺的获取会被转入一些确定的快乐,女性的择偶标准也会因为多巴胺系统的改变而改变,比如选择现在就有很多资源而不是未来会有很多资源的配偶。男性则是找到某个值得投注注意力的领域钻进去,一半是逃避,一半是获取确定性和即时的多巴胺。他们的消费和风险偏好都会转向性价比、厌恶风险。

而康波繁荣期处处都有的正向反馈和未来良好预期,给年轻的猎人、采集者一种多巴胺获取效率的普遍提升,在睾酮的推进下,男性会变的自信甚至盲目自信,比如说盯着外部的一个项目大刀阔斧的推进,在雌激素的推进下女性可能会喜欢增长潜力巨大的,或者有魅力的配偶,因为选了增长潜力大的男人,时代会推着他成功,而自己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女性自我提升和消费升级会变多。男性的注意力也会向更外部展开竞争。他们的消费和风险偏好会转向装门面消费、喜爱风险。

如果再思考一下已婚的猎人、采集者呢?已婚的男性,很有可能是睾酮水平没有那么高的,而已婚女性则会经历复杂的激素改造大脑,导致其与年轻女性的大脑大为不同。和谐夫妻的两者大脑里少不了的激素是催产素,这是两者处成好兄弟的关键。因为孕期黄体酮浓度太高,大大影响了女性大脑,让她们修改大脑为那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带孩子任务的女性大脑,这种修改不是可逆的,而男性大脑改变则不见得有多大,我觉得顶多是睾酮分泌变少了,因为产后妈妈脑,已婚已孕的女性的人格成为一种区别于未孕女性和男性的独特人格。

产后妈妈脑在康波萧条期的特点,没有多余能量进行无效社交,再加上产后妈妈脑对俗事的脑雾感就更显著的不参与俗事,焦虑转向实际自家的生存事务,高皮质醇与高催产素在相互对抗,削弱催产素社会化的作用,随后,省钱将成为具有多巴胺奖励的事情。产后妈妈脑在康波繁荣期的特点,焦虑转向孩子教育、自家阶层维持等等,低皮质醇与高催产素的特点导致女性的社会化的非常好。

年轻女性和有娃妈妈的照料-结盟反应有什么区别,我想,实际很有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是不断投资社交的天使投资人,一个是已经成为创业公司CEO,创业公司CEO除了核心产品以外的社交成分不多,CEO和自家核心产品的边界是很模糊的。孩子成长足够大的妈妈,她有点类似成熟公司CEO,可以三天不来公司公司依旧可以运转,她还可以投资社交做天使投资人,不过,她生过孩子,那时身体对大脑的修改不是可逆的,她的很多判断和偏好就会变掉。如果采集者熬到年龄足够大经验足够老道,我认为实际上她会成为原始社会母系首领。据说极少原始人能活到40岁,这么一想,其实我们百万年前老祖先生下我们的老祖先的娃娃时都是十来岁的少男少女,现在十几岁少男少女什么样子,当时就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看到影子。

沧浪一苇 婚恋和宏观经济遐想2

 ID:6640|2025/08/15 11:4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5/08/15

婚恋和宏观经济遐想2

我最近看周金涛的《涛动周期论》,他认为,美林时钟是基于朱格拉周期改的,朱格拉周期作为康波周期和基钦(小)周期之间的中周期,股债更多的受中周期趋势的制约,因此将股和债应用美林时钟没什么大问题,但房地产受到房地产周期和康波周期两者制约,大宗商品主要受制于康波周期,所以这两者的价格判断放到美林时钟上就不会很好使。而如果再考虑到美元强则全球都弱,美元一波动大,则贵金属、商品都不再依赖原来的经济周期而跟上美元的节奏,所以美元的周期就成了宏观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故此,必须通盘关注的宏观经济周期变成下面这几样:康波周期、中周期(美林时钟、朱格拉)、小周期(基钦周期)、房地产周期、美元周期。

因为每个国家的美林时钟的情况不一样,分析中国必须用自己的时钟,而在中国投资贵金属,大宗商品,一般而言就需要找美林时钟过热和滞涨阶段,但此时,又必须考虑美国是哪个周期,必须看美元强不强,美元强不强又得看美国是哪个美林时钟周期。因为本国美林时钟是4个周期,美国是4个周期,相遇的可能性就是16个组合。

周金涛的做法是16个组合穷举的进行判断。这给我了很大启发。

我又看了周金涛说到全球共时性问题,因为房地产这个项目具有典型的一国特点,没大有全球共时性,所以房地产周期属于相当的超脱的一种周期。

反之,商品贵金属,康波(技术)拥有比较好的全球的共时性。

房地产周期是康波周期的子周期,跟着康波,但是,又不是完全跟着,房地产周期一定是滞后于技术周期的,相当于技术周期推了房地产周期,既然是推,必然有一个时间过程。所以看书之后我推测,房地产周期的根本就是置业需求和大量富余的资本混合影响的一个周期。所以这就是由两方面的东西合成了一个东西。

所以看房地产周期,我必须关注金融资本是不是流向了房地产领域。

由以上的思辨过程我直觉的想到一个东西,即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的经典观点是任何函数都可以展开,任何函数都是可以被分为正余弦这种简谐运动的叠加。

那么我就假设宏观经济是一个函数,既然理论上什么函数都可以拆成三角函数,那么我们就可以拆宏观经济。而每个经济周期都是有回升、繁荣、下降、萧条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其实它们都是三角函数。繁荣是一个状态,萧条是一个状态,回升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下降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

熊彼特经济周期观点就是在拆解经济周期,他所做的就是借鉴了前人的工作,把经济周期给傅里叶变换,从时域上把它拆解为频域的。我不知道前人有没有这样想的,不过,傅里叶变换被许多人认为是十分万能的,这真不是没有道理,傅里叶或许摸到了什么重要真理,就算是三体人或者什么外星生命,也肯定认这个。

在看了不同经济周期理论用了不同名词之后,我认为许多经济周期都需要统一他们的阶段名字,回升,复苏,再投资,其实都一个意思,接下来进入繁荣或者说爆发、扩张,又进入过度投资、清算、危机,又进入萧条。或许可以统一为复苏、繁荣、危机,萧条比较好。

康波周期是宏观经济里最大的一个周期,这是因为宏观经济整体这个函数从时域转换为频域时,最大的一个正弦波为康波周期。单独把它拎出来看整体宏观经济,两者也是太像了。

宏观经济的波动和气候的波动、政治的波动等等波动我看实际上可以融合起来看成为文明的波动。

偏向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看,人的秉性也许同样是在波动,我认为存在4阶段,1、享乐转向勤奋、2、偏勤奋、3、勤奋滑向享乐、4、偏享乐,这样的波动。这种波动我认为和房地产周期比较有关系。萧条衍生出勤奋,繁荣衍生出享乐,我觉得这似乎很合理。股市牛市经常出现的时间和房市繁荣的时间里成年的孩子,有可能会由市场塑造人格秉性,走向勤奋的反面,即享乐,同时催生了风险偏好是喜欢风险,在股市长期熊市和房市低迷期间成年的孩子,我认为可能会偏向于由市场塑造成勤奋秉性,风险偏好为厌恶风险。比如美国咆哮的二十年孕育了一代注重享乐的人,大萧条时期又孕育了一批所谓最伟大的人。

经济繁荣下成长的美国婴儿潮一代产生了反文化运动,这说明了什么,似乎在经济繁荣下和房市繁荣下成年的人具有反文化的性质。也就是说,80后末尾90后00后开头的中国人,从秉性上来说受到了影响,意识形态上也沾了反文化,具体表现形式为躺平佛系和有出现抵制东亚父权制的婚育安排,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想法看,感觉这些完全是由于历史曾出现过的环境催生的。

试想80后成年期经历的是什么,并以偏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遭遇的事情基本是这样的,79年计划生育,98房改完全错过福利房、中国入世,国企大下岗,高校扩招潮导致的学历贬值、首批独生子女的421家庭结构,他们因为这些而自嘲,没有赶上所有的好事,但是主观上看遇到的都是坏事。我认为,这就是在某种萧条期和回升期,自认为吃尽了苦头的一种表现。不过当时房价在一种上涨、可控和不太离谱的状态,客观的说,那时是财富机会比较多的,GDP两位数增长。

而80后末尾几年、90后却与80后前期完全不一样,他们成年时踩上了经济腾飞的一段时间,80后末尾几年出生的人,呈现的精神状态不同于前段的80后。从我的观察来看,80后末尾出生的人秉性其实非常接近90后,他们成年期是被互联网和泡沫以及经济起飞塑造了价值观,他们的成年期是在自己家庭作为参考系之下深刻的思考了金钱、婚姻。

80后前中期,我认为他们的成年期对应了00-08年间房价阶段,80后末尾以及90后以及00后前期,成年期对应了09-21年房价阶段。我假设成年时房价阶段类似的人具有类似的秉性,这两个阶段对人的秉性塑造好像完全不一样。

我想,其本质是由个人在成年时以观察到的经济情况来思考,制定人生策略,怎么按照目前的境况应对东亚父权制对我个人的要求,同时怎么按照目前的境况去思考新自由主义给的许诺。

80后前中期:看到房价上升温和,意愿是按婚恋的传统路径走,既看到风险可控,又看到回报合理,愿意承担东亚父权制对自己的期待,同时新自由主义的逻辑还说得通
80后末尾90后以及00后前期:认为房价收入比已经太不合理,入局就要透支一生,遵守传统婚恋的代价开始高昂起来,承担东亚父权制对自己的期待意愿并不高。

我想,一旦房价收入比合理后,一代人的思维又会回潮,假设婚恋意识形态绘制在人口图上,很有可能是出现一道一道年轮。

沧浪一苇 婚恋和宏观经济遐想1

 ID:6637|2025/08/10 04:29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5/08/10

婚恋和宏观经济遐想1

在中国亲密关系和婚恋领域里,我认为存在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儒家新自由主义,具体来说,在中国是儒家的部分归男性,新自由主义的部分归女性,儒家新自由主义两者的是呈现一种极致融合和一种泾渭分明的分离状态,这是中国我所见到最富有张力的诡异现象。我说的融合就是这套价值观,男女都有大把的人认同,泾渭分明就是指这里男人与女人的严格双重标准。

在儒家新自由主义(儒家位置的词汇也可以被换为东亚父权)里,儒家/东亚父权的部分是偏右翼的思想,新自由主义这部分是偏左翼的思想,而在中国就是左的思想到了女性身上,右的思想到了男性身上,左的观念绝不能为男性服务,右的观念绝不能对女性施加,或者说不能施加在30岁之前未婚女性身上。

具体形容持有儒家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男女。女性方面,新自由主义给与的是自由是好的、个人主义是好的、经济独立是好的、女性版本的成功学路径,女性的母职消解。男性方面要求的是,在婚恋上提供物质,覆盖约会支出,必须有彩礼房车提供,具有男人气质,还有很多儒家的保守要求,生育后代,孝顺父母,具有大男子气概,包揽家庭一切开销,但绝不能有爹味和油腻。

为什么明明都叫父权了,中国的广泛政治正确的婚姻里财权却往往是归于女性的,我也在我所看到的婚礼里注意到司仪总是会使用许多言语来反复确定女性在婚姻里的财权,比如要求新郎承诺婚后上交工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我需要好好看这一点。

为了说明这件事,我还是要强调,必须粗略的假设,如今儒家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里的左翼部分(新自由主义)不太影响男性,影响的也就是给他们灌输成功学之类的,右翼部分(儒家/东亚父权)不太影响女性。这是一个理论的基础。

资本方面,银行和地产商可太需要大众持有这一套意识形态了,即儒家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链路让婚恋的男性为女性提供所谓的安全感,掏空家底买房,买房加名,和补偿生育损失。以至于这种意识形态直接拉动了中国经济许多年。

注意,儒家新自由主义的左翼方面不影响男性,因此他们不太能享受性别平等和个人自由的风气,要求两种性别绝对平等、处处平等是当前版本政治不正确的,政治正确的版本是女性是高级性别和高待遇。

同时,美业等服务女性的行业也太需要女性有消费主义了,假如她手握婚姻里男性的钱,却没有男性当时挣钱的辛苦感,就很容易比男性更容易花钱。我以生活经验可知诱惑两种性别的买家付款的难易程度不是一个量级的,没有步入婚姻的女性,也容易因消费主义轻易地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以婚姻化解经济问题。这一链路保证了婚姻里有财权的人手容易漏出/消费。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女性消费品制造商背靠消费主义大潮,银行地产商背靠的是东亚男性意识形态。

注意,儒家新自由主义的右翼方面不影响女性,因此不能口无遮拦的和她们讨论什么勤俭持家或传统家庭角色,或者用大部分收入供养家庭,放弃美美的生活,更不可能讲贤妻良母规范,甚至性别平等观都不够用,需要性别特权观。

因此,这种儒家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两者保证了守在男女两方面的做特定生意的生意人财源滚滚。这种意识形态注定要让家庭里财权给一个喜欢花钱的人。由此可知,掏空男性的方式是找到办法一下子挖空他,找极有必要买的东西让他买,几下甚至是一下子挖空他的未来,掏空女性的方式是用丰富的物质,来浸泡和慢慢溶解她。想到这里,同时我又感觉中国的右翼女权主义貌似与它们有很深的亲缘关系。

我似乎可以这样总结,东亚父权制的孩子,叫做儒家,商品拜物教的孩子,叫做消费主义,资本主义最小的最受宠的孩子,叫做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一个孩子,叫做右翼女权主义,这四个大人四个小孩/四个历史悠久的意识形态和四个衍生出来的意识形态联手,使得中国出现我所观察到的现状

上面只是分析了儒家和新自由主义联手作用在中国婚恋和亲密关系领域的结果,下面试着想一下,消费主义和儒家联手的效果体现在亲密关系和婚恋里,是怎么改变了中国。

我的想法是,这些话题似乎都可以围绕着相亲这样一件事情展开,我感觉男性在这个促成人们结婚的市场里自认为是来购买东西的,即便对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没有丝毫觉得不合理的。并且各种人称呼这个地方为市场一点也不违和,男性带着嫖的思维来进行延续自己血脉的行动,嫖思维,即花钱可以解决一切女性的不乐意,男性认为,我花钱就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回馈,我花了钱,钱这么万能的东西怎么可能不起作用呢?不是说好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吗?嫖思维即东亚父权-商品拜物教的合体结果。

右翼女权主义加自由主义,会获得什么样的场面呢,我认为,右翼女权思想的核心机制,就是让女性怎么样在现存的游戏规则里得利更大,对现存的游戏规则不会怎么质疑,不对阶级矛盾改善和结构性社会变革有什么意见。如果能将现存的游戏规则里对女性好的地方利用到极致,对女性不好的地方忽略到极致,那就达到了目的。我知道,上述的想法似乎都会归于一个东西,那就是彩礼。

右翼女权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合谋,即把女性抛入一个自由竞争场,让个人奋斗、自由选择和努力提升自己价值变成十分重要的事情,努力让美貌、智慧包裹女性最后成为一个高端独立女性,右翼-新自由主义女权的核心就是许诺如何如何做才能提升女性价值,明天才能更好,嫁的才能能更高,精明婚恋观一定要学会,各种协议都要找律师问好,精明且周到的为女性的利益考虑才是对的。

而右翼女权主义和东亚父权制合谋,即让女性以商品化的方式将她在婚恋市场上待价而沽,同时,这种意识形态还会想出几个非常名正言顺的理由,向男方收取更多钱,比如生育补偿、职业中断补偿、家庭主妇的劳动价值等等(这与男性端的思想完美合拍,男性就是想要用钱解决问题,女性方面就给你一个用钱解决问题的途径好了)。最开始想的时候我确实很惊讶,貌似两个绝对不搭界的东西竟然可以很和谐的融在一体,所谓的右翼,其实也就是说,老观念可以不变,老传统需要尊重,但老传统不是正好有对女性的补偿吗,女性需要给补偿的力度更大给的更多。

我在上述的思考里只粗略的探讨了男性拥有东亚父权/儒家的意识形态,简单粗暴的假设了男性的意识型态,没有探讨浸淫商海多年的那些有点像中产的男性,他们持有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成分一定是比较多的,他们的婚恋观念一定与开公司有点像,其实他们思考问题总涉及契约、资本、回报,这种理念非常明显。新自由主义以这样的方式改变男性。

结合上述观点,我的想法里的目前宏观经济情况是下面这样的。

一个适婚年龄的人,很容易就得到高负债和高消费的其中一个,甚至两个也普遍了。一个男性,在东亚父权-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包围下,很容易掏空自己家人的家底,再顺便掏空自己。这是很普遍的。

有没有感觉到,家庭和钱很像心脏和血液,左心房、右心房是得到血液的部门,我认为心房,好像是流进来男性的原生家庭钱的地方,我用生物学隐喻,贫氧血给与心房(贫氧意味着这原来是家庭原始积累的静置的资产、存量的),心房的血都会单向的流到心室,而花钱的部门是心室,是泵血的。一方面是男性掏空家底和大量贷款制造了债务,然后他用这些贷到的钱进行一次性大消费,也相当于泵血,一方面是家庭也会因为需求会不断进行消费,消费就是不断泵血,把钱输送出去。

腔静脉是输送贫氧血进入心脏,相当于沉淀下来的家庭原始积累从这个口子汇聚过来。原生家庭的钱花出去,相当于贫氧血泵出去,这是右心室泵血至肺动脉。也就是说,男性接收全家资产的钱包是右心房。然后血进入右心室,右心室泵往肺动脉,而肺动脉是去往肺部的,这隐喻了整个过程钱去往的经济部门,是少数的经济部门,比如银行的贷款部门或者搞信贷的、房地产商之类的。我认为这隐喻的很丰富,这种少数部门是得利最快速最大的。

肺部的隐喻很丰富,肺部是用来气体交换使血液里氧气充足。肺部比喻我认为自然的分为上半部分部门和下半部分部门。肺部比喻了得到男人大量钱的房地产部门,卖地的部门,收男人贷的部门,算肺部上半部分,还有给男人薪资的部门,给男人借出贷款的部门,即下半部分。氧气相当于什么呢,或许相当于这是一个热乎乎的金钱,刚刚流通的金钱,而不是被储存着许多年的金钱。富氧血或许等于M1。

男性获得收入的管道相当于肺静脉。男性把收入花出去,相当于富氧血泵出去,也就是说,这是左心室泵血至主动脉。也就是说,家庭花钱消费钱包是左心房。主动脉血去往全身,这隐喻着这种消费是去往经济体整体的,毕竟消费是各种消费都有,社会上多数的经济部门指望着家庭不断有旺盛的消费欲,指望着有效需求。而我想,或许应该再加入储血的脾脏作为储蓄的隐喻。

真实的身体里,泵出去的血总会收集起来汇到一起回到心脏,而我这个隐喻里,花出去的钱则其实是泵给了全身,不回心脏。而这个隐喻里,泵去到脾脏的才是能回来的血,回来的血流经心脏后又进入肺部,隐喻了挣的钱用来还贷款。

我确定整个社会依靠这种心脏,一旦这种心脏工作不对劲,宏观经济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现在肉眼可见的家庭资产负债表衰退,通缩,家庭风险偏好变化为厌恶风险,消费降级,家庭去杠杆的意愿,家庭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

现在房子这种资产卖不动,很有可能就是右心部分出现严重的问题,消费降级,代表了左心部分也出现了严重问题。我这样认为,宏观经济想要好起来,家庭部门的高负债和高消费至少要搞起来一个,当然,搞起来两个就能重回从前的巅峰。而家庭部门怎么才能搞起来高负债和高消费?为什么东亚父权-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看起来在年轻人身上不好使了?是真的不好使了吗?

沧浪一苇

 ID:6634|2025/08/08 03:1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5/08/08

我认为有必要在完美主义的对立面位置上制造一个词汇来形容一种思维,或许可以叫做完成主义,完成主义有点借鉴实用主义,但没有那么深度的哲学内涵,就是一个单纯为了和完美主义并列提出的一种思想。其实就是想要表达一种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甚至重要许多倍的理念。

或许就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粗鄙版本。

因为完成主义略带一种贬义,即只为了考虑完成。而这种贬义也是我可以接受的,因为它的提出就是为了与完美主义的理念对立。完美主义认为不完美就是实质上的失败了,而完成主义认为糟糕的完成好过不完成,和对批评风险和失败风险的无所谓态度。

2025年8月
« 10月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