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6266|2022/05/20 06:43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5/20

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农耕游牧社会、工业社会,到目前的信息社会,信息成为创造价值这个行动的核心关键。

分别看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两个时间段,马克思主义在工业时代里,是无产阶级为自己争取利益的理论武器,并且工业社会的阶级关系就是很尖锐,信息时代里,阶级矛盾已被重重掩盖,信息时代阶级关系特性里具有的妥协性质、调和性质十分明显,并且劳动过程需要社会的充分协同。信息社会的价值规律与工业社会又非常不同,信息产品的价值规律迥异于物质商品价值规律。然后,众多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已经开始进行着围绕着信息的各式各样劳动,这样的劳动成为大多数人的生存方式,社会运作的核心就越来越变为信息。

那么,我想要问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在此时应该作为一种什么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信息社会应该有什么观点?

在“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信息哲学的若干维度”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一些要点很有启发,感觉我可以这样构思这些问题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应该作为保护信息劳动者的一种武器,马克思主义对于信息社会的观点,应当是旗帜鲜明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式的信息伦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自由,而非西方自由主义式的信息伦理,并对信息支配、信息垄断、信息资本主义、监控全世界等行为进行强烈抵制。马克思主义信息理论应当积极对抗西方信息资本主义、信息帝国主义,目前的情况看来如果想要致力于人类的平等、人类的自由发展与需求充分满足,其斗争的主战场早已移到了信息战场,移至了信息劳动者和信息资产阶级。

基于以上的想法,我认为游戏是未来十分关键的东西,游戏是能为人类带来巨量满足感的东西,并且因为游戏能造就了许多巨型公司、世界巨富,这样的便是信息社会的金字塔尖,由此可见游戏生产也是相当重要的信息生产。

在找游戏历史的资料时,找到了一篇文章,名为“游戏主机战争史:持续四十年、价值千亿美元的巨人对决”,以这篇文章我感觉可以总结很多东西。

文章提到,任天堂赢得第三第四次主机战争以及击败世嘉,依靠了任天堂体制,这个体制下的第三方公司与任天堂的关系被日本媒体称为封建式人身依附关系,我品出来一种从资本主义倒退回封建的意思,还有,任天堂的基因里不具备太多技术基因,且十分保守,因此任天堂曾经拒斥了CD-ROM技术,死守卡带,这为它的失败留下了根,由此可见,游戏业巨头发展到了后期就会越保守,留下弱点,如果不思进取,就必然被击败。

但游戏业巨头的崛起往往是在吸收前辈的教训,做出了正确选择,比如雅达利崩溃的原因是失去对第三方的控制,放纵垃圾内容流出,而其后辈任天堂的做法就是强化对第三方的控制。

我感觉美国企业一度失去了游戏主机市场很久的时间都放任日本企业占据是有商业基因上的原因,雅达利崩溃就说明不尊重内容质量的结果,只懂得商业不懂游戏的下场会很惨,甚至导致了游戏业大萧条,不好的商业操作会导致民众甚至销售渠道一起毁掉一个行业,这是一种启发,我们是否有可能重演这种事情呢?在未来游戏业糟糕之时,会不会再有一次崩溃/革命,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有新芽吸取教训,并取代倒下的巨头,发展一个新的游戏行业,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矛盾的规律,也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下一次大变革正是对信息支配者、信息资本主义的破坏,是追求真正平等、民主的一次行动。

沧浪一苇 下载链接

 ID:6114|2022/05/06 03:42 下午|沧浪一苇|
  tag:读书

还没编辑好


网盘书籍总目录


近代哲学:笛卡尔、斯宾诺莎、帕斯卡、洛克、休谟、贝克莱、斯密、卢梭、孟德斯鸠、托克维尔


德国哲学: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


政治哲学:霍布斯、马基雅维利、密尔、边沁、施特劳斯、阿隆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加缪、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阿伦特


分析哲学:罗素、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结构-后结构主义:索绪尔、巴特、列维-斯特劳斯、福柯、德勒兹


批判理论与后现代:阿多诺、本雅明、鲍德里亚、德波、列斐伏尔、布尔迪厄、齐泽克


古希腊与中世纪哲学: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社会学:韦伯、涂尔干、孔德、齐美尔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拉康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


杂烩:文化/历史/科学/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经济学

标题1 标题2 标题3
内容1-1 内容1-2 内容1-3
内容2-1
内容3-1
内容4-1
内容5-1
内容6-1
沧浪一苇

 ID:6058|2022/05/01 12:28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4/30

最近看了电影《无线电时代》,这部电影有点像琥珀,裹住了一段时光,里面充满了电台声音和美国贫穷家庭的回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听电台的经历,我记得从电台里听过很多故事,最常调整的频率是本地的故事广播,我常听的并非老一辈喜欢的评书,而是小说,还记得十几年前我追剧一样的追听了小说《风声》的广播版,当时觉得十分吸引人,还听说后来它拍成了电影。

广播究竟死亡了没有,实际严格意义上说死亡是不行的,尚有一个电台存在就不是死亡。

尼尔·波兹曼《娱乐致死》里第一部分第二章有一个观点认为:『符号环境中的变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变化一样,开始都是缓慢地累积,然后突然达到了物理学家所说的临界点。一条被逐渐污染的河流会突然变得有毒,大多数鱼类都灭绝了,游泳成为一种危险。但即使是这样,这条河看上去还是正常的,人们还可以在上面划船。换句话说,即使河里的生命都已经死亡,这条河还是存在的,它的用途也还没有消失,但它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并且它恶劣的条件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无线电技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技术,因为如今我们必须使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除了电信号,上一项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印刷品,它存在了几百年,而且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多是从印刷品来的,不过《娱乐致死》中作者认为,印刷术已经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我们文明里,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作者相信一种媒介对应一种媒介认识论,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但现在电视绝不是文化的中心,现如今文化的中心毋庸置疑的是手机与短视频平台,估计按照《娱乐致死》作者的逻辑,手机与短视频平台创造的也是一种危险的媒介认识论。

在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译序里,我看到这样一种总结,电视是一种压制民主和带有强暴性质的工具,因为它是被垄断着的信息生产和大规模传播的工具。关于电台,我在看科幻历史的雨果·根斯巴克的故事时了解到了业余无线电的起源,《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这本书第十章里讲述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交流的广播是怎么一种情况,那时业余无线电被雨果·根斯巴克这样的人宣传成男孩子最好的玩具,白手起家者最好的创业风口,我感觉早期的无线电十分像是早期的互联网,具有朝气蓬勃的感觉,是我们怀念的好时代,但他们两个确实也有着自己特色的混乱与蛮荒。思考电视、电台、互联网,似乎一切媒介技术都会这样发展,迈向垄断。

2022年5月
« 4月   6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