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5944|2022/02/04 12:29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2/02/04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笔记四

有关唯名论世界观的可信性,书中给出的一些见解是说在12、13世纪恐怕人们认为此世界观并不可信,但14、15世纪的一些切实变化使得此世界观的可信性增加了,比如说,黑死病、中世纪小冰期引发的气候异常、粮食减产与饥荒、失败的十字军东征、百年战争、东西教会大分裂。反过来想,小冰期之前的中世纪温暖期则是促进繁荣的一个因素,这想必也能影响人们对于神看法。

由此想到,希腊哲学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发生的变化,伊壁鸠鲁、斯多葛学派、怀疑主义这样的哲学出现并非是空穴来风,总之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世界进入了乱世,希腊世界的霸权屡次易主,最终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梯利《西方哲学史》认为这种乱世里:『在许多富有思想的人那里,伦理问题又不可避免地成为首要问题。旧的制度崩溃,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普遍道德败坏,人生的意义问题又变得紧迫起来。当国家丧失了独立性,公民义务退化为单纯的服从,一个人如何拯救自己,这一问题被强加到有理智的个人身上。疲倦的灵魂如何找到安宁?当生活对人们来说变得过于复杂和困难时,当他们面临着迷失于混乱之中的危险时,人们就会思考这个既古老又常新的问题。』

看看罗马的情况,罗马治下的群众思想是如何转换的,这种转换在《新全球史》里描述为:『普通的大众则在广泛存在于地中海地区的救赎宗教里获得了心理安慰。同斯多噶学派一样,这些宗教也清晰地反映了希腊化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现状:在帝国时代,原来紧密相连的城邦不再是个人忠诚的对象,救赎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目的,许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因而对广大民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民众对比,当时的罗马上层知识精英通常接受的是斯多噶学派这样的希腊哲学。

关于个人忠诚的对象,帝国往往会为了方便统治将君主定为神,引发国家崇拜,但犹太人在诸多统治他们的帝国中坚定的不尊崇君主,故引发与罗马权威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引发起义,在犹太与罗马关系最紧张之时,耶稣出现,并吸引大量信徒,罗马为了维护稳定钉死耶稣,之后保罗借助罗马十分便利的道路系统和地中海航线将主张个人救赎的宗教传遍罗马。试想,如果没有罗马的统一,没有罗马便利的道路、没有广大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下层阶级关于内心平静的需求,基督教只会拥有较小规模,基督教兴盛正是因为时代赋予了它大规模发育的土壤。

再看希腊化时期,为什么希腊哲学发生了大的转变,《新全球史》认为:『希腊化王国攫取了对地中海地区的统治权,希腊城邦衰落了,随之而来的是希腊的哲学和宗教失去了它们的城邦特征。因为城邦不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相反,在国家庞大的管理机器下,个人显得很渺小,居民们不再把城邦当成是个人忠诚的对象,他们更倾向于接受一种能够帮助他们在一个更大的、世界性的社会中很好地生活的宗教和文化。』总之,就是这些哲学教育了人们如何做才能避免希腊化社会带给人的不安的焦虑,找到达到内心平静的途径。

我感觉中世纪小冰期、瘟疫、战事等等混乱就是给人们带来焦虑与不安的几个源头,而唯名论世界观正是在精神层面概括这种混乱与不安,又从中生发出给予人内心平静的途径,人文主义运动,或者说现代性生发了出来,正如基督教兴盛之路的与希腊哲学的转变,甚至我感到存在主义的发展也有些类似。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