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5613|2021/09/05 08:16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9/05

《什么是哲学?》笔记七

本书关于艺术的核心观点简而言之就是德勒兹认为艺术存在界碑似的三个大类,即振动,扭打,解开,我觉得如果不代入实际情况就难以理解,在《导读德勒兹、加塔利〈什么是哲学?〉》里,同时分析了德勒兹解读电影的内容,于是这部分内容基本上也等同于德勒兹两本电影书籍的导读。

我首先对德勒兹电影理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巨大的阅片量是研究出这个理论的先决条件,德勒兹两本电影的书籍都涉及到了浩如烟海的电影,我感觉这简直不像是一个哲学家的工作。因此读者想要深入,就也需要有对电影史的深入了解,其实我感觉电影史还算个很年轻的历史,相比于绘画史、音乐史来说。

根据导读,德勒兹处理的不只是艺术史,而是所谓“知觉的连续阶段”,他所分析的都是关于振动、扭打、解开这三类的寓言。导读认为,《持摄影机的人》这样一类早期电影,不包含统一的叙事,是一串图像的串联,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德勒兹的振动。而好莱坞电影、格里菲斯的电影到1950年代西部片、黑色电影都是关注社会关注叙事连续性的电影,卓别林《大独裁者》是一个典型案例,德勒兹认为这一类电影往往是将最接近的事物分割开、将差别最大的事物结合起来。按我理解,这可能就是扭打一词的意义。

据说二战大大改变了欧洲电影,引发了欧洲电影危机,使得电影进入下一个阶段,其先声是希区柯克对经典惊悚片的反思,后来又有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希区柯克那里,逐渐开始凸显复杂的人际联合与心理关系,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那里,一个事件到下一个事件之间的线索或者说事件间的纤维都断裂了,叙事的勾连性减弱了,欧洲电影危机带来的结果仿佛是电影对其讲故事的能力失去了信心。这里可以让人联想到解开。

旧形式的危机等于新形式的诞生,这种电影被德勒兹认为是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产生了很多现代电影,现代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是戈达尔、雷乃、塔可夫斯基等导演,在现代电影里,往往不能分辨现在到底是现实、梦境、幻境或是闪回,因为那根本就不是线性时间了,电影很明显的在哲学方面拓展了思路,电影也在理解时间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关于德勒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电影的认识,我在传记《吉尔·德勒兹》里找到两条线索。据说德勒兹常常参与电影杂志《电影手册》所组织的电影节与活动,还与杂志编辑让·纳波利有深厚的友谊,纳波利与德勒兹同时在巴黎第八大学执教。二,巴黎第八大学1980年搬迁圣但尼之后,哲学系和电影系就是毗邻着,这让哲学与电影有机会进行深度交流,书中表明,德勒兹在此后数年都是通过电影思考问题。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