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什么是哲学?》笔记二
关于哲学进入暮年,《导读德勒兹、加塔利〈什么是哲学?〉》这本书对此进行了解释与剖析,据说两作者合著的上一次尝试还是《千高原》,之间历经十一年,十一年后,1992年此书出版,却充满了告别的气息,一年后,伽塔利去世,三年后,德勒兹放弃了写一本关于马克思之伟大的书,去世,这本书预示了哲学/哲学家的暮年,在总结与纵览的同时拒斥只进行总结,反而强调匆匆前行与概念创造,写《什么是哲学?》是真的在做哲学。
与《千高原》对比,《什么是哲学?》远远不够百科全书、无所不包,而百科全书的写成意味着一种终结,意味着哲学家已然竭尽了心力。整个1970年代是西方哲学很活跃的年代,自由和反主流是一种对哲学非常重要的风气,这种情况可以支撑《千高原》这本巨著。
时间推到1980年代,这个年代也预示了哲学的暮年,对此的解释是说,如果说1970年代是一股充满自由、反主流与政治可能性的时期,那么1980年代则是后撤,衰退,回返的年代。英国的撒切尔的保守派政府于1979年开始执政,美国的里根主义耀武扬威的时期开端于1980年,法国自1986年,社会党政府失去了议会多数地位,从而被迫与右翼“同居”,这就是在法国被称为“大洗涤”的十年,1968年“五月风暴”的解放性效果似乎被遗忘了,甚至被有意击退了,法国左翼对古巴和中国的迷恋日渐消散,作为一股政治力量的欧洲共产主义虽然苟活,但其实是走向了终结,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了。这便是哲学处境变化的外部政治因素。
巴黎第八大学作为一个吸收了法国革命风暴危险能量的地方,慢慢的变的主流化,纳入了法国学院系统,德勒兹以及很多从前干政治事业的知识分子在其中授课,也声名远播,他们慢慢过上了平稳的日子,回归了教学与写作的生活,于是,哲学好像不再年轻,血气方刚,陷入了整理与反思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