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5374|2021/07/01 10:00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7/01

昨天想到,现代化与信仰的关系如同油与水,很难相容,在其他方面,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绝佳的另一例,地方性的技艺、语言、信仰、艺术等等文化都系统性的衰落了,不单一国如此,世界皆如此,现代化与之势同水火。

实际上我原本是一个铁杆的现代化支持者,从小就在城市里生活,从小就看到中国在走向世界,每日被工业制成品包围,每日被现代文化产品包围,享受之余没有理由不感到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也不会觉得还有别的路可走。我远离农村,但也很详细的知道家乡农村的习俗、风土人情的不合理,故此我厌恶小农经济与农村风俗,对西方大规模集约农业评价很高。

所以要是让我选,我很有可能不要小农经济存在,想象农民大部分都成为无产阶级,想象集约化农业不断展开,但我最近看到一些相关文章才弄清小农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理清小农经济与中国实际情况的关系。

道理都是一样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也如同油与水,两者很难共处一地,实际上它们非此即彼,市场经济在中国大规模铺开的必然结果即为小农经济的完蛋。

“重新认识小农经济”一文说到,小农经济乃是东亚这种人口稠密地区的历史理性选择,于是我想到,可能地广人稀之处,集约的农业也是他们选择。另外,小农经济催生极多的有经验农民,在未受现代教育的情况下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形成的这种人才很特殊。我觉得,现代教育就是为工业化、现代化、市场经济量身打造的教育,这种教育体系出来的人才一定是搭配工业化、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的,他们的性情、旨趣、思维与小农人才一定大为不同。

文章提到,搭配了小农经济的中国工业化进程里,其特点就是一种所谓的“无剥削积累”,由于农民工工资要求不高,又有小农经济作为收入的后盾,于是中国没有过西方式的血腥残暴原始积累,也形成了工业化的积累。小农经济没有让东亚地区形成西方式大规模贫民窟,看那些西方式的工业化形成了大量城市贫民,反观中国小农经济是农民坚实的后盾,一亩三分地是农民面临糟糕状况时永远可以选择的一条退路。

最近看到的一些小农经济文章让我感觉我曾经的一些想法是很荒谬的,尤其是不假思索的、无条件的青睐集约化农业,还有一个荒谬的地方在于,在看到小农经济的好处之后,又想要维护小农经济。

在『“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些很透彻的分析,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势如水火、非此即彼这个观点就是我从这篇文章里了解到的。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冲突就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根,农村凋零、农业不挣钱、农民低收入等等三农问题都可以从这里找到脉络。文章提到,中国人口结构就意味着中国是不能离开小农经济的,在众多好处里,尤其重要的好处就是它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假如制造出了失地兼失业的农民,那就是点燃了炸弹。但小农经济的合理性也不能否定它是落后的,也不能证明它是先进的,终究我们还是要消灭小农经济,而且小农经济消亡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问题的重点就在于,我们怎么合理的消灭小农经济?

如果我不能看清这个道理,不去分析土地私有化、市场化的后果就不假思索支持集约型农业,假意关心农民收入问题,也不使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忽视地方实际情况,忽视国情,没想过天下大乱的可能,假如我向往的现代化就是全球一个模样,那我其实和鼓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鼓吹西方化政治的人就像是一丘之貉。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