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5205|2021/05/21 02:01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5/21

看了一部关于海德格尔的纪录片,《人性的,太人性的:海德格尔》,这部片对纳粹说的比较多,所以,当看到海德格尔启迪德国大众智慧并要人警惕沉沦的内容和他为纳粹服务的画面并列展示时,我就感觉这之间真是十分矛盾,很值得分析。

在影片里我看到海德格尔有两种状态,入世和出世,在大学里和在黑森林里,在大学里,他仿佛和普通巴伐利亚妇女一样,就是沉沦,服膺于大多数,仿佛就是未经思考的就效忠了纳粹,致力于服务国家社会主义,但在黑森林里仿佛就像换了一个人。

我知道,海德格尔在人道主义的问题上和萨特存在不同,具体在于两个文本的冲突,即《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我隐约觉得这个问题里面就有症结所在,就有海德格尔性格的显露。

在文章“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里我看到了一些很精辟的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分析,说到海德格尔反对人道主义,是因为人道主义就是一种形而上学,而海德格尔反对形而上学,也反对罗马人那里的人道主义,特别在意罗马人对希腊哲学的曲解。这篇文章的意见是说,海德格尔本质上是一个西方哲学家,在东方的视野里,西方哲学家们还是太过于畸形的爱智慧了,大多数哲学家几乎都是沾沾自喜于一孔之见,殊不知真正的爱智慧是不爱智慧,海德格尔即使向东方的哲学里汲取哲学养料也不能让他丢掉这种西方哲学家的本质。

我觉得,萨特没有像海德格尔那样纠缠于对形而上学分析与反形而上学等等玄虚问题而是致力于一些让人感到很切实的问题是他的个性所致,萨特的个性与海德格尔的个性大大相异,萨特与其说是一个哲学家,不如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兼哲学家,他的哲学并不复杂,哲学思考相对于他的社会活动来说占次要地位,他致力于在那个慌乱的年代给人们信念、触动人们的心灵,而海德格尔对此并无兴趣,反而在那时,他正是一个处于内心慌乱状态的学究。

我仔细的读了《海德格尔传》里面海德格尔在纳粹覆亡之后的遭遇,还有他被审讯和辩护的具体情况,无疑这是一顿苦果,这是他效忠于国家社会主义导致的结局,但是他看样子并不对自己曾经的选择忏悔,反而是很迷茫,他非常不想做一个自我折磨者,他给自己定位是高山上的智者。《海德格尔传》对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的形容是“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的证据”,纪录片《人性的,太人性的:海德格尔》说到海德格尔曾经在此时间段自杀未遂,都很能说明问题。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