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6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笔记三
我读的文本译者是孙周兴,他有一个所谓的尼采三书概念,即平常人接触尼采最应该看的三本书,选尼采早中晚的典型著作各一本,我感觉很应该,毕竟据他说仅此三书就已经有100万汉字,读完它们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一场大型的挑战。但我觉得更难的是理解尼采。
译后记提到,本书书名的副标题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而写的书,另一种是,一本所有人都能读懂而又没有人能读懂的书。我有点理解这个感觉,就是一开始,我会贸然说自己读懂了尼采,后来越来越不敢说自己读懂了尼采。
译者提到,尼采的《权力意志》只是笔记,但原来是一本雄心勃勃的大书,是尼采的“哲学主楼”、“形而上学计划”。为什么没出呢?我想,或许是计划将会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而尼采讨厌系统;或许是尼采讨厌形而上学;又或许是因为尼采不想启迪他所鄙视的“群氓”,又或许是更加匪夷所思的念头。
译者提到了一个对超人的理解启发了我,超人不像我以往想象的那样是人群中的显露者,而是一个忍耐者。故此可以推知,尼采当时在忍受着什么。
听说海德格尔花了十年解读尼采,认为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此工作得到了广泛承认,但德里达对此说,海德格尔只不过是借用尼采来表达自己的形而上学观和形而上学史观,其强暴了尼采,真正的尼采是复数的,是“尼采们”。可能是因为我所处时代的原因,我倾向于同意德里达。
读了一篇文章,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文章说到马克思也曾经要摧毁哲学,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这还不是个案,黑格尔、尼采、马克思、海德格尔全部都站在哲学的送葬队伍里。我倒是觉得,似乎全世界都在为哲学送葬。拒斥形而上学被文章作者认为,这就是思考者连根把哲学给拔了,让自己不得不拒斥哲学本身;要是思考者还想进行哲学思考,如果不是进入维特根斯坦所言的沉默境地,就不得不陷入形而上学的境地。这可能就是送葬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