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人性的,太人性的》笔记三
这本书的第八章对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读的时候启发了我产生了许多联想。在说到暴力与和平、野蛮与文明的矛盾时候,我觉得到这是一个比个别具体问题更高一层次的问题,所以更加重要。
谈到我们社会呈现出过度的“文明”的状态时,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尼采会说,逐步丢掉野蛮的我们总有一天会衰落到完蛋;谈到部队与军事力量的建设,尼采又以一个相反地角度感叹到,欧洲八国每年花费数十亿,把最精干的男子派到战场上去,为了伟大的政治霸业,让这些有极大潜力和可能性的男子,让这些杰出的人才不做其本职工作,反而送上祖国的祭坛。
前一个角度是尼采为野蛮辩护,后一个角度却是尼采为文明张目,这确实很矛盾很有意思。前一个角度里尼采说到帝国时代的罗马,在停止战争之后也要进行捕猎、格斗、迫害基督徒等行径,欧洲一些放弃战争的国家也要组织冒险、考察、航海、登山,尼采觉得,这些活动不过就是战争的替代品,试图使那种野蛮的力量回归,然而真正的野蛮还是必定属于战争,放弃野蛮太久,太过文明之后,文明很可能会不可避免的丧失。后一个角度里,非常文明的国家被他比喻为大地上更加高贵的、更具精神性的草木,民族国家或者说战争机器类型的国家被比作粗俗、扎眼的草木,尼采觉得,当地面上这两种草木里的粗俗又扎眼的草木获得一种整体的辉煌,必然是对大批人才的牺牲和消耗,会在精神层面上注定要疲软下去,尽管形成了伟大的政治,却也因野蛮造成了对文明的损失。
这让我想起了《三体Ⅲ》里的那些野蛮与文明的矛盾,无疑书中程心担当起了文明的代表,在诸多情节里,她坚持了自认为正义的行为,对野蛮行径起了反对作用。尤其是我看到此书第四部的末尾,维德对程心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时,无疑是点到了全部三体故事的主要矛盾,书中用词是人性与兽性,而人性/兽性就是文明/野蛮,书中有不少果断、坚定、理智人物的行为都是舍弃了一部分道义,坚持了对过度“文明”的反对,我觉得三体这部书就妙在文明与野蛮的两相制衡,互相平衡。
尼采的一个观点让我初看时很想去驳斥他,那就是他认为社会主义的驱动力、源动力其实就是嫉妒之心。后来,在参悟野蛮与文明、兽性与人性这个矛盾时,我不得不感到尼采所言不虚,嫉妒这种兽性力量、权力意志,正是社会主义的庞大动力源。我想到,在尼采对基督教谱系学观察分析里,怨恨、嫉妒之心正是分析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