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4270|2021/04/27 09:59 下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1/04/27

从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名字和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无疑想要表明空想的反义词即科学,我想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使用科学一词是用来表示有根有据、非空想,现在可不行,我觉得非空想和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还差着距离呢。

看看那些哲学领域里和科学紧紧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人,肯定是那些实证主义者和分析哲学家,这些人的内心里,无疑是抵触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而亲近科学,拒斥形而上学的。要说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谁更近,我肯定说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近。

当然,我听说也有阿尔都塞这种很异类的哲学家,旗帜鲜明的反对马克思主义是人本主义,非常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特别注重研究晚年马克思,强调越到晚年的马克思越是熟练运用一种所谓的结构辩证法,更加科学。我感觉马克思确实很有意思,横跨两边,一个人要是喜欢早期马克思,那他八成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一个人要是喜欢晚年马克思,那很有可能就是像阿尔都塞这样对科学感兴趣。

我也知道,马克思曾经和实证主义合流过,也查到了一篇有关的文章,名为“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兴起、问题域及其历史定位”,说到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为了反对斯大林,区别于斯大林,而将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嫁接,创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但这也是一条不成功的道路,是一条偏颇的道路,故此我更加感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更加亲近,而与科学主义并不亲近,毕竟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诸多思潮产生了很好很重要的合流。

我手里这本《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开篇即说到,鸟瞰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两大对立思潮,显著的变化就是相互合流和语言学转向,一方面,科学主义思潮通过语言学转向向人本主义思潮汇流,另一方面,人本主义思潮通过语言学转向与科学主义思潮合流。由此,是不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将在哲学合流的大浪潮之后获得真正的科学性。

今天我正好看了一篇文章,可以证明科学主义里的一些人会打破原有的原则,文章名为“普特南:亲历美国哲学50年”,是著名的分析哲学家普特南统观半个世纪的哲学发展,总结自己的变迁和大环境里思想的变迁,他说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分析哲学曾经是排斥形而上学的,但现在也不说自己排斥形而上学了,具体他说到:

『自从逻辑实证主义问世以来,“形而上学”就变成了一个非常肮脏的词;就连新的科学实在论者,就像我本人,也不说自己是在从事形而上学研究。奎因在其论文“论存在什么”里,也没有断言这一点。但是,逐渐为人理解的是:如果奎因在《论存在什么》一文里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人们就不再能断言:正如实证主义者所做的那样,像“数真的存在吗?”和“集合真的存在吗?”之类的问题是一些“假问题”。有关数和集合的真实存在的问题一旦复活(正如我上文所提及的,奎因就“是的,确实存在”这一答案,提出了他的“不可或缺性论点”),那么联系这样一些问题而提出若干论点(有时是以同样的风格),就为时不远了,比如,“虚构的对象真的存在吗?”“可能世界真的存在吗?”,诸如此类。人们终于坦然地将自己说成“形而上学者”(而在数年前,这也许和作为“分析哲学家”这一点很不相容),而且,也开始听到“分析的形而上学”这一用语。美国分析哲学和后来的英国分析哲学,开始拥有一种“本体论的风格”。这里出现了奇怪的角色颠倒现象。在实证主义时期,英美分析哲学,将自己描绘成反形而上学,而经过这一阶段后,在世界哲学舞台上,演变成最引以为自豪的形而上学运动。』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