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2
读了一本导读性质的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葛兰西》,发现了葛兰西值得关注的点,不外乎两个,一个他对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一个是马基雅维利与文化霸权的观点。
最简单的总结葛兰西的态度就是他认为布哈林过于的机械、教条了,他主张牢牢的抓住马克思著作里的那些哲学东西,而布哈林则相反,认为马克思过快的从唯心主义那里拿过来辩证法,葛兰西认为布哈林把辩证法降为了力量平衡的机械法,失去了灵魂。
我认为,这也就是说分析历史不能离开历史唯物主义,却不能机械与庸俗,也要很重视“观念”的作用,分析历史时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历史的复杂性,不简单粗暴的理解历史。昨天我就直接想到了一例,是佛教在中国的兴衰与遭遇到的灭佛活动。于是找来一篇文章“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特权的兴衰”,从里面看到佛教特权其实来自于当时佛教整个劳动生产体系。教团与皇权呈现一种像争夺战一样的互动。
据说佛教传入中国时,即汉、魏时期,汉人还不能随便出家,到了后来晋室南迁,北方大乱,因为寺庙可以躲避战乱、徭役、税负,慰藉心灵,所以汉人也突破了这种束缚,竞相出家。由于这种教团的自治性,使之几乎成为国中之国,也就意味着皇权与之必定会产生交锋。
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相继进行灭佛,我知道这两者一个较弱些,一个比较彻底,却都没有根绝佛教的在中国的活动,佛教在灭佛之后往往又会卷土重来,甚至更加兴盛。佛教在隋时期、唐初发展的很厉害,统治者被迫佞佛,即便唐皇室一开始尊道教,但佛教也必须笼络,故不能下决心打击佛教,武则天更是大肆佞佛。直至唐中后叶,玄宗朝,佛教才呈现衰弱趋势。国家统一社会繁荣,皇室的力量上升,于是皇权才可以从政治、税收、法律三个方面制服教团势力。
灭佛活动并不能起到长期作用,而且后来的杨隋皇室、武则天作为统治者甚至需要借助佛教的势力。一方面我可以从这文章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这件事,一方面也说明佛教形成了当时全社会都认同的文化霸权,佛教的知识分子诸如高僧、译经者对社会意识的树立起了很大作用。现在我知道的很多高僧大德的名字,几乎都是那个时期的。
我认为葛兰西是觉得,历史就是有不断的文化霸权争夺,同时他是一个保受法西斯折磨的人,故此,葛兰西并希望文化霸权要以最小的暴力,最少的诉诸武力进行,他希望以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为根本的指导,为现代政党寻求一个“现代君主论”。葛兰西如此重视知识分子,我认为正是因为知识分子是这种非暴力的战争、文化霸权争夺战的最佳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