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由于观察了拟人化/娘化这类事情的势头和商业化程度在这些年间的变化,发现这方面的探索可能是无止境的,感觉文化在向前演进,商业上圈钱都越来越成熟了,于是我就想以此为例子,找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理论、文化理论,至于理论从何而来我想到的是布尔迪厄。
我在《布迪厄的社会理论》这本书第二章里看到了一个文化再生产理论,书中说到:『当代社会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文化在整个社会中的优先性以及文化的决定性意义。相对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等其他领域,文化已经跃居社会生活中的首位』
想必工业革命时和资本主义的早期时间里,社会的决定性领域还是工业,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于是社会已经演变为一个以充斥着文化的社会,并且会持续不断生成,叫它后现代社会也好,后工业社会也好,消费社会也好,总之已经是一个文化方面自我调整能力极强的社会,处处充斥着文化实践、商业实践。
从来不可能观察到整个社会成为一潭死水,因为人的精神层面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的状态,所以赋予了文化的超越性质,书中描述:『文化生命有其自我超越、自我生产、自我参照、自我批判和自我创造的特征。』我理解文化再生产的意思就是新事物对当前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发展。
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里可以了解到布尔迪厄分析社会的一套系统,或者说方法和模式,比如他使用的名词“场域”就是关键,看到这本书第六章说到,场域类似于市场这个词,也类似于机构这个词,但是均超越了它们,书里强调场域体现了斗争性。我觉得这里就是说,市场、机构两个词没有太多的强调斗争性,而是强调了共识性。场域里头才有一种对抗感。
布尔迪厄似乎用场域分析社会的一切,可以把任何一个社会里的大领域都叫某某场。布尔迪厄致力于追问,为什么这个社会有人施行统治,有人被统治?为什么这个社会呈现巨大的不公平却能得到维持?就是因为统治/对抗总是在场域里发生,场域里有统治者被统治者,想必布尔迪厄是为了阐释社会的权力斗争而提出场域。
我们往往看到曾经的亚文化/小众领域被商业资本收编,资本去探索这种模式,或者说以此进行文化再生产,这种文化形成一个新的局面,资本以此力求赚个盆满钵满。同时也会引导社会里人群的意见,塑造社会认同,我理解这里就有布尔迪厄所言的统治与被统治。就像是大众传媒塑造公众意识、引导舆论那样,场域里存在统治者这一角色,统治者在场域里施行他的意志。比如资本会根据自己的意志对一件事情进行去政治化,或是反向操作即政治化,另外由于资本对娱乐化往往有强烈的需求,资本会致力于消解严肃。拟人化/娘化可能是不断文化再生产的一例,同时也是娱乐化的典型。
所谓的出圈一词究竟怎么用这种理论分析?我想大众传媒是一个囊括了普通大众的场域,即媒介场,当媒介场里出现了一个小众陌生事物,并得到掌控媒介场势力这一推手的推介,我觉得这就是出圈的本质吧,出圈可能就是一种合作。出了圈的某事物,也许就会在它原本的场域内获得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