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534|2020/11/21 05:16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11/21

重读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引发了一些思考。比如“糟得很和好得很”一节说到: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据我所见左翼们每天梦想着财富平等、社会进步、理念变化,想要达成这一点,需要一个巨大、团结、清醒的“庞然大物”,这种庞然大物可以轻易完成孙中山四十年间的事业,在文中,无疑是农民,而在如今,谁能成为这个庞然大物呢?

想要促成社会的进步,需要让这个庞然大物变得清醒,也就是文中说的,大的农村变动乃是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这种变动就是无根的革命。而如今的庞然大物大概不是农民,他究竟是谁呢?又怎样使他清醒呢?

“糟得很和好得很”这一节不断的让读者去注意辛亥革命,不如就去看看辛亥革命。现在能找到比较典型的,具有超级概括性的文字也就数鲁迅的《阿Q正传》了。《阿Q正传》就正巧体现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描述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特征,以及普罗大众缺乏清醒时的那种的盲目性、麻木性。

《阿Q正传》所描绘的革命,确实是相当真实的革命,散发的浓烈现实主义气味,小说对人在革命里的心态挖掘太深了,我认为甚至能用来分析任何的革命或现实生活。由于小说改编电影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我就总能回忆着电影画面体会到整部电影是充满了混乱、荒谬、自大、吹嘘、投机、愚鲁、木然、算计、不道德、饥饿、性冲动、贪婪、怀疑、焦虑的一出剧,这种整体气质想必也正是辛亥革命的气质。未来的人们是否能脱离这种气质还未可知。

鲁迅在仙台医科学校经历了一次幻灯片事件,使他反思,并认为改变人们的精神是一件最为要紧的事情。想到这里我认为,似乎现在重要又根本的问题是,怎样让今天的庞然大物认清与反思今天的幻灯片?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