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3415|2020/10/26 11:28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10/26

既然现在有那么多含有义肢义体成分的科幻作品,肯定有很多人思考过义肢义体作为商品、日用品、必需品时的社会样貌。比如我知道攻壳机动队这种作品直接描写义肢义体很发达的世界,但是我关心的是义肢义体还有替代器官等等技术变得逐渐强大的过程,我比较关心人类从现在的技术力走到攻壳机动队世界线的中间会经历什么变化?

最简单的义肢是铁钩船长的铁钩,想必这种残疾与炮击有关。我还了解到,一战造就了大量残疾人。除了战争残疾再有就是事故残疾、先天疾病带来的残疾。目前,大多数人不会羡慕残疾人,或许吧?等到以后残疾人装备的义肢义体强过普通人,羡慕不羡慕就不好说了。我永远相信有人会执迷于将自己改造的强大。我就很羡慕以前有个参加残奥会的跑步运动员,他的J型小腿义肢很帅。

到时候,这些东西可能会大规模改变人类的生产活动。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人们如果开始成规模的制造义肢义体,成规模的销售义肢义体,必定涉及制造业、广告业、传播、政治、舆论、儿童等等的方面的大改变。

我觉得基因编辑婴儿具有先天的部分艾滋病免疫性,让这个婴儿具有免疫器官上的优势,而强大的多功能义肢,让安装者有了后天的器官优势。仔细一想,这优势其实就是器官的强大。

人身体上有一套原装器官,但在赛博科幻的思考里,会感到原装器官的低等,还有器官的可任意改变性,足以让人感到器官正在远离人的本质。人使用手机,人使用扳手等工具,人使用多功能义肢,它们之间没什么大的本质区别,只是在运用一个器官。

我知道,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是一个在哲学层面思考过器官的哲学家。我了解过他一些,但是不太容易理解。

在《南京课程》这本书里,我看了斯蒂格勒的一些思考,我有一个非常科幻化的理解是这样的:现在的这种“领导”指挥“工人”运用“机器”进行生产的情况,在未来会不会变成“装有电子脑的领导”指挥“装有义肢的工人”运用“机器”进行生产,再发展到更远一点的将来,工人与机器的区别就逐渐消失了,或者说是逐渐的模糊化……

斯蒂格勒为什么要在这本书里读马克思?我想当然是因为马克思不仅关怀工人的灵魂,马克思还对于工人—机器的这种互动模式有非常高明的思考。对工人—机器、人类—工具这种互动模式思考最深刻的莫过于海德格尔,书里也提到了海德格尔的座架理论。因此我想,要理解这种赛博科幻中社会的内涵,读海德格尔也是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读《南京课程》理解斯蒂格勒时,我发现了一个药的比喻非常有意思,柏拉图《斐德罗篇》有个药的比喻,说到书写是对于遗忘的治疗良药,书写也是对于记忆进行毒害的毒药。而现在人类发展这种超级控制技术、舆论控制术、体外器官、义肢义体等等东西,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发展、工业的大生产,此为“良药”的性质,一方面又有可能作为“毒药”害了人类。具体是什么害了人类呢?这在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笔下可以找到答案,诸如人类中心主义戕害了自然、人类不平等状态的加深、生态系统的毁灭带来人类自己的毁灭等等等等……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