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沧浪一苇

 ID:2737|2020/06/05 01:07 上午|沧浪一苇|
  tag:随笔

2020/06/05

要是我先看一本公认的好书,接受它,把里面的理论学习,然后把读后感写下来,净是谈到自己被这个学说所说服。然后,等到一个月后,我读到第二本书,与第一本书意见完全相反,是怼对方的,而且怼的有理有据,我会怎样?

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可能会感到羞愧,羞于自己不加怀疑立马就接受了第一本书的观点。

第二个想到的是,我不接受两者中的一个,在两者中选择一个站队,就好像意识形态站队一样,选一个理论家支持他,怼另一个人。

第三个想到的是,我完全蒙圈了,感觉两者我都不相信了。

在这几个情境之下,真理究竟在哪里?

这时候就知道费耶阿本德的好了,我打开《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费耶阿本德部分,里面说到:

『从波普尔开始的证伪主义被费耶阿本德推到极端,他完全否定科学理论的客观性,否认科学界有公正的价值标准。他认为,科学理论虽然被看作具体观点、方法和行为的世界观,但却是并不能、也不需要正确地描述外部世界的“世界观”;它们只是一些由某些社会因素偶然造成的“范式”,在历史中不断变动,其是非真假都是相对的,优劣高下是不可衡量的;范式的功用在于成功地解决问题,但科学问题并不完全来自实在,而与社会环境、个人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费耶阿本德彻底排除了库恩思想中的理性主义。他否认任何科学方法,把范式“无公约性”推向极端。他认为,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被称为真理,因为任何理论都不可能与它所研究的全部事实完全符合。』

今天我淘到一本叫《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的书,通读了大部分之后我明白了,这本书是人类学领域里的一场理论碰撞的一侧,另一侧是一本人类学著作,米德所作的《萨摩亚人的成年》。这两本书的碰撞太启发人了。我看到,米德此人在一场人类学调查研究里,专门带着预设的立场奔去找萨摩亚人,丝毫不在意事实,只找寻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写出书来,销量上百万,误导了大批人,这不就是完全为了一个理论范式吗?

这书我看之前我还对费耶阿本德嗤之以鼻,现在我明白了,费耶阿本德这是见多识广啊,明白科学研究圈子里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认识了,不要把科学、科学家想的多么崇高、多么客观求真,他们也是人,绝对都会犯错误。不要轻易相信什么别人说的真理。

读经济学书是为了啥?为了不被经济学家骗。读对立观点的科学读物为了啥,为了不被科学家骗。也不是他们刻意骗,他们是某种范式的代言人。这道理似乎也可以到处适用。

2025年1月
« 10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书籍目录

我的Wiki

哲学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