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往威根码头之路》笔记一
我可以想象乔治·奥威尔写作《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觉得很有可能他心里的愤愤不平已经郁积过多。
简而言之威根在现在英国西北,曼彻斯特,是一个曾经有着庞大采煤规模的地方,奥威尔以一种执着的想法,一定要去考察一下,这种执着的代价是什么?其实按照他自己的话,住旅馆就是等于与蟑螂挤在一起,下矿井就是下了一个没有火的地狱。
奥威尔生活的1930年代英国其实贫富差距已经让人瞠目结舌,奥威尔去了贫民居住的龌龊领域,说那里的人像虫子一样趴在泥淖里一点也不过分,尽管观察到一幕幕不忍人直视的真实,奥威尔愈加强调看一看闻一闻他们的必要性:
『他们是现代世界一种标志性的副产品。只要你接受他们的文明,你就无法无视他们,因为这至少是工业化成果的一部分。哥伦布穿越大西洋,第一台蒸汽机的隆隆发动,英国的军队在滑铁卢顶住了法国的炮火,19世纪的独眼恶棍赞美上帝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而这就是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密密麻麻的贫民窟,幽暗漆黑的厨房,在这周围像蟑螂一样爬来爬去的、病弱衰老的人们。时不时来看一看、闻一闻这样的地方是一种责任,尤其是要闻,免得你忘记了他们的存在,尽管最好不要待得太久。』